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鳍马面鲀游泳和呼吸代谢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lig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工厂化养殖的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绿鳍马面鲀的游泳和呼吸代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自制的鱼类游泳装置来研究流速对绿鳍马面鲀幼鱼游泳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16℃水温下四个体重规格临界游泳速度(UC)10g为0.42±0.03m/s,15g为0.47±0.01m/s,20g为0.53±0.03m/s,25g为0.62±0.01m/s。爆发游泳速度(UB)10g为0.53±0.06m/s,15g为0.56±0.02m/s,20g为0.60±0.02m/s,25g为0.72±0.01m/s,绿鳍马面鲀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和爆发游泳速度(UB)随体重增加显著提高(P<0.05)。(2)选25g规格鱼在12℃、16℃、20℃、24℃和28℃五个温度组下测定临界游泳速度(UC)和爆发游泳速度(UB),结果表明临界游泳速度(UC)和爆发游泳速度(UB)随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6℃、20℃、和28℃组之间的临界游泳速度(UC)差异不显著(P>0.05),20℃和24℃之间不显著,24℃时临界游泳速度(UC)取得最大值,爆发游泳速度(UB)的16℃、20℃、和28℃之间差异不显著,20℃组与相邻的24℃和16℃组差异不显著(P>0.05),24℃时爆发游泳速度(UB)达到最大值且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3)幼鱼在静水组(0.009m/s)、0.12m/s、0.24m/s、0.36m/s、0.48m/s流速下进行尾鳍、背鳍和臀鳍及趋流率的测定,结果发现随着游泳速度的增加,尾鳍、背鳍和臀鳍的摆动频率不断加快,摆尾频率四个流速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背鳍和臀鳍的摆动频率高于尾鳍,0.24m/s~0.48m/s组的背鳍和臀鳍相邻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流速组的趋流率明显高于静水组,各流速实验组趋流率无显著差别(P>0.05)。(4)设定0.70m/s、0.65m/s、0.60m/s、0.55m/s、0.50m/s和0.45m/s六个流速组。10g规格的幼鱼分别游了近0mim、0mim、0mim、0.15±0.05min、10.4±3.2min、93.7±7.0min。15g规格分别游了近0mim、0mim、0mim、0.38±0.10min、25.5±13.5min、140.0±35.6min。当流速高于0.60m/s时,10g和15g规格幼鱼开始因无法顶流而被冲走。20g规格的幼鱼在分别将近游了近0mim、0.08±0.03min、0.32±0.05min、50±16.1min、126.7±15.6min和324±27.6min,无法顶流0.70m/s。25g规格的幼鱼分别将近游了近0.3±0.1min、40±10.4 min、150±17.3min、326.6±75.4min、471±54.9min和556±44.6min。同流速,鱼的规格越大游泳的时间越长。同规格,流速越小游泳的时间越长。幼鱼游泳速度接近于爆发游泳速度时,只能游泳短暂时间。游泳速度接近于临界游泳速度时,幼鱼能持续游泳一段时间。总体来说绿鳍马面鲀的游泳能力较强,鱼个体之间游泳能力差异较大。2、以25g鱼在16℃水温下,在静水组(0.009m/s)、0.12m/s、0.24m/s、0.36m/s和0.48m/s四个流速下游10min、30min和60min。运动过程后测定肌肉、肝脏的乳酸及糖原和血液的乳酸及血糖,结果显示肌肉、血液和肝脏的乳酸含量随流速、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血糖和糖原呈下降趋势。肌肉在0.36m/s(10min)组乳酸的含量开始增加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最高组0.48m/s(60min)乳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其中0.36m/s(30min)、0.36m/s(60min)和0.24m/s(60min)组的尾肌产生的乳酸含量较高,其次是臀肌,最后是背肌。0.48m/s(30min)和0.48m/s(60min)三组臀肌产生的乳酸较多,其次是尾肌,最后是背肌,且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血液和肝脏乳酸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0.36m/s开始乳酸的含量增加显著(P<0.05),肌肉、血液和肝脏的乳酸含量在0.48m/s(60min)组乳酸含量最大。肌肉和肝脏的糖原含量随着流速、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在最高的0.48m/s(60min)组含量最低,在0.36m/s30min开始糖原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肌肉在0.24m/s组开始幼鱼肌糖原下降量开始显著。血糖也呈下降趋势,在0.48m/s(60min)组取得最低值。研究表明绿鳍马面鲀幼鱼在高于0.36m/s的流速下长时间运动会增加能量的消耗,并存在无氧代谢产生乳酸。3、为了解在不同温度下绿鳍马面鲀幼鱼在静水条件下随水体溶氧量下降过程中的耗氧和活动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封闭式的呼吸室的方法,在12℃、16℃、20℃和24℃四个温度梯度条件下,平均体长为(9.5±0.08)cm,体质量为(15.34±0.15)g的绿鳍马面鲀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2℃窒息点为(0.85±0.064)mg/L、16℃为(0.97±0.04)mg/L、20℃为(1.10±0.05)mg/L、24℃为(1.40±0.07)mg/L,窒息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四个温度下溶解氧含量分别接近2.14 mg/L、2.37 mg/L、2.40 mg/L和3.06 mg/L时,幼鱼开始出现不适行为,幼鱼开始出现死亡至全部死亡,各温度组的溶解氧含量下降幅度均接近0.3 mg/L,温度越高幼鱼全部死亡时间越短。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溶氧含量的降低,四个温度组的耗氧率从开始的0.104、0.131、0.187和0.318 mg/(g·h)降低到结束时的0.02 mg/(g·h)~0.03 mg/(g·h),温度越高下降的越快。把各温度组溶氧含量下降过程的耗氧率变化分为适宜期(Ⅰ)、窒息期(Ⅱ)、死亡期(Ⅲ),结果显示三个时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各组三个时期的耗氧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各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Ⅰ、Ⅱ期的各温度组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期相邻的温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相邻组之间差异显著。因此绿鳍马面鲀幼鱼耗氧率随溶氧含量和温度变化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总体来说耗氧量较大,耐低氧能力比较差。
其他文献
在国内建筑业升级发展的背景下,具有较多优点的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全面发展。为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方式,通过分析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将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分为3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施工竣工验收阶段。通过建立一套施工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区间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对应权重,在该基础上结合隶属度函数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
期刊
阐述效益分析的定义和目的,基于智能技术的医疗设备分析,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效益评估与优化。探讨基于模型的效益优化策略是建立效益模型和预测模型。
期刊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处置不当,不但对水体生态造成负面影响,亦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使其成为水环境中的新兴污染物。为进一步寻求生态高效的水质净化方法,以淡水微藻为基础的环境友好型生态技术,在去除水生态系统中的抗生素残留方面正日渐表现出重要的潜力。利用藻类修复技术,不但可高效去除水体营养盐和抗生素残留,同时还可获得可观的藻类生物质进入更高级的食物链循环,节能又减排,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然而,不同
学位
本研究以南海西南部仔稚鱼群落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夏、秋两季在110°E~115°E、10°N~16°N区域范围内设置15个采样站位,采用WP2浮游生物网(网口内径57cm,网长271cm,网目200μm)进行垂直拖网调查。获得的数据通过S PSS、PRIMER以及CANOCO软件进行资源密度、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聚类以及典型相关性的分析,探讨了南海西南部仔稚鱼群落在夏、秋季的种类组
学位
报纸
在中华蛸苗种繁育过程中发现,受精卵无亲蛸看护孵化时孵化率低和幼蛸容易遭受延迟投喂影响幼蛸发育,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研究,以期为中华蛸工厂化养殖和改善苗种培育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实验结果如下所示:中华蛸受精卵人工孵化实验的结果显示,当受精卵发育16d后,脱离母体进行人工孵化均可获得初孵幼体;当发育20d时,受精卵脱离母体看护人工孵化效果最佳;当受精卵发育23d时,脱离母体进行人工孵化虽然孵化率可达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而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该研究基于此,采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供应链机制等知识,在食品供应链视角下,以我国的食品安全措施和机制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食品供应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最后对食品采购、运输、加工和销售等流程提出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并给予一些合理建议。
期刊
当今时代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后工业时代”,质量无疑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而在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强化“风险思维”,将“风险无处不在”的理念与组织的质量管理过程相融合,识别、估测、应对可能面临的各项风险,并将各类风险进行系统管理,能确保组织未雨绸缪、互相协调、节约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趋于健康发展。
期刊
胡底煤矿供电系统因供电线路较短、系统运行方式差异较大,造成上下级变电所短路保护无法配合、越级跳闸事故频发等,严重影响井下生产安全及效率。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分布式网络通讯结构设计了一套煤矿防越级跳闸保护系统,通过搭建专用保护信息网快速交换信息,从而迅速确定故障位置,并准确切除距故障位置最近的开关,从而实现防越级跳闸。
期刊
罗非鱼作为世界第二大淡水养殖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由罗非鱼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感染引起的罗非鱼湖病毒病(Tilapia lake virus disease,TiLVD)给罗非鱼产业造成了巨大威胁。TiLV具有高度传染性,能感染养殖及野生罗非鱼,使其患病并导致大量死亡。至今为止,TiLV的致病机理尚不明确,亦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敏感细胞系是病毒性疾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