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黄河诗歌主题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4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孕育了民族文化,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学内涵,也因此形成了20世纪新诗中的黄河诗歌,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五四”新文化运动至20世纪末期的黄河诗歌为研究对象,立足文本,综合考察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黄河诗歌蕴含的主题,力图藉助诗歌返回历史现场,重新触摸黄河与历史、现实的联系,探讨黄河诗歌主题丰富的内蕴。论文共分为绪论、主体五章和结语,共七个部分。绪论对所关涉的黄河诗歌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选题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中国当前黄河诗歌的研究状况加以综述。第一章以20世纪初期至中期频发的河患和战争为背景,选取葛葆桢、郭沫若、艾青三位歌者,从时代背景切入其黄河诗歌,探讨诗人与黄河、苦难的联系。第二章分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黄河诗歌,揭示黄河精神对战争中受难人民的鼓舞。这一阶段的黄河诗歌与歌词作为战斗武器,富有宣传鼓动性,体现了诗歌深入大众的社会效果。第三章主要围绕五六十年代社会上兴起的钢铁、水利、黄河大桥工程等建设,展现祖国的建设热潮及时代歌颂。第四章面对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黄河下游出现的断流现象,从三方面阐述反映生态问题的黄河诗歌。第五章简要梳理“文化寻根”思潮内部的论争,指出黄河寻根诗歌存在两种流向。诗人认同“根”的态度,牵引出“身份”“生命”两个向度的寻找;弃绝“根”的态度则促使诗人试图打破民族文化心理,重构“母亲河”形象。结语部分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本文运用主题学方法,纵向研究黄河诗歌流变发展的历史轨迹,整体上把握黄河诗歌鲜明的时代性;横向考察不同时期时代、社会和历史对黄河诗歌迥异美学风格的影响,以期展现20世纪黄河诗歌的风貌,并揭示其演变的深层动因。研究黄河诗歌有助于深层次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研究黄河诗歌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信念;研究黄河诗歌,可为实现河清海晏的民族之梦,尽一份文化上的力量。
其他文献
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和教师教学的媒介,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中介桥梁的作用。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基本上都是采用螺旋式的编排方式,这种编排方式能够较好地对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其缺点是知识点分散在各册教科书中,很容易造成教师教学的点状化和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完整认知结构的形成。因此,对小学数学教科书进行系统梳理,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生成的逻辑进行小学数学教科书重构,实现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创生性使用是小
学位
本研究为了帮助消费者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消费行为以及合理的引导消费者做出恰当的购买决策,对人们的消费心理进行分析研究。从心理学视角出发,运用双通道心理账户理论探讨时间距离和商品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双通道心理账户是指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将心理账户划分为两个通道,分别用于记录在购买决策中感受到的快乐或者痛苦,即快乐弱化系数α和痛苦钝化系数β,这两个通道共同作用于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感受与行为。本研究主要
学位
“乡土情感”是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所表现出的依恋感、归属感以及在“乡土味”中产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感”,对增强学生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唤起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乡土情感培育的现实情况、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展开
学位
《日下舊聞考》是乾隆皇帝下旨在朱彝尊《日下舊聞》一書的基礎上編修成書的地方志。該書主要記錄了北京地區的建置,園林、宮殿、物產、名勝、風俗等各方面的內容,是研究北京史最常用的資料典籍之一。該書引用了一千多種經典文化典籍,具有较高的文獻學價值。目前学界对该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具體編修刊刻時間的探討,版本情況的梳理,而對於該書的具體內容以及整體性研究較少。本文主要以《日下舊聞考》中“風俗門”为研究对象,采
学位
随着电影电视技术的发展,现实世界可以以视听影像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纪录片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展示形态,充分运用真实素材和纪实镜头讲述故事,真实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这与纪录片本身的叙事方式有直接关联。叙事可以吸引观众注意纪录片情节的跌宕起伏,从而引发其思想和情感上的波动,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使纪录片更为深入地传达人文内涵。论文以影视叙事学为理论指导,从地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技巧、叙
学位
《詩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是禮樂文化的產物和有機組成部分。《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於2019年9月刊發,是近年來保存《詩經》篇目最多,面貌最為原始的出土文獻,這為我們進一步研究《詩經》提供了最新材料。《周南·卷耳》作為《詩經》中的名篇,歷來被研究者關注與探討。本文以安大簡《詩經·卷耳》為研究對象,采用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相互證的方法,分別從異文、句法、章法、詩旨四方面對《卷耳》一詩進行
学位
漢代處於古今文字交替演變的過渡環節,“隸變”對漢代文字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其中之一便是導致大量的文字混同現象。本文以目前整理且出版的漢代簡帛文字編爲研究材料,在梳理這些簡帛中的混同現象的基礎上,探討漢簡中形體混同現象的特點,并且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力圖窺見漢代文字發展的規律。本文共分爲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介紹了本文的研究意義和方法,闡述了“形體混同”及其相關的概念,并對當前關於漢代簡帛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文化产业的兴起,大众对于纪录片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文社会类纪录片作为一种讲述大众个体及其社会生活的纪录片,人们希望能从人文社会类纪录片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慰藉。因此,在人文社会类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常采用故事化叙事艺术进行创作,其中故事化叙事手法和故事化叙事结构更为常见,叙事的“故事化”在纪录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资料显示,人们对人文社会类纪录片的研究常见于
学位
“公务文书”是文书学的概念。所谓文书即为“所有文字资料的总称”,包含公务文书和私务文书,公务文书是相对私务文书而定。通俗地说,公务文书是“所有文字材料中除去涉及私人事务的文书。”胡乔木作为我党的政务工作人员,在参加各类公务活动中所留存下来的文字材料皆为公务文书。胡乔木是党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共中央第一支笔”,所著公务文书从抗日战争时期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时间跨越近五十年之久,篇幅七百余篇,数量颇
学位
农村题材诗歌是指以农村为主要写作题材的诗歌,包括对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风光、乡风民俗等与农村相关事物的描写。它萌生于先秦,魏晋时期进一步发展,唐代迅速壮大,宋代到达顶峰。杨万里作为南宋时期一代文学盟主,创作了数量颇丰的农村题材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极具特色。本文主要以杨万里的农村题材诗歌为研究对象,探究创作动因,分析其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杨万里农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