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的对华认识研究(1993-2021)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ng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考察安倍晋三的六部著作及其在国会议事录中的答辩记录等文献,发现其对华认识可分为对中国实力的认识和对中日关系的认识。安倍对华认识的特点表现为保守主义的本质和现实主义策略。安倍对中国实力的认识包括对中国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的认识。其中,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俯视到无视,从无视到注视并质疑,最后相对客观认识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两国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使安倍充满发达国家俯视发展中国家的优越感;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实力显著上升,而他仍然无视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趋势并认为中国随时都有经济增长停滞的可能性;2010年中国的GDP首超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安倍一边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一边对中国的市场经济表示质疑;2017年以后开始对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相对客观的认识。安倍对中国的正常军事建设一直保持着猜忌的态度,特别是在2013-2015年进行大幅抹黑,一方面是基于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引起的忌惮心理,另一方面也是渲染周边威胁,为解禁集体自卫权造势。与其对中国实力持有的保守主义态度不同,在中日关系方面,安倍出于政治目的、国际形势、国家利益等的考量形成了较为复杂的认识。初入政坛时,他对华强硬,展现出厌恶与敌对的态度;任职首相之后,转而不断强调稳定的中日关系非常重要,即使在中日关系的最低谷时期,出于经济和安保的需要,安倍也一直在强调中日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卸任首相之后故态重现,大谈中国的“军事威胁”,重现其对华强硬的鹰派作风。综上所述,安倍对中日关系的认识复杂多变,充分显示了其基于国家利益、国际形势、选票政治考量的实用主义特征。本论文的核心观点是,崛起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安倍晋三心目中的日本也要从经济大国走向“脱离战后体制”的政治大国,中日关系之间的这种结构性矛盾直接导致安倍对华认识中的猜疑和警戒意识占据了上风。当今中美战略竞争加剧,日本随之调整对华政策,选择了随美制华之路。这种对华认识不仅仅反映了安倍个人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是日本新生代保守政治家的共通认识,对自民党内以及日本政府的对华认知与对华政策具有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当代美国本土裔小说家谢尔曼·阿莱克西深切关注印第安人的生存现状和发展,他的多部作品都涉及印第安人的教育问题。他的早期作品《保留地布鲁斯》和《印第安杀手》强调印第安人与白人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而后期作品《一个半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提出两个种族和谐共存的主题。他对两个种族教育问题的关注体现了这种创作思想的变化。通过考察矛盾和抵抗相互交织的印第安社区(斯波坎保留地)和白人社会的教育话语,本文认为在阿
学位
作为话语的一个组成单位,元话语是近年来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纵观前人研究,虽取得大量成就,但尚存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目前学界对于元话语的研究多关注学术语篇,对于疫情新闻语篇的研究仍不多见。其次,以往研究过多强调人际互动元话语的作用,对文本交互元话语的关注明显不足。最后,内指标记作为文本交互标记语的子类之一,却未受到广泛关注。学界对于元话语的分类界限比较模糊,导致部分功能重叠,而引导-互动模式(H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应对的挑战。由于西方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生态问题也随之暴露,国际社会多次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为议题召开国际会议探索“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各国发展的主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也带来严重的环境、资源困境,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遏制。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洞察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学位
国际贸易及金融体系的发展变革催生了国际货币,货币的国际化会给国家带来诸多好处。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顺应时代要求的选择,也是我国长期坚持的金融战略。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是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的必要前提。2005年央行提出我国的汇率制度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明确了实现汇率市场化的奋斗目标。在此过程中,我国不断提高市场行为在其中的主导性地位,着力打造灵活弹性的市场化汇率制度。当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对我国
学位
十九大报告中我国对实现百年奋斗目标作出阶段性战略安排,其中之一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相对是比较落后,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新冠疫情以来,城乡关系、国内外关系都变得更为复杂微妙。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依然不可小觑,只有做出相应的改变不断深
学位
民事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情况紧迫且无法及时请求公力救济的情况下,若不采取自助行为则权利将无法实现或实现有重大困难时,对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采取的不超过必要限度的私力救济方式。我国《民法典》第1177条规定了民事自助行为的概念,并且规定了相应的构成要件来防止当事人滥用私力救济,《民法典》规定民事自助行为对我国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的私力救济作出了立法上的回应,但其并未确定立法目的是限
学位
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根脉所在,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救中华民族于水火的使命。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肩负的时代使命也在不断变化。现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是时代赋予的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历史使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实践中从未停止过脚步,其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始终围绕着使命与初心从未改变。如今百年之期已至,百年大党
学位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恰逢其时地开展了百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展开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理论、历史、现实三个方面的逻辑交织催化了习近平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产生,也构成了习近平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穿越百年,其立场观点方法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用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在新时代反射出
学位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令世人赞誉的“两大奇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这使得中华民族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探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一条充满崎岖且光明、艰辛且创造、奋进且特色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经过艰
学位
2021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年,是初级阶段目标完成的胜利年,我国宣布消除绝对贫困,全面步入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的主要表现为,贫困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生活条件落后情况得到根本缓解,精神面貌发生改变。然而可以发现,尽管绝对贫困已经消除,许多地区仍然存在生活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城乡差距较大,即存在相对贫困的问题。相对贫困现象是一个长期化问题,伴随社会的发展,必然存在相对贫困的产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