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扰动下人体步行稳定恢复分析策略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足机器人的研究一直处于国内外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中,同其它类型机器人相比,双足机器人具有直立行走、自由度高、动作灵活等优势。但由于双足机器人自身结构设计的局限性,其步态稳定性差,对外界环境敏感度高,尤其在外部大扰动作用下,双足机器人系统稳定性迅速变差,极易发生摔倒。因此,如何在外部大扰动作用下,保持其良好的稳定快速恢复能力是目前双足机器人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双足机器人在大扰动下难以恢复稳定的问题,本文拟借鉴人类在大扰动作用下的步态调整方法,通过人体受扰恢复过程中运动特征的准确刻画,有效分析人体受扰后的稳定恢复控制策略,建立大扰动作用下人体步行恢复过程的解析仿真平台,为双足机器人大扰动下的控制策略制定提供新的理论分析基础。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第一,针对双足机器人在大扰动下的快速稳定刻画问题,以人体大扰动步行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体受扰后的稳定感知预测模型。鉴于人体复杂的生理组织结构、灵敏的感知与调控体系,基于大扰动下人体稳定感知的快速刻画,对人体各组成部分进行理想化假设,建立了人体质心处的3D-LIP点足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运动捕获点理论的引入,实现了任一状态下模型捕获点分析和捕获点动力学分析,为后续双足系统模型受扰后的稳定感知分析奠定了模型基础。第二,针对人体在大扰动下的稳定捕获与恢复控制问题,利用3D-LIP点足模型实现人体三维运动的解耦与各向同性化处理,并结合捕获理论实现模型任一状态下的稳定捕获与预测,在对模型迈步时间和迈步距离进行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运动捕获的动态足部定位控制器,通过对模型步态的预估,利用对摆动腿落地时间和位置的控制,实现3D-LIP点足模型在不同外部扰动作用下的受扰恢复控制。第三,针对本文提出的3D-LIP点足模型存在的控制偏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更接近人体生理结构的双摆腿模型。为消除3D-LIP点足模型与双摆腿模型的控制偏差,引入了离散LQR控制器,通过不同扰动下双摆腿模型的受扰恢复控制研究,实现双摆腿模型基于稳定预测下的多种扰动控制恢复。第四,参考双摆腿模型在稳定预测下的多种扰动控制恢复过程,利用人体运动捕获装置获取人体大扰动下运动控制恢复数据,然后将人体捕获实验数据与双摆腿模型的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受扰恢复过程中,人体的实验数据和双摆腿模型的仿真数据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进而验证了本文中人体简化模型对人体受扰恢复过程刻画的可行性和控制策略解析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前列腺癌的发生具有种族差异性,本文通过转录组测序研究了3例蒙古族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并且利用生物信息学将其序列与蒙古族正常人以及汉族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基因表达谱比较,以期得到蒙古族前列腺癌患者特异表达基因,为挖掘蒙古族前列腺癌易感基因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3例蒙古族前列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T组,包括T1、T2、T3组);汉族前列腺癌患者分为阳性对照组(T4组);蒙古族正常人分为正常对照
随着技术的发展,同一平台中的电子设备数量越来越多,这会导致诸多问题。例如频谱资源紧张,信号相互干扰,硬件占据大量空间,设备协同工作调度困难以及消耗大量的能量等。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是电磁领域的主要设备,而且两者的差别较小,可以通过系统融合实现资源共享。雷达通信融合系统可以减少相互干扰、减小设备体积,从而缓解电子设备过多带来的问题。在雷达通信融合系统的各种实现方式中,共享信号是雷达通信融合技术发展的主
随着国内水平井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水平井数量逐年增加。因水平油井的长期开采易发生局部水淹及脱气等现象从而使得水平井待测流体转变为含有“伴生气”的油气水三相流混合流体,且“伴生气”的介入的油气水三相流因重力、含率、流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水平井内流体呈非轴对称流场分布,进而导致水平井内油气水多相流参数测量难度加大。因此,在水平井生产测井过程中,为准确掌握油井中各产层的具体状况,及时指导和优化油田生产
辐射旁效应是近年来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一种辐射生物学效应,对辐射生物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对辐射旁效应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为辐射防护以及核物理的广泛应用奠定
由于轮式移动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轮式移动机器人处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再加上控制量约束等诸多因素,使其轨迹跟踪控制变得更加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引入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围绕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考虑到轮式移动机器人受到控制量和控制增量约束的情况,设计了带有软约束的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
物理设计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影响着集成电路的整体性能。随着人们对制造工艺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人工设计变得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寻找高效率的自动
网络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造成了安全隐患。大量的隐私数据、机密数据等在网络中传播,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本课题将网络中攻击行为检测与网络风险评估相结合,用以监测网络所处的安全威胁状态和网络风险值的大小。在网络中,小样本类别的检测准确率低、网络安全威胁状态的不可观测性一直都是网络安全研究领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如下:首先,对网络中访问行为进行安全威胁类别检测,小
本文是基于笔者的一次口译实践活动而撰写的实践报告。2018年5月,笔者有幸参与到2018年拉美、加勒比和南太国家旅游管理培训班之中,并担任翻译一职。由于此次研修班学员母语均非英语,学员英语水平有限且学习内容专业性较强,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较多问题,如旅游管理方面专业术语繁多问题,尤其是民俗旅游及冰雪旅游方面、长难句的处理及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问题等等。考虑到民俗旅游词汇的民族性,笔者在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流量需求,小蜂窝网络作为5G蜂窝网络架构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成为目前5G通信研究的热点。然而,小蜂窝网络通常部署在用户比较密集的城区,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地形地势、城市绿色植物和建筑物、气候的影响,在不同的传播方向上会经历不同的信号衰减,使得无线小蜂窝网络的覆盖边界变得不规则,这为5G小蜂窝网络的覆盖概率和平均速率等性能分析带来了挑战。已有文献证明,实际的小蜂窝网络的覆盖边界
随着数据流量与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张,传统网络结构在处理各种网络事件的能力上面临巨大的挑战。相反,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即软件定义网络,通过将控制层与数据转发层解耦合,从而提升网络的控制管理能力与对网络事件的响应能力。网络事件可大致分为内部事件与外部事件,前者通常为控制层对网络的自发调整,如主动修改路由规则等;而后者通常以网络故障等方式呈现,如节点或链路断开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