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跟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讨论其手术中注意事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208医院自2007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跟骨骨折病人53例64足,其中男41例,女12例;年龄18-62岁,平均36岁。单侧42例,双侧11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18足,Ⅲ型33足,Ⅳ型13足。高处坠落伤27例,交通伤18例,训练伤4例,其他伤4例。足部闭合性骨折39例,开放性骨折14例。合并高血压5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7例、多发骨折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h-20d,平均7.5 d。其中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跟骨板内固定术为56足,随访各型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愈合时间及功能评分。结果:41例49足获得随访,时间5-33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5周,平均12.1周,绝大部分骨折无移位,螺钉固定牢固,没有出现断钉现象,其中有1足出现拔钉现象,给予取出内固定物,二次手术行关节融合术;另外出现局部皮肤坏死3足,发生感染2足,其中1足行游离皮瓣移植,其他行定期换药愈合。获得随访的患者足部外形恢复良好,无畸形愈合,可正常穿鞋。本组病例中9足行植骨(包括自身髂骨和同种异体骨两种类型),其中获得随访7足,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34足,良11足,可4足,优良率91.8%。分析出现并发症的原因:1、为未待水肿明显消退即进行手术,从而影响术后切口愈合;2、术中对皮瓣保护意识不强,这样会可能造成局部皮缘的坏死;3、可能与术后过早拔除引流有关,切口内引流不畅,使得局部肿胀;4、过早负重进行功能锻炼,对于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尤其是SandersⅣ型),过早活动可能引起内固定失效,出现其他并发症。对获得随访的患者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X线片进行比较,并做跟骨形态学指标比较表,发现跟骨形态、Bohler角度及Gissane角度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行走时步态正常,无跛行,踮脚等不适症状。由于东北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土地坚硬,四季分明,在训练中经常会出现战士受伤情况,并且在所得病例中训练伤也为致伤原因之一。目前国内文献中对于跟骨骨折的报道非常多,但有关部队训练伤致跟骨骨折的报道很少,并缺乏其流行病学研究,原因之一是部队为特殊群体,调查及抽样困难,从而影响相关结果的分析。以驻我院附近某部战士为样本,随机抽取1200名战士进行此病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由于战士的年龄、兵种和训练项目及强度极为相似,因此样本的背景参数及结果都较一般人群可信和可控,这一结果可同时为部队战士和一般人群中的青年人的跟骨骨折的防治提供参考。结论:从随访结果可以看出: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选用跟骨板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能很好地恢复关节面的平整,重建Bo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跟骨的解剖及负重要求,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长期效果满意。对于SandersⅣ型严重粉碎性关节内骨折,行跟骨板内固定治疗同样获得了良好的愈后,提高了长期的活动功能,改善了生活质量,对于个别病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可以二次进行关节融合术。手术的注意事项:1、能择期手术治疗的不要急诊做手术:2、骨折后待皮肤皱褶征阳性再行手术;3、缩短手术时间及止血带使用时间;4、熟悉手术入路的解剖特点;5、熟练掌握全层切开皮肤和“不接触”皮肤保护技术、锐性分离皮瓣方法;6、术后恰当处理是预防切口并发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