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中的地位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ueli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黑格尔之前,私有产权、宪政和法治,就成为资产阶级的共识。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补充以“想象的共同体”的价值,这种二元性成为德国先进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黑格尔派争论的焦点。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超越这一争论,第一次指出国家和法对市民社会的依赖性,从而为国家和法同市民社会、私有产权的关系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唯物史观的思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由此成为马克思创建唯物史观的起点。
  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容易因为其不成熟而忽视马克思的这一“批判”,导致唯物史观的起点处晦暗不明。马克思并非一开始就反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观点。恰恰相反,马克思踏入大学校门时,首先成为一个康德和费希特主义者,并试图以他们的法哲学为蓝本,创立一个理性理想主义的法哲学体系。正是这种体系的唯心主义的破产,让马克思走向黑格尔,变成一个理性现实主义者。“凡是现实的就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就是现实的”这一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著名命题,深刻地影响了青年马克思。他不仅在博士论文中阐发了“定在中的自由”,而且在莱茵报时期试图实践这种“自由”。从斯密对黑格尔的影响看,这决不是偶然的。正是斯密关于人们通过分工协作相互满足需要这一“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启发了黑格尔,让他意识到市民社会不过是“相互满足需要”的体系;但与斯密不同的是,黑格尔认为不仅存在“看不见的手”,而且存在“看不见的脑”,即绝对精神。是绝对精神而不是市场,利用人们的私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用非理性的欲望来实现理性的秩序,这就是理性的狡计。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的第一部分肯定了私有产权,在第二部分肯定了共同体的价值,在第三部分集中研究了市民社会与国家和法的关系。在黑格尔看来,国家和法不仅是市民社会的完成,而且是市民社会的“真理”。无论是私人,还是共同体,都只有在国家和法中才能得到实现。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马克思认识到,绝对精神与自身的关系,不过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投射,应当在人的活动中而不是在绝对精神的自我生成和自我认识中去寻找国家和法的现实根源。赫斯和恩格斯帮助马克思认识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对市民社会的认识同样必须受到批判,因为英国古典经济学把私有制和分工默认为当然的前提,导致从理论上把人分为私人和“公人”并把它们对立起来、把经济人和社会人对立起来。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运用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方法,“颠倒”了市民社会同国家和法的关系,认为国家和法作为市民社会的完成,仅仅是问题的肯定方面,即它肯定了私有产权;国家和法作为市民社会的完成还有其否定的方面,即它否定了作为共同体成员的“人”。这使共同体仅仅成为理念中的共同体,即想象中的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黑格尔把国家和法理解为绝对精神在人间的对象化即客观精神的表现,实际上,它不过是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即市民社会的补充和反映。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在同时期的著作,包括《<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等著作中,开始对市民社会本身进行解剖。马克思指出,货币把人和自然的价值异化为一种独立自在的本原价值,在市民社会中,人和自然的价值必须用货币作为尺度来衡量。货币的自我增殖成为比人和自然的发展更加重要的目标,国家和法不过是维护货币自我增殖的工具。
  以上研究表明,马克思的两个科学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虽然在其完成的时间上有先有后,但在起点上有某种重合之处。马克思在把国家和法归结为市民社会的同时,就开始对市民社会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进行研究。唯物史观的创立本身离不开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只不过唯物史观的创立主要依赖于马克思的哲学批判,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主要依赖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这两大批判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内在有机联系着的两个环节。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它们共同的起点。
  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置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语境中,就可以看到,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马克思一系列“哲学批判”的起点,其中蕴含着唯物史观的胚胎。同时期稍后写成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等著作,标志着这个胚胎的发育已经完成。与此相应,“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可视为这一诞生过程的一部分,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则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呱呱坠地。在这一意义上,深化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研究很有必要。
  如果说资本主义是由“经济人”构成的社会,那么,共产主义就是由“社会人”构成的社会。这就决定了,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民主和法治建设既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又不可能照搬、移植发达国家既有的模式,而是必须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不动摇,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现时代价值与内涵;一方面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探索适应中国现实国情的中国式法律体系和法治秩序。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当前解决信息过载的手段主要是个性化推荐系统技术。其中,协同过滤推荐技术自其提出之日起就始终是人们研究的重点。为提高推荐系统的推荐准确性,许多学者通过引入新的影响因素或创新推荐模型来优化推荐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借助于二部图理论对协同过滤模型进行优化。本文在二部图理论和协同过滤思想之上,进一步加入资源二次分配理论,
学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持。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需要不断创新以维持竞争优势。董事长与总经理作为高管团队的核心成员,是企业的战略决策者与实施者,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会对企业创新战略与创新效率会产生重大影响。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者角色分工不同,所需的信息也存在差异性。社会网络关系是个人信息、资源与机会获取的渠道之一,两者社会联结关系的差异会造成信息、资源与机会获取的不同
能够更好的被社会公众使用是公共工程建设的重要考虑,但实践中仍存在大量工程失控,不可持续等价值实现失败问题,而过往研究往往更关注项目建设本身,忽视公共工程真正要实现的价值。因此,从价值实现角度探讨公共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中小学校作为涉及民生的一类重要且特殊的公共工程,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小学校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使用方相互分离,割裂了各个阶段的联系,造成责任断
学位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条件的不断改善,移动互联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渠道面向民众提供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微政务信息公开也随之孕育而生。然而,微政务信息公开目前还存在着主体间职责的缺失、合作的匮乏、利益的不对称等问题。因此,如何从微政务信息公开中整体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考虑多主体、多媒介、多对象的共生系统,指导微政务信息公开行为,形
学位
住房保障是住房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但现行住房保障政策在保障对象界定、保障方式、保障标准等方面均存在错位现象。在一些人口流入规模较大、供求矛盾突出、住房价格涨幅较快的热点城市,中等收入家庭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不属于住房保障对象又没有能力购买商品住房的“夹心层”家庭,其住房困难问题在当前的住房供应体系中尚无有效解决途径。  通过梳理市场失灵、保障对象及对策、夹心阶层住房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根据社会保障
学位
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自身知识密集、科学技术程度高等特点,逐渐发展成为带动国家创新发展的支柱型力量。然而,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欠缺,仅凭单个企业的力量不足以完全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因而迫切需要通过参加合作创新联盟的途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角度研究创新绩效,厘清合作创新联盟的运作机理,探讨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的内外因素,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
住房保障是住房制度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范围较小,没有考虑夹心阶层。现行住房保障相关的政策在保障人群的界定、保障方式的运用、保障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均存在错位现象。目前各地方实行的住房保障政策忽视了地区间住房市场的巨大差异,政策“失准”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也阻碍了住房保障政策健康有效的推行,造成了住房保障对象尤其是夹心阶层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难以提升。  本文基于城市差异,采用第三方评估的
学位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项目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以及施工现场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难度增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进度拖延、成本增加、质量事故等问题。国内外学者通过BIM等新兴技术来加强施工组织间的信息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传递与共享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升了施工组织管理效果。但施工组织仅仅依靠信息技术来进行施工管理是不完善的,还需要有效的组
学位
在网络购物交易的过程中,买卖双方之间通常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为了减少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感知风险,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开发了在线产品评论功能,并不断完善系统,提高用户体验。随着电子商务新型交易模式日益被广大在线消费者接受,网络口碑因其多方面超强的影响力已经引起了各大商家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消费者为什么会发表网络口碑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发表网络口碑成为商家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探索消费者网络口碑发布
学位
圭峰宗密(780—841)为有唐一代之高僧,于宗门为荷泽神会四传弟子,于教下为华严五祖,而又深通儒道二教。既已淹贯当时天下学问,故其思想妙在会通(亦即判教)。此一判教思想形成于《圆觉经》疏钞,至于纂《禅源诸诠集》(又称《禅藏》)而都序之,判释禅教;又作《原人论》以推穷万法之源,判释三教,皆属进一步开展与完善。圭峰宗密继承达摩、神会以来正教陵替之忧,同时因应时代变化,经由判释教内教外种种思想流派,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