国庆阅兵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视觉传播研究(1984-2019)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在瓦解地方稳定关系的同时,也在掠夺传统的身份资源,对世界各国民族产生了严峻的认同危机,对于主体个人来说,国家认同感是其确认自己身份的情感根源,对于国家来说,国家认同感是完成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情感基础,因此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切身利益与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识形态作用。国庆阅兵仪式作为建构国家认同的主要途径,其在仪式过程中,通过遵循仪式的固定程式与进行方队展演等来生产意义符号,传递符号背后蕴含的多样化表征意义和传播价值,丰富多样的符号体系、生动形象的符号表达、统一全面的传播技术对仪式场景进行了更明确的含义指向和氛围烘托,更有利于受众理解、接受和内化仪式传达的情感与观念,从而提升群众的民族认同感,强化自我身份认知和政治合法性。因此,本文以国庆阅兵仪式的电视直播如何影像化建构国家认同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改革开放以后,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60周年和70周年分别举行的四次国庆阅兵庆典为研究案例,首先对阅兵庆典仪式活动进行全面展示,从宏观的角度对阅兵的现实背景及其阅兵流程展开整体介绍,主要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举办国庆阅兵仪式庆典的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并对国庆阅兵仪式遵循的仪式流程进行了简单梳理;其次,从视觉修辞的角度先分析了阅兵庆典的仪式景观及其文视听符号,紧接着过渡到对阅兵庆典的视觉话语和视觉文化进行探讨,并对阅兵符号话语的再生产与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阐释,通过阅兵仪式象征符号,全面解读了阅兵仪式符号的意义生成与传递过程;接着在第四章借助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的研究理论思路,从维克多·特纳对仪式“前阈限”、“阈限”和“后阈限”的过程阶段理论来探讨四次国庆阅兵仪式对国家认同的传播建构和强化,并从微观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四次央视阅兵直播建构国家认同的意义和价值,考察了阅兵仪式过程中各种媒介与符号之间的互动意义;最后是在前面研究部分的基础上做出预期和展望,从现实意义的角度出发,总结国庆阅兵庆典带来的思考,以期对于阅兵仪式的文化建设做出重要的积极贡献。研究发现,国庆阅兵不只是一场简单的庆祝仪式活动,它勾画出了我国各个重要时间段社会发展的进程,反映了不同阶段阅兵仪式如何强化主体的国家认同感:一方面,运用媒介技术展现丰富的静态视觉符号、动态视觉符号、大国利器视觉符号,通过国家主席、老兵战士、群众人员等不同的话语主体分别建构不同层面的话语体系,并聚集各个领域的群众来展示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激发参与者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由不同少数民族人员组成的方队展演,帮助各民族完成从“自在的民族”走向“自觉的民族”的联合,通过四次阅兵的分列式不同规模的展示中国军队守护国家权力的凛凛威严,再由四代国家领导人在阅兵致辞中不断重申和平发展的宣言,传达中国人民一向崇尚和平的文化理念。除此之外,国庆阅兵中的视觉意象符号营造全民“在场”的共同体空间,凝聚圈层认同的价值共鸣,从身体到精神注入爱国行为意识,最终使参与者达到国家认同的情感聚合状态,以此传递仪式庆典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聚集国家认同的文化力量,并向中外人士宣示中国国家主权不容侵犯,坚决守护人民利益与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是中国军队的最高宗旨和终身使命。由此可见,举行国庆阅兵庆典这样的高规格庆典仪式无疑是中央政府凝聚思想共识、加强国家认同的一个典型策略。
其他文献
学位
时代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教育领域也不断变革求新,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语文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遗留下一些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各地区的石刻文物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是独特而有意义的语文课程资源,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利用。若将石刻文物利用到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以在地的方式拓宽教师的语文教学空间,转变学生的语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逐渐在提高。为了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应当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特点,进行空间转向,尝试从地域的角度来完善课堂教学。通过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和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分析文学形式、技巧,故事情节和时间线索,而文学的地域性遭到忽视,导致中学生空间思维欠缺。当下的语文教育目的不仅仅只
在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本人发现,自己所教授的高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在初中就接触过定语从句,也在高一高二的人教版教材中彻底学习过定语从句,并且之后的练习中也有对定语从句不断地加强巩固,但他们在英语作文中使用定语从句时,依然会有许多使用不当或者使用错误的地方。所以笔者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有必要通过他们的英语作文,来了解这些高三学生在定语从句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定语从句的问
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不难发现这套教材更加注重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统编新教材在八年级和九年级每册书中各设置一个独立主题的“活动·探究”单元,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虽然有很多一线教师都对“活动·探究”单元进行了教学尝试,也有一些关于“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策略研究,但对“活动·探究”单元的整体分析与内在梯度性研究较少,如何准确把握“活动·探究”单元的设计
中国在线音频行业自1997年开始起步,随着移动互联的热潮,2011年开始慢慢走向成熟,贴合当下需求,持续创新升级,不断发展至今,10年来全国移动音频用户数量达到了5.4亿,拥有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发展前景良好,呈一片蓝海。十年的发展,各平台由传统的电台广播,发展到移动音频平台的垂直专业内容,继而发展到由用户生产节目,再升级到专业用户生产模式。随着平台各方面的不断升级更迭,在内容细分领域为重点发展方向
我国的习作教学有着悠久的模仿范文的历史,“范文法”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传统且备受青睐的教学法。模仿范文是一种有效的习作策略,却并不是很高效的方法。在当前的小学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范文法”面临诸多问题:范文的选文随意、典型性不足;范文解读欠规范,存在“浅解”、“曲解”,甚至不解读的情况;用范文指导习作的过程中存在重范文的“教”而轻学生的“学”与学后的“评”,没能形成“教-学-评”的一致性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动静脉内瘘血液流速的减退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中普遍增高,上肢运动功能及动静脉内瘘血液流速的下降对其生活质量及血液透析充分性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能进行高强度的运动锻炼,而动静脉内瘘操作为一种促进患者局部上肢血液循环为主的运动其方式比较缓和。运动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健康人群和慢性疾病人群中被广泛应用和证明,本研究通过自编动静脉内瘘操对维持性血液
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群文阅读”是一种突破性的新型阅读教学实践,可以弥补传统“单篇”诗歌精读教学和教材使用中的不足,因此将群文阅读引入教学实践,对诗歌教学大有裨益。但是,在高中阶段,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这种教学实践都仍未引起重视。所以,针对目前贵州省遵义市高中群文阅读诗歌教学的实际状况,将群文阅读在高中诗歌教学中的运用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的支持下进行群文阅读教与学的实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