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津和剑桥的现代化进程一直是大学史研究领域颇受关注的话题。现有的研究大多将现代化的起点定为19世纪上半叶,但是,变革的迹象早在18世纪中晚期就已出现。有鉴于此,本文在收集整理原始材料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学术活动的内部组织形式——学院-大学的两级组织结构的变迁为线索,结合概念史的考察,围绕考试、学位、教学三大学术制度,对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牛津和剑桥内部自发的改革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描述。
本文认为,1765-1850年间牛津和剑桥的改革反映了两级组织结构之下学院与大学的权力冲突,以及分别代表双方利益的保守派和革新派之间的矛盾。经过改革,竞争性的公共书面考试系统成为校园的中心,大学获得了对本科生进行评价和授予学位的实际权力,学校层次的公共课因而复兴,专门化的学科得到了发展。改革是一次大学的同质化进程,其目的是将本科生教育的控制权从学院上移到大学。
学术制度的变革反映了高等教育的两种价值取向,即地域中心、进行博雅教育、基于个人权威的传统道路与学科中心、进行专业教育、基于科层制行政权力的现代道路。大学内部自发的改革是较为保守的,只是在形式上改革了学术制度,很大程度上并未触动培养绅士的传统价值取向,并可能延缓了大学的现代化进程。在现代的牛津和剑桥,两种价值取向是协作、互补的关系,以知识、学科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学部、专业学院和学系在学院和大学之间起到了缓冲器的作用。
此外,本文还指出,从中世纪到近代,牛津和剑桥经历从开放到封闭再到开放的过程,其中,大学与世俗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大学与学院进行角力的杠杆。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牛津和剑桥的改革,是大学利用社会转型的契机,向学院夺回部分权力的一次成功的尝试。古典大学的现代化进程固然受到革命年代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从根本上说,改革是对社会变化的主动应对而非消极调适,其根本原因仍然在大学校园之内。学院-大学两级组织形式内含的矛盾是改革的动力之源,几个世纪以来,牛津和剑桥一直在通过不断的内部革新获得发展的动力,学院与大学之间权力的动态平衡正是牛津和剑桥在历史长河之中能够始终保持生机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