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底物制备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常见的重要食源性致病菌,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长,且进行鉴定时必须先分离出纯培养物再进行多项分步骤生化试验,工作量大,难以直接应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因而逐渐被新型的显色生化鉴定技术所取代。国外相关技术发展较成熟,已有商品化应用的LM显色培养基;然而国内显色底物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itol,PI)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因此,显色底物的制备问题是国内显色培养基开发应用的限制因素。   显色生化鉴定是根据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特征酶设计显色底物,利用显色底物与细菌酶的特异性作用,发生可直接观察的颜色变化等特征现象,从而对目标菌进行特异性的鉴别。本文结合化学制备方法与微生物快速检测应用,设计便于工业化的实验方法。   1.改进传统溶剂分离方法,采用单一溶剂与混合溶剂萃取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制备产物磷脂酰肌醇(PI)的纯度,简化了制备工艺路线,为扩大化制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考察了溶剂比、溶剂体积、碱性物质种类等实验条件对PI提纯过程中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通过条件优化研究,发现经过以氨水为碱性物质配制pH=8.0的甲醇溶液预处理后,采用V(正己烷)∶V(乙醇溶液)=1:1.5的溶液萃取时分离效果最佳,实验表明在此条件下PI的纯度为78.94%,同时回收率达62%。   2.利用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的磷脂转移特性,水解大豆磷脂原料中除PI以外的混合成分,进一步分离洗脱得到更高纯度的PI。该实验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磷脂酶D水解大豆磷脂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100mg大豆粉末磷脂中加入磷脂酶D(≥50,000units/mL)2.0μL,在37℃,pH=8.0的条件下反应4h得到PI的纯度达到90.13%。   3.利用PI与LM中特有的磷脂酰肌醇磷脂酶(Cphosphatidylinositol phospholipase C,PI-PLC)的特异性作用,结合另一种显色底物5-溴-4氯-3-吲哚-β-D-吡喃葡萄糖苷(5-Bromo-4-chloro-3-indolyl beta-D-glucopyranoside),设计一种LM显色培养基,能够特异性的分离鉴别LM与其他李斯特氏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31p核磁共振谱图表征。根据谱图分析,验证制备产物的结构和纯度,并将制备产物用于显色培养基,平板试验显示制备产物PI对LM具有特异的显色效果,且与进口底物的显色效果相当,可以作为一种有效且价格低廉的LM显色底物应用。   本文从应用的角度研究了磷脂酰肌醇的制备方法,并初步研究了试验制备产物的应用效果,为实现显色底物的商品化应用及显色底物的系统合成做了较好的铺垫工作。
其他文献
壳寡糖是由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度在2~10之间,分子量低于1000Da的寡聚糖。研究表明,壳寡糖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然而对于壳寡糖通过何种方式进入动物体
会议
酸性气体脱除是关系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大课题。本文以烟道气、天然气以及合成气中酸性气体脱除为背景,以含有聚环氧乙烷(PEO)链段的聚醚共聚酰胺(Pebax)嵌段共聚物为分离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