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30年见证了教育评估文化的巨大变革,从总结性测验发展到形成性评价,从对于学习的评价发展到促进学习的评价。促学性评价涵盖了在教学行进过程中,所有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成果为目的的评价措施,尤指重复的、多样的、非正式的评价。随着促学性评价理论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促学性评价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前沿研究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重视和关注。教育体系中的促学性评价改革已被广泛认可并适行于世界各国。传统中国教育文化重视对于学习的评价,但如今中国教育评价体系也在寻求着变化。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中国环境下的促学性评价,研究其在二语教育中作用的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本研究期望证实促学性评价对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及学习成果的影响。同时,本文也尝试调查学生的语言水平是否为其中的影响因素,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否存在对于促学性评价感知的差异。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上海某重点大学四个英语写作班的97名英语专业本科生。一名中国教师和一名外国教师各负责两个班级的教学,老师们拥有丰富的促学性评价知识,在课程中也较好地实践了促学性评价。定量和定性的处理方法在本研究中均被采用。本研究使用SPSS软件,对从问卷、测试和学生作业中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而焦点小组访谈所得到的定性信息则用于解释或支持定量分析的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促学性评价通过加强学生的内在动因、任务价值感、学习掌控感,尤其是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研究发现,促学性评价无法影响学习者的外在动因或减少学习者的考试焦虑。在对学习成果的影响方面,研究显示,在同一教师相同教学方法下,促学性评价感知度高的学生学习进步更大,尤其是在写作流利程度上的进步。组间分析表明,中国教师的学生比外国教师的学生更能有效地感知促学性评价,他们在流利程度上的进步也显著高于外国教师的学生。至于语言能力,结果显示,高水平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更容易地感知促学性评价。本研究还发现,中高级英语水平是感知促学性评价的一个分水岭,因此建议在对于较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的教学中加强促学性评价的应用。最后,本研究发现学生和老师对于课堂实施的促学性评价实践的感知度存在明显差异。本文认为老师的性格和价值观,学生对于促学性评价的敏感度和主动性,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