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冬季霾天气边界层高度和垂直结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285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边界层高度是表征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的关键性参量,它对于天气、气候,特别是大气环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确定边界层高度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种,但是这些探测手段、探测要素和对边界层高度的判别方法不同,从而使得边界层高度的物理意义有模糊不清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边界层高度从不同探测要素上加以区分,进而探讨不同要素确定的边界层高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选择北京地区2017-2018年冬季重污染季节(2017年11月到2018年1月)连续三个月的观测资料,以及2016年12月北京地区首个空气污染红色预警过程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了气溶胶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无线电探空和地面铁塔观测数据,结合地面污染物浓度和气象数据,并配合有数值模式的模拟结果,详细探讨分析了由温度、污染物浓度、风速和湍流量确定的边界层高度的方法、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由不同要素确定的边界层高度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另外,本文也分析了污染时期边界层的一些垂直结构特征。
  本文对依据风速、温度、污染物浓度和湍流量确定的边界层高度分别用Hu、Hθ、Hc和Ht来表示和区分,分别称为动力边界层高度,热力边界层高度、物质边界层高度和湍流边界层高度,其中热力边界层高度也就是逆温层高度。文中首先分析基于无线电探空的温度廓线得到的边界层高度Hθ的特点,由于北京地区无线电探空时间的限制,本文只分析了08:00和20:00的位温廓线特征。一般而言,早上08:00时地面逆温层发展较为深厚,冬季北京地区由地面降温导致的逆温层不超过1000m,基本都为800m左右。暖平流的出现会影响逆温层高度Hθ和逆温强度,进一步影响污染形势,污染严重时逆温层高度Hθ最低降低至500m之下。污染时期经常出现多层逆温结构,夜间稳定边界层中,残留层的存在对边界层高度Hθ确定的影响不可忽视。污染时期湍流活动强度较弱,湍流热扩散系数显著降低。另外,气溶胶颗粒物也可以通过辐射过程影响热量通量的变化,影响湍流活动的强弱,进而影响边界层高度,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又会进一步改变污染物扩散的环境容量。
  大气边界层内的各种污染物在湍流垂直混合的作用下能够扩散到达一定高度,污染物扩散可及高度在白天混合作用发展旺盛时也基本代表了边界层高度,现在利用以探测各种污染物浓度为目的的遥感探测仪器在确定边界层高度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利用气溶胶激光雷达确定的边界层高度Hc和逆温层高度Hθ之间的关系加以讨论分析发现,基于气溶胶激光雷达消光系数采用梯度法、小波法和标准差法计算的Hc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梯度法和小波法相关系数更高,清洁天逆温层高度Hθ不超过1000m,三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最大值和逆温层高度更为吻合,标准差法在清洁天的计算结果高于小波法和梯度法。污染天时,三种方法计算的边界层高度基本在600-1000m之间,标准差法计算值略低一些,逆温层高度平均降低200m左右。有层云出现的天气,三种方法计算的边界层高度基本一致,且都接近云高。一般来讲,气溶胶激光雷达确定的边界层高度和逆温层高度一致性较好,但是当有污染物传输现象时即有平流过来的气溶胶层时,会导致二者之间出现差异。另外就是稳定边界层中残留层的影响,残留层中存在白天混合到这一层的部分污染物,导致出现了气溶胶激光雷达确定的边界层高度Hc高于逆温层高度Hθ的现象。除了借助气溶胶浓度廓线,大气中污染气体浓度廓线也是基于大气中的保守物质来确定边界层高度的依据之一。
  本文还分析了依据风廓线确定的动力性质的边界层高度Hu及其和Hθ、Hc之间的关系。从风廓线来看,从地面到高空风向逐渐转变为盛行风向时可以认为已经接近地转风高度,这是一种依据风向确定边界层高度的方法之一。其次是依据风剪切廓线,从地面开始风剪切值较大,一直到风剪切为零的高度基本代表着地表摩擦作用消失的高度,另外如果边界层内混合作用强烈的话,边界层内的风速会趋于一致,一直到边界层顶会出现较大的风切变。所以风剪切廓线也可以用来确定边界层高度。总体来看,依据风确定的边界层高度Hu基本高于逆温层高度Hθ和气溶胶激光雷达确定的边界层高度Hc。污染情况下边界层高度Hu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Hu从清洁天的1100m左右,降低到了污染天的800m左右。风速大小会影响着逆温层的稳定存在,特别是在有急流时,逆温层一般都在急流带之下,污染物也都堆积在急流带之下。
  边界层和自由大气最本质的区别是其湍流性,本文也利用了湍流量来判定边界层高度,探讨了其和Hθ、Hc、Hu的一致性,主要用到了湍流动能,总体理查孙数以及热量通量等湍流量。湍流量的垂直观测廓线较为难得,铁塔观测存在高度限制,利用北京325米气象塔观测到的包含湍流量的参数化公式得到的边界层高度在清洁天时计算效果较好,与Hu和Hθ也较为一致,但在污染时期计算结果明显偏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中模拟的边界层高度明显低估了夜间稳定边界层高度,白天热力湍流发展旺盛的时候,YSU方案输出的边界层高度和基于风、温以及气溶胶浓度确定的边界层高度基本一致。
  另外本文分析的北京地区PM2.5浓度时间序列经常表现出“锯齿”型或者“斜坡”型的结构特征,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期间也会受到北京及周边地区由于热力性质的不同导致的局地环流的影响。污染时期的稳定边界层结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由辐射冷却导致的以及“upside-down”类型的稳定边界层结构特征,污染时期风速较小,塔层观测的理查孙数较大,基本都超过阈值,湍流活动非常弱。从无量纲数Φu、Φw和Φθ随稳定度的变化情况来看,稳定边界层中这三个无量纲数的数值分别为3.52,1.43和4.29,不随高度变化,基本符合“z-less”的相似性理论。
其他文献
土壤参数的精度对陆面过程模型的模拟具有重要意义。站点尺度的土壤参数调查,其空间代表性与陆面过程模型所需要的格点尺度不一致,而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有可能估算模型格点尺度的土壤参数值,但需要有效的地面验证。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可显著改变土壤水热力学性质,进而影响土壤温湿度状态和陆地表层水热收支。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使用低时间频率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作为输入,估计土壤有机碳含量,为使用卫星土壤水分
风电场与复杂的非均匀大气边界层有着重要的相互作用。风能行业开展的主要工作并不能关注这方面的变化。然而,最近的研究报告表明,通过提高对大气与风力发电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不但找到了促使风力发电机技术进步的新方法而且改进了风力发电机性能验证和操作流程。风力发电机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发生在不同的尺度上。了解中尺度大气和风力发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助于使风能产业成为电网的基本能源来源。此外,理解大气对风电间
学位
为了满足世界人口增长的需求,合成氮肥被越来越多地生产和消费。肥料的施用伴随着气体损失,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和经济损失。氨挥发是肥料向环境中损失的途径之一。氮肥性质、环境条件和管理条件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氨排放到大气中。例如,尿素施用引起的氨排放占全球合成氮肥氨挥发总量的一半以上。一些方法已经被用于估算氮肥施用引起的氨排放。目前,考虑了影响氨挥发的多种生物地球化学因素的日尺度机理模型,
学位
ICM(Integrated Climate Model)模式是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黄荣辉院士的倡议下开始发展,最初目的是服务于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季节气候预测。2014年发表第一版本ICM.V1,发现它对气候平均态、ENSO以及ENSO对东亚地区影响的关键物理过程,尤其是西北太平洋印度洋-西北太平洋电容器效应(IPOC)均表现出较高的模拟技巧。为了传承ICM.V1
降雪是北京冬季的重要降水天气过程,也是开展人工增雪作业的重要天气对象,但目前对该地区降雪形成物理过程及降水机理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对降雪过程及其人工播云催化进行超高分辨率的模拟研究工作还没有。为满足2022年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和人工增雪保障的需求,本论文针对北京冬季三次典型降雪云系微物理特征进行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揭示了降雪形成的微物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复杂地形和边界层方案对降雪过程影响以及
学位
等密度层厚度扩散系数(简称厚度扩散系数)作为目前主流中尺度涡参数化方案(GM90方案)中的重要参数,对温盐、环流以及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都有显著影响。理解厚度扩散系数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对气候海洋环流模式中尺度涡参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离线和在线诊断了三大类厚度扩散系数对温盐和环流模拟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响应模拟的影响。同时,通过增加被动示踪物来分离厚度扩散系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说明
本文针对前人对于特定状态的可预报性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新的两类可预报性:向前可预报性和向后可预报性。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NLLE)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定量确定向前与向后可预报期限的算法。将算法应用到理论模型中,定量估计了理论模型中相空间状态点的局部向前与向后可预报期限。随后研究了初始误差、参数误差以及模型参数的变化对于向前与向后可预报性的影响。同时文中还考察了向前与向后可预报性的关
学位
在海洋模式比较计划中(The Ocean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OMIP),几乎所有CORE-Ⅱ(Coordinated Ocean-ice Reference Experiments version2)强迫场驱动的海洋模式模拟的太平洋北赤道逆流(the Northem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NECC)和实测相比都偏弱很多。针对这
大气气溶胶是影响大气辐射传输以及云和降水等过程的重要因子。相较于温室气体,气溶胶时空变化大、影响气候机制复杂,致使气溶胶气候效应的评估不确定度要大得多,仍然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模拟和预测中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其中加强气溶胶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是提升气溶胶气候效应认识的重要基础,也可为气溶胶环境效应研究提供新认识,因此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气溶胶时空尺度的研究依赖于气溶胶观测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长期
对全球降雨分布及垂直结构的观测有利于全球大气能量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全球气候演变及环境变化的研究。地球同步轨道星载降雨雷达具有高频次、高精度和宽覆盖等特点,能够实现对全球降雨立体结构高时间分辨率的直接观测,能够实现对飓风和强风暴的跟踪和监测,是星载降雨雷达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自上而下的扫描方式,地球同步轨道星载降雨雷达在未来实际工作中将会受到地表杂波干扰的影响,特别是在弱降雨的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