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课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喀什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wjk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适能概念是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和舞蹈联盟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所提出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运动新思想。该概念一经提出后,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欧美等发达国家将其应用于个体的体能教学中,并且成立了健康体适能教育项目。我国正式接触到体适能概念的时间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最先在台湾和香港等地区得以应用。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该概念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应用变得日益广泛,尤其是在体育教学领域中。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体适能课程教学为着眼点,结合传统田径课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继而为全民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青少年是其强盛之基动力源泉,所以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决定了国家和民族所属社会是否拥有充足的动力。健康的体魄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首先,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是否能够在高中时期顺利完成学业;其次,高中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个体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决定了其未来生活是否可以得到保障。因此,提高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本研究以兰州A高中高二男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理统计法、实验分析法在内的多种研究方法,通过组织开展体适能课程融入田径课的教学实践,整理测试数据和问卷反馈情况,并以此作为基础展开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加入健康体适能课程的效果分析。目的在于通过体适能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应用,来增进学生的体育认知,领会身体活动与健康的重要性。由体适能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来论证体适能课程的教学实施,是否能够提高学生体适能认知水平和表现情况。从而进一步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为体育教师提供可借鉴和使用的资料。相关研究表明:1.体适能课程对提升高中学生的体适能认知具有明显的正面引导作用。2.学生表现出的体适能课程适应水平良好。3.学生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习惯在体适能课程实施之后得到了一定的改善。4、体适能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氛围,营造良好风气。结合此次实践研究,文章给出如下建议:首先,学校体育课程发展应顺应时代潮流。享受优良的生活品质须建立在具备良好体适能的基础之上,因此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需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教学模式并结合传统体育课程特点进行教学,方能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促进其运动兴趣的培养。其次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除运动技能学习之外更应体现体适能知识与表现的习得,从而增进学生的健康行为,为终身体育习惯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学校应该多渠道的开展教师进修活动,体育老师应该抓住机会学习最新理论、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进而使学生能够积极愉悦的走进体育课堂,用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负荷调节自己、享受学习。
其他文献
语言礼貌研究领域正在发生"不礼貌转向",而认知科学的体验视角可以为不礼貌话语研究带来新启示。在回顾礼貌与礼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运用认知科学的体验假设来研究不礼貌话语,认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学生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自主学习者,小学高年级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时间管理倾向也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关键性。时间管理倾向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科学合理使用时间的基础和标志,它决定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时间使用的计划组织和调节分配。由于时间是一种可耗尽的资源,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时间管理倾向不同,造成的后果也不同,既可以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
实时仿真是电力系统调度运行、规划设计、实验分析的重要手段。随着电力系统结构的日益复杂,对实时仿真运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FPGA的实时数字解算器(FRTDS)将常用的运
日子过得真快,扣纽之间,《西北信息报》创刊十年了。五年为小关;十年为大关。如果是儿童,十年则是一个“壮志少年”了。 古人有“十荡十决”之说。意在说明十次战斗,十次冲杀
As a characteristic sedimentary type,molartooth carbonatites veins(MCV) can be found in almost all the Neoproterozoic carbonatite strata in the North Anhui and
摘 要:根据对高校学生的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在政治观、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掌握、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意识、心理素质、恋爱观、学习生活状况、能力观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试图给以分析并提出初步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状况;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60-02  在时代变动、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