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高精度的激光自动准直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功率激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实验室实现极端的物理条件,为科研和工程应用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例如,通过目前的周期量级超快强激光,可以得到阿秒量级的极紫外/软X射线波段的脉冲,进而探测研究亚原子尺度下的电子动力学;使用太瓦级强激光,可以实现高质量准单能的中子束,为癌症的医疗诊断提供新工具。然而,为了充分实现目前高功率激光系统的潜力,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激光参数的稳定性问题,如激光光束指向的稳定性。然而实验室环境温度变化引起镜架的热胀冷缩、各种机械动力装置引起实验平台的震动以及空气流动的扰动等因素都会使激光光束的方向发生不同程度的抖动,特别是对于复杂的激光系统,影响更加明显。因此,降低光束指向抖动性对提高激光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为提高光束指向的稳定性,除了采取措施获得良好的实验环境(如恒温恒湿、防震光学平台、良好的通风换气系统)外,通过一定方法实现光束指向自准直也是重要手段。目前,实现光束自准直的方法有被动方案,但主要是利用主动控制的方法实时测量抖动并反馈调节。  本论文主要围绕高重复率小型激光系统的激光光束自动准直展开,针对高重复率小型激光系统重复频率高,但光束漂移幅度小的特点,提出一套适用于自动化控制的新型自动准直算法。针对现有实时测量光束抖动的元件,设计了新型光学传感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基于CMOS技术并辅助以光学放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光学传感器。总结了前人设计光路自动准直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技术,即CMOS技术,CCD技术以及QD技术等。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的高速高精度的传感系统,该传感系统以CMOS传感器为核心,辅助以光学放大系统和图像处理模块。该新型传感系统利用了CMOS传感器相对CCD传感器帧频快,响应波长范围广的固有优点。而光学放大结构则弥补了CMOS传感器相对CCD传感器精度差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CMOS传感器得到的是二维数据,相比PSD,QD的标量数据,可以利用更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以软件方式降低硬件本身带来的测量误差。  2.发展了一套适用于自动化控制的调校光路的算法。对光路进行了抽象的数学建模,并由此推导出在一阶近似条件下,施加的外部控制电压与光斑位置的线性关系,对该线性关系进行了坐标变换处理,从而得到了水平竖直两个方向解耦合的调节光路的方法,为自动准直系统的自定标和反馈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该自动准直系统的反馈控制效果相比传统方式将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大的带宽,并且稳健性较好。  3.设计了一套激光光束自动准直系统,能够高速高精度自动准直激光输出方向。新型探测系统实现了光路漂移的监测。PCI控制卡上使用FPGA芯片设计数字电路实现算法。该控制卡可以与探测系统进行通信并输出控制电压,经线性放大器驱动压电陶瓷偏摆镜进行闭环反馈控制。经实验,设计装置的调整精度2.5μm,反馈控制频率约1 kHz,可大大降低抖动周期在1 ms以上的光斑漂移。
其他文献
数字全息技术是由Goodman和Lawrence在1967年提出,其基本思想就是利用光敏电子成像器件代替传统记录材料记录全息图,然后用数值方式再现。在数字全息术的光路中,一般包括同轴全
阈上电离是原子分子与激光相互作用时出现的一种基本而重要的非线性物理现象,是强场物理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对阈上电离的研究不仅能够促进我们对强场物理过程的认识,而且加
左手材料是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的电磁超材料。左手材料对“完美透镜”和隐身斗篷上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过去十年间,大量的超材料结构被制作,覆盖微波和可见光波段。
手工剪纸
期刊
本论文使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两种非局域自散焦介质界面处光束的传输,在两种介质的参数(除了线性折射率)相同的情况下,光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传输并形成暗孤子,我们称这种孤子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or SPPs)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和信息的载体,已经开启了纳米光子学的一个新的分支——等离子体光学。SPPs是一种在金属表面传播的
本论文利用热氧化法和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氧化钒薄膜,主要研究热氧化温度、溅射电流、Ar/O_2流量比等实验参数对氧化钒薄膜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光学透过率的影响。并研究所制氧化钒薄膜在升温过程中1000nm处薄膜透过率与温度间关系,进而分析薄膜在20℃(室温)和90℃时透过率对比因子以及薄膜的热致相变温度。热氧化法中首先以溅射电流为变量制备金属V薄膜,之后将其进行不同温度(150℃、250℃、35
本学位论文利用网络方程和广义布洛赫定理详尽地研究了四边形多连通波导网络的光子频带特性。在这类网络中,相邻结点之间均由一维波导连接,即特征波长远大于波导直径,因此,人们只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不同的模型中,布朗粒子定向输运特性。首先在前言中我们对分子马达的研究现状和意义进行了综述;然后在第一章中对处理布朗马达问题的随机动力学的具
有机小分子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由一层层有机小分子薄膜叠加而成的,各有机层薄膜很薄,大概只有50nm,有机层接触的界面结构和过程对电池的性能影响很大,因此研究界面的物理过程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