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PPy-SSM导电膜的油水分离性能及膜污染控制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分离法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油水分离主流技术,但其仍受膜污染以及膜表而油黏附污染的制约,影响分离效率。而导电膜在电致气泡、电致润湿、电氧化还原等协同作用下,既可实现污染物分离,又具有抗污染自净功能,可有效缓解膜污染问题。但目前利用导电膜进行油水分离的研究较少,对通电膜分离过程中油水乳化液膜污染机理尚不明了。因此,本研究利用聚吡咯与氧化石墨烯改性不锈钢网基底制备导电滤膜,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对比了导电膜对两种不同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油水乳化液的分离性能,揭示油水分离的机理,同时又开展了膜污染控制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制备了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强导电性、亲水性、水下疏油性以及低油粘附性的功能膜。通过三电极体系循环伏安法成功将聚吡咯和氧化石墨烯负载于丝径4μm的不锈钢网上.当聚合吡咯圈数为240、氧化石墨烯圈数为300时,GO/PPy-SSM导电膜的膜通量在500-1000 L/(m3·h·bar),膜表面有大量凸起褶皱,提高其粗糙性能,膜空气中水接触角为29.06°,水下油接触角为124.44°。(2)膜法油水分离后,滤液粒径增大。导电膜分别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稳定的不同配比的油水乳化液进行分离,滤液平均粒径均大于原液粒径,SDS稳定的油水乳化液滤液出现团聚体使得粒径增大,Triton X-100稳定的乳化液滤液出现大颗粒油滴而使得粒径增大。(3)通电过滤时分离效果好,可缓解膜污染,膜污染模型由孔道内部堵塞转变为滤饼层堵塞。通电时COD去除效率均高于80%以上,膜通量衰减程度更小,优于不通电条件下,通电过滤可有效缓解膜污染,膜污染过程从不通电时的孔道内部堵塞转变为滤饼层污染。(4)在线通电反冲洗可通过多种协同作用实现膜污染控制。导电膜在通电反洗条件下每一阶段的膜通量恢复情况较好,且对于Triton X-100所稳定的乳化油膜污染控制程度较优。研究表明,导电膜通电后产生静电斥力、微气泡以及膜表面的亲水性及水下疏油性的提高均强化了膜污染控制效果。以上研究表明,利用电化学聚合方式将聚吡咯以及氧化石墨烯可负载于不锈钢网表面来制备亲水性能优异的导电膜,对膜施加电压可提高油水分离效率,缓解膜通量衰减,同时在线通电反冲洗也可控制膜污染,为膜法油水分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山洪灾害破坏性严重,不光威胁着社会经济,还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迫在眉睫。山洪灾害防治除了采用有限的工程措施外,更多采用的是非工程措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之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就是山洪灾害预报预警,预报预警效果的好坏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开展科学合理的预报预警研究很有必要。陕西省山洪灾害频发,极大程度上制约了陕西省山丘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志丹县作为陕西省水土流
学位
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格局变化是影响土壤侵蚀的直接驱动力,也是导致水土流失时空分异的重要原因,探明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对于区域土壤侵蚀防治、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植被恢复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淤地坝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措施。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证明,通过植被恢复等生物措施和淤地坝建设等工程措施,不仅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并且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开展黄土高原黄土区典型流域生态建设对流域景
学位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同水土流失的斗争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作为黄土高原主要的拦水拦沙措施之一,一直是黄土高原地区研究的热点所在。现有研究较多关注于坡面产流产沙的规律机理以及上方来水对沟道侵蚀产沙的作用,等单独侵蚀地貌单元下的作用机制,对于淤地坝对小流域的水沙调控作用还不清楚。本文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以桥沟流域模型为研究对象,解析不同淤地坝布局下流域的
学位
沸石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能够起到促进土壤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本文向黄土地区黑垆土中添加沸石,结合室内试验和盆栽试验。分析沸石施量对黑垆土土壤水盐分布、氮素运移和团聚体含量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及探究沸石施量对春小麦生长特征、形态特征和生长模型构建的影响。阐明沸石对黑垆土结构改良效果和春小麦生长特性的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沸石施量为20 t/hm2时,减渗效果及缓解黑垆土的盐碱化程
学位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湟水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受制于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植被覆盖度极低,如何有效地修复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而深入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质量的提高和土壤性状的改良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以地处黄土高原湟水河流域的湟水林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样点布设、样品采集与实验室测定,运用统计学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不
学位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环境而建立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其处理效果与其内部的溶解氧含量有很大的联系,溶解氧的含量及分布状态影响湿地对有机物和氮素的去除。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因此过氧化氢作为人工湿地的供氧剂,对提高湿地溶解氧含量从而改善湿地处理效果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探究人工湿地中合适的过氧化氢添加方式,过氧化氢浓度以及过氧化氢对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过氧化氢作为供氧剂在
学位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低等优势,但膜污染及能耗问题导致污水处理成本显著增加,限制了MBR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曝气是控制膜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有利于缓解膜污染,又可为MBR系统内微生物提供溶解氧。然而,曝气过程中气泡群体对流场特性所产生的影响未被考虑,流场特性与膜污染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从实验角度进行验证。本研究针对MBR系统内流体
学位
剩余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富集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营养元素等,具有“污染”和“资源”的属性。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泥水,尚未有大量研究。本文围绕提高污泥水可生化性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主要以污泥浓缩上清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在处理难降解废水方面卓有成效的高级氧化工艺,开展提高污泥浓缩上清液可生化性的研究,提出超声波联合ZVI(零价铁)
学位
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因本身粒径小且具有塑料的原本特性,致使其能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且不停迁移,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潜在风险与威胁。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海拔内陆湖区,湖泊作为青藏高原上的代表性水体是生态环境研究与保护的重点区域。对青藏高原湖泊中微塑料的研究是内陆湖泊中微塑料和高原环境中微塑料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多项因素的综合评价与筛选本研究选取了青藏高原的12个典型湖泊进行微
学位
建设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泥浆,这些泥浆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对社会经济与环境生态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废弃泥浆化学固化作用机制不清限制了泥浆的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使得固化处理后的泥浆仍被填埋或弃置。本研究以建筑废弃泥浆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烧陶粒化学固化的方法实现废弃泥浆的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泥浆基免烧陶粒固化机制,利用正交实验的方法优化泥浆基免烧陶粒制备的最优参数条件,结合免烧陶粒的固化性能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