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污染水源的出现,仅靠常规水处理工艺很难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物预处理工艺由于其较低的投入和较好的处理效果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生物预处理工艺的应用比较广泛,但由于生物预处理工艺在水厂应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规范指导,导致其很难发挥最大的效能。本文依托“十三五”水专项,开展了生物预处理工艺运行管理技术综合评估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生物预处理工艺运行管理技术水平,并为生物预处理工艺后续的技术发展提供支撑。首先,本文开展了生物预处理工艺运行管理技术特征评估。根据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获得的信息,按照经济准则、技术准则和运行管理准则,建立了层次型技术特征评估指标体系。同时,根据生物预处理工艺运行管理技术特点,以层次分析模型为基础模型,建立了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群组AHP聚类分析模型。基于所建模型,开展了生物预处理工艺运行管理技术特征评估,得到技术综合总得分为83.79,表明在大多数城镇供水厂所具有的普遍性运行管理水平下,生物预处理工艺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效能。根据对各项指标得分的对比分析可知生物预处理工艺的实用性水平相对较低,可进一步开展技术优化。其次,根据技术特征评估结果,确定了技术优化方向,选择从关键技术点入手开展技术优化。首先进行了常用生物预处理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曝气生物滤池)关键技术点的筛选。然后根据水厂运行管理目标对技术特征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筛选细化,筛选出能直观反映生物预处理工艺综合效能的指标。最后根据评估对象特点,基于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和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技术优化评估模型。最后,将基于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和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的技术优化评估模型应用于广州某水厂生物预处理池的技术优化评估中,通过对该水厂2018年相关运行数据的跟踪分析,开展了技术优化评估,结果表明该水厂在2018年各月运行稳定,运行效果较佳,皆达到“优”或“良”的标准,其中1月运行效果最差,5月运行效果最佳。然后分别将技术综合得分结果和技术优化评估结果与生物预处理工艺特点和水厂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技术优化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技术优化评估模型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