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车菊花瓣呈色的分子调控机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hun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色是观赏植物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蓝色花因其稀有性和梦幻性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也是花卉育种中的重要育种目标。色素物质是决定花瓣呈色的重要因素,其中花青素是决定花色的主要色素群,飞燕草素苷一般赋予植物亮丽的蓝色花。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是世界著名的鲜切花,其舌状花因只能积累矢车菊素苷而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有趣的是,同为菊科的矢车菊(Centaurea cyanus L.)花瓣中也积累矢车菊素苷,却能呈现纯正亮丽的蓝色,这表明矢车菊素苷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呈现蓝色。前人研究表明矢车菊中存在由矢车菊素苷、芹菜素苷和金属离子螯合而成的蓝色超分子色素,但其内部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晰。除经典的蓝色花外,矢车菊还具有白色、粉色、红色、紫色和墨色等丰富的花色变异,这使其成为研究花色变异的极好材料。本研究一方面探究了蓝色矢车菊花瓣发育过程中的花色变化,分析其色素成分、金属元素含量和转录本的动态变化,使用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实验探究关键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初步解析矢车菊花瓣蓝色呈色的分子机制;另一方面收集了6个不同花色的矢车菊品种,在明晰其色素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序列特征,推断矢车菊不同花色品种的类黄酮生物合成分支途径,解析矢车菊品种间花色变异的分子机制。以期通过上述品种内和品种间两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初步解析矢车菊花瓣呈色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蓝色矢车菊花瓣发生着由白色至红紫色最终变为蓝色的花色发育过程。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和定量地分析色素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蓝色和红紫色部位具有相似的芹菜素苷,但前者的矢车菊素苷积累量约是后者的2.5倍,据此推测类黄酮不同组分的含量配比可能在矢车菊花瓣的蓝色呈色中起重要作用。以同一花瓣上的白色、红紫色和蓝色部位为材进行转录组测序,经从头组装后获得了105,506条unigenes。共计挖掘了46个可能参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的结构基因,其中参与花青素生物合成的unigenes在红紫色部位高表达,而参与芹菜素生物合成的unigenes随花色发育表达量递减。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了可能调控矢车菊类黄酮生物合成的5个上游转录因子,包括4个R2R3型的Cc MYBs和1个IIIf亚家族的Ccb HLH1,其表达量随花色发育呈递增趋势。此外,挖掘了8个与金属离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铁蛋白、亚铁螯合酶、液泡铁转运蛋白、镁离子转运蛋白、金属硫蛋白和金属耐受蛋白,其在红紫色和蓝色部位显著高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了矢车菊蓝色超分子色素的形成过程。(2)为探究矢车菊类黄酮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机制,分离了关键结构基因Cc F3H、Cc DFR和Cc FNS的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上存在多个MYB和b HLH蛋白识别位点;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Cc MYB6-1可显著激活Cc F3H和Cc DFR的启动子活性,其与Ccb HLH1共同注射后可显著增强该激活活性;瞬时表达实验结果显示Cc MYB6-1和Ccb HLH1组合后可显著诱导烟草叶片中花青素的积累;进一步的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均表明二者间存在蛋白互作关系,至此在矢车菊中鉴定了两个正向调控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转录因子Cc MYB6-1和Ccb HLH1。此外,5个候选转录因子均不能激活助色素生物合成关键结构基因Cc FNS的启动子活性,表明矢车菊花青素和助色素的生物合成存在不同的转录调控机制。(3)收集了6个不同花色的矢车菊品种(白色、粉色、红色、蓝色、紫色和墨色),使用比色卡和光纤光谱仪对花色表型进行精准定义,进一步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花瓣中的色素成分,共获得了10种花青素衍生物和8种助色素衍生物。结合光谱特征和质谱数据初步推定了这18种类黄酮成分的结构,发现除白色花瓣不含花青素外,粉色和红色花瓣只积累天竺葵素苷,紫色、蓝色和墨色花瓣只积累矢车菊素苷;各色花瓣中均广泛积累芹菜素苷;矢车菊花瓣中的类黄酮存在着广泛的脂肪酸酰基化修饰,参与该过程的脂肪酸主要为丙二酸和丁二酸;对比分析紫色和蓝色花瓣中的色素成分,发现二者积累相同的矢车菊素苷,但前者的芹菜素苷元缺少4’位的糖基化和酰基化修饰,推测该苷元修饰可能是导致二者呈色差异的重要原因。此外,使用标准品半定量法对花瓣中的类黄酮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各色花瓣中总花青素和助色素之间的相对含量不同,推测其可能在花瓣的呈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明晰了矢车菊品种间花色变异的色素基础。(4)为探究矢车菊类黄酮生物合成分支途径形成的分子机制,分析了17个结构基因和5个候选转录因子在6个不同花色品种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并分离了关键基因的序列信息,发现白色花瓣中参与花青素生物合成的Cc F3H、Cc F3’H、Cc DFR和Ccb HLH1等相关基因均不表达,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转录因子Ccb HLH1发生突变后丢失了保守基序,这可能是其缺失花青素的重要原因;粉色和红色花瓣的Cc F3’H突变后丢失关键基序,推测这是其无法合成矢车菊素苷而只能积累天竺葵素苷的重要原因;在红色和墨色花瓣中参与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大多数基因随花色发育持续高表达,且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这与其高度积累花青素一致;Cc GT3与Cc FNS均随花色发育表达量递减,其中Cc GT3在紫色和红色花瓣中不表达,结合紫色和红色花瓣只能积累缺少4’位苷元修饰的芹菜素苷,推测Cc GT3参与芹菜素苷的糖基化修饰。这些结果表明矢车菊品种间的类黄酮生物合成分支途径主要是由代谢通路上结构基因或上游转录因子的突变调控的。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作者初步解析了矢车菊花瓣呈色的分子调控机制:一方面,在矢车菊花瓣的蓝色发育过程中,当芹菜素苷背景相同时低浓度的矢车菊素苷只能赋予花瓣红紫色,而高浓度的矢车菊素苷则使矢车菊花瓣呈现纯正的蓝色,即矢车菊素苷和芹菜素素苷的相对含量在矢车菊花瓣的蓝色呈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c MYB6-1和Ccb HLH1转录因子协同调控矢车菊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为矢车菊蓝色超分子色素的形成提供充足的矢车菊素苷。另一方面,矢车菊不同花色品种的形成源于不同色素物质的积累,主要包括天竺葵素苷、矢车菊素苷和芹菜素苷这3条类黄酮生物合成分支途径。白色品种因Ccb HLH1发生基因突变后失去保守结构域而无法积累花青素。矢车菊素生物合成关键结构基因Cc F3’H突变后导致矢车菊花瓣中只能积累天竺葵素苷而呈现粉色或红色。紫色和蓝色品种积累相同的矢车菊素苷,但前者因丢失Cc GT3活性而只能积累缺少4’位糖基化和酰基化修饰的芹菜素苷,这是二者呈色差异的重要原因。而墨色品种因高度积累矢车菊素苷而使花瓣呈色加深。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基于矢车菊素苷的蓝色呈色机制提供了基因资源,也进一步丰富了观赏植物花色变异的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电子商务呈现出“裂变式”的增长,给快递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快递业的发展不仅仅满足了我们生活的需求,更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红利。近五年来我国快递业在收入和业务量上居于世界首位,但是同质化的服务也给快递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快递企业不生产产品,服务就是他们的产品,可替代的同类产品非常多。随着市场趋于饱和,各个快递企业在进行低价竞争开拓市场的同时,逐渐也将关注点落
书面言语化是言语化的实现方式之一,旨在让学习者以书面形式外化内在想法。本研究结合间接书面纠正性反馈与书面言语化,探究其对初中生英语写作准确性的影响。此外,该方法对写作质量的作用在本研究中也有所探讨,以进一步分析在此研究条件下写作准确性与写作质量的关系。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间接书面纠正性反馈结合书面言语化对学生的写作准确性有何影响?(2)间接书面纠正性反馈结合书面言语化对写作准确性的不同维度有何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二语习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聚焦认知语言学的热点话题——结构启动。结构启动指的是语言使用者重复先前所理解或产出的句法结构的倾向(先接触到的句子是启动句,在其之后产出的句子是目标句);结构启动的累积效应则是指多个启动句对后续不同类型的目标句整体产出比例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重新考量在二语习得中影响结构启动累积效应的可能性因素(启动句
随着农发行的信贷业务涉及范围变广,业务种类变多,近年农发行信贷风险随之增加,不良贷款和损失贷款发生率逐年攀升,揭露了农发行在信贷业务内控工作方面仍存在诸多缺陷,信贷业务流程存在风险点。信贷业务内控评价是银行用于评估信贷业务风险的重要依据,也是银行内控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国内政策性银行一般是以审计结论为参考内容,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评价,而且大部分借鉴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内控评价体系以及信
劳动力流动是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根据传统理论,劳动力流动将带来收入差距的缩小,存在经济收敛效应,但是其产生机理以及基于我国现实的实证仍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教育人力资本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三期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教育视角下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收敛效应,并进行了代际比较,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首先,对我国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发展进行分析,统计
百合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重要球根花卉,花型多样,花色丰富,观赏效果极佳。目前我国百合主要作为切花花卉栽培,极少应用在园林露地中,观赏价值较高的百合品种一般种球退化严重,每年更换种球造成种植成本增加,因而培育自繁能力强的百合新品种对于扩大其在园林中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百合鳞茎作为重要的商品和无性繁殖器官,其形成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研究主要集中在离体条件
博尔赫斯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之一,其小说作品传达出一种生死“统一”的观念,这种观念打破了传统的“生死二元对立”观。首先,博尔赫斯通过消解死亡的神秘性,一定意义上打破了传统观念对死亡的认识。传统观念认为,死亡是一个瞬时动作,它标志着“生”这一状态的结束。生命是真实的且只有一次,死亡使它终结,死后的世界更是难以把握,因此人们畏惧死亡。但博尔赫斯不以为然,他在小说中告诉读者,“生”是一种虚幻的状态,与“
野生动物是珍稀自然资源,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野生动物群落的稳定共存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意义重大。然而,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严重影响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质量和种群数量。为了更好地恢复和保护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需要深入了解物种的时空分布格局、空间分布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为此,本研究以四川省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11年至2018年近7年的红外相机监测,并结合传统样方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汽车作为重要的消费品,逐渐成为很多家庭的必需品,由此带来汽车行业10多年的高速发展。汽车行业的繁荣同步带来汽车金融渗透率的逐步提高,汽车金融公司依靠主机厂的渠道资源,随着本品牌汽车销量的提升,带来汽车金融分期数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汽车行业首次迎来调整,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首次出现下滑,汽车金融公
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为2004年在湖北五峰天然次生林中发现的木兰科新种,属红花大乔木类型,具有极高的绿化、观赏及经济价值。近年来,红花玉兰系列新品种在我国南方山地和平原地区已广泛栽培,但推广至我国北方地区时,一直受困于越冬伤害,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使红花玉兰能在我国北方地区顺利越冬,深入探究红花玉兰的冷响应机制是红花玉兰抗寒适应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