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r含能结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n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装甲技术的不断发展,战车的防护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因此对武器的毁伤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利用金属间化合物Al3Zr的定温集中燃烧性能,通过把Al和Zr合金化,进而将其应用于含能结构材料,制备出性能优异的Al-Zr含能结构材料,不仅保证材料具有优异的能量性能,还兼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真空悬浮熔炼技术结合高温气雾化法及机械粉碎法,分别制备出Al-30Zr和Al-50Zr含能合金粉末,通过XRD、SEM、激光粒度仪等测试方法,表征Al-30Zr和Al-50Zr含能合金粉末的粒径、物相以及微观形貌,使用TG-DTA和氧弹量热仪对粉末的热氧化能力以及燃烧热进行测量,并借助XRD对燃烧产物进行物相分析,判断其燃烧完全性。结果表明:制备出的两种Al-Zr合金均呈现出金属间化合物Al3Zr嵌入Al基体中的独特物相结构。Al-30Zr合金颗粒具有良好的球形度,颗粒平均粒径为31.2μm,表面较为粗糙,覆盖着鳞甲状的Al3Zr。与纯Al粉相比,Al-30Zr与Al-50Zr含能合金粉末均在950℃左右出现定温集中放热现象,氧化增重更大,热反应活性更高,密度更高,实测质量燃烧焓有所降低,但Al-50Zr的实测体积燃烧热优于纯Al粉。两种Al-Zr含能合金粉末均具有优异的燃烧完全性。本文分别使用模压-烧结和火花放电等离子烧结(SPS)两种粉末成形工艺进行Al-Zr含能结构材料的制备,通过探究成形压力、烧结温度对两种Al-Zr含能合金粉末成形性能的影响,比较了模压-烧结和火花放电等离子烧结两种成形工艺的优劣,并分析Al-30Zr和Al-50Zr两种含能结构材料体系的性能差异。借助SEM、维氏硬度计、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对不同含能结构材料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密度、硬度及准静态压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增大模压压力可以促进材料粉末的成形,提高密度和抗压强度;烧结温度的提升同样可以增加粉末之间的结合能力,但过高的烧结温度可能会导致晶粒长大进而降低材料力学性能。SPS制备的样品密度、抗压强度均优于模压-烧结,缺点在于制备效率较低且成本偏高。模压-烧结工艺下Al-30Zr体系在烧结温度为620℃时具有最大抗压强度278.5 MPa,SPS工艺下在更低的烧结温度(580℃)便可达最大抗压强度458.3 MPa,比模压-烧结工艺下的最大抗压强度提升了64.6%。而Al-50Zr体系在SPS烧结温度为710℃时具有最大抗压强度1113.7 MPa,相比于Al-30Zr体系的最大抗压强度提升了143.0%,但韧性稍差。为了更真实地表征高速撞击条件下Al-Zr含能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使用动态冲击特有的测试仪器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SPS制备的不同Al-Zr含能结构材料样品进行高应变率下的力学测试。结果显示,随着应变率的提高,两种体系的含能结构材料的极限强度均呈上升趋势,49550 s-1应变率下Al-30Zr和Al-50Zr体系的极限强度分别为1109.2 MPa和1652.3 MPa,相比于准静态压缩的最大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42.0%和48.4%。两种体系相比,在动态冲击条件下Al-30Zr具有塑性硬化现象,最大塑性应变随着应变率的增加逐渐变大,而Al-50Zr则表现出脆性破坏的特点。两种体系的Al-Zr含能结构材料均具有应变率效应,即含能结构材料的极限强度随着应变率的提高逐渐上升。综上所述,本文制备出的Al-Zr合金粉末含能较高且具有集中放热现象,燃烧性能优异。相较于模压-烧结,使用SPS烧结成形的Al-Zr含能结构材料强度更高,且在高应变率条件下能表现出更好的力学性能,进而在含能结构材料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较好和成本较低的优势,十分适用于大规模储能领域。但当前水系锌离子电池体系的负极面临着的枝晶生长、析氢和腐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本研究通过负极表面改性和电解液添加剂策略提高锌负极界面的电化学稳定性并解决锌负极存在的枝晶生长、析氢和腐蚀等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将银纳米线(AgNWs)作为金属涂层包覆到锌负极表面,构造了一种银纳米线复合锌负极。这类银纳米线
学位
锂金属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 Ah g-1)与低的电化学电位(-3.04 V),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在锂沉积/剥离过程中的锂枝晶生长会导致锂金属电池的安全性差、库伦效率低以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抑制锂枝晶是提升锂金属电池安全性的关键。此外,相变材料(PCMs)由于具有较大的潜热存储特性被公认为储热系统的理想介质。但是,有机固液PCMs易泄漏、热响应慢且能量转换
学位
丙酮作为常见的化学试剂,在工业、食品、医疗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为了实现对丙酮的快速准确检测,研发出一种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选择性好、稳定性高的丙酮气敏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以ZnO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因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和灵敏度高等优点获得了广泛关注。传统的气相法、液相合成法和固态反应法合成的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存在间距过密、c-轴取向不明显以及纳米棒束尺寸不均等诸多缺点,影响器件的稳定
学位
自发现N掺杂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氧还原(ORR)催化活性以来,碳基无金属电催化剂一直被认为是贵金属基电催化剂强有力的替代品之一。不同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富勒烯独特的笼形结构、电子特性以及丰富的衍生物,使其在电催化领域呈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富勒烯衍生碳材料已被证明可作为高效电催化剂,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本课题组的前期探索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富勒烯衍生碳材料的电催化性能,本论文从杂原子掺
学位
三元正极材料是一款综合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放电平台、较低的成本等优势,然而由于其结构及界面不稳定导致其高温电化学性能较差,因此必须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提高其结构稳定性以改善高温循环稳定性。本文以Li Ni0.83Co0.12Mn0.05O2(Ni83)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高温失效机制,采用硼酸根和磷酸根两种聚阴离子掺杂的手段显著提升了Ni83的高温循环稳定性并
学位
近红外二区(NIR-Ⅱ)发光的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粒子具有稳定性好、无毒、窄带发射及寿命可调等特性,在生物成像、分子检测等领域显示出极高的应用潜力。然而,弱的发光强度与低的发光效率一直是阻碍纳米粒子走向实际应用的主要问题。基于制备高效NIR-Ⅱ发光氟化物纳米粒子的研究目标,本文合成了NaYbF4:Er,Ce@NaYF4/CaF2纳米粒子,重点探讨了高敏化剂浓度下能量传递效率和交叉弛豫作用的竞争关系以
学位
氨气选择性催化氧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柴油车尾气排放中逸出氨气的污染防治,但是其未来的产业发展受到现有催化剂体系的制约。在目前提出的众多催化剂中,莫来石氧化物展现出了远超商用铂基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活性,兼具优异的环境稳定性和低廉的成本,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考虑到其较差的低温氮气选择性,基于理性设计研发出低温催化性能优异的新型莫来石催化剂有着实际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构建了莫来石
学位
电池电极界面是电池电化学反应的重要场所,对电池容量、库伦效率和循环寿命等均产生影响。目前界面表征技术多为对组分、形貌的分析,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是唯一能提供空间解析上界面反应动力学信息的检测技术。而界面电化学反应特征是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故基于SECM对电极界面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SECM研究中电极多为在非充放电条件下的界面活性检测,设计了检测与电池充放电仪联用
学位
甲烷干重整(DRM)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用来制备合成气的工艺方法,其将CH4和CO2两大温室气体转化为燃料气体CO和H2,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和应对能源危机都有重大意义。目前催化剂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干重整商业化应用,因此开发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是当前DRM研究的关键问题。钙钛矿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而具备较高的储氧能力,在重整反应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负载型钙钛矿基催化剂因活性金属与
学位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优势,有望应用于规模储能领域。开发新型高容量和高循环稳定性的正极有利于提高锌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硫(S)作为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元素,具有1675 m Ah g-1的理论比容量,与锌(Zn)搭配具有1.04 V的理论电压和577 Wh kg-1(2360 Wh L-1)的能量密度。但导电性差和体积膨胀问题使S正极的电化学性能不佳。针对上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