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板形及冷轧商品卷边鼓机理和对策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shy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机械加工与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钢材原材料的要求也原来越高。市场对板带材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板带材的板形与板凸度控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日益凸显。板形与板凸度是衡量板材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对热轧金属塑性变形、轧辊弹性变形进行模型计算,并制定了热轧精轧轧制规程,设计了新的辊型曲线并进行了工业试验。首先对轧件每道次的温降进行计算,对总轧制力进行预估计算,并分别求出前张力、后张力横向分布规律。以轧制接触表面压力分布微分方程为基础,对轧件变形区微单元进行受力分析,得到轧制压力的横向分布模型。以分段离散法将轧辊、载荷及变形等离散化,建立受力平衡微分方程,即可求解到辊间压力分布,从而得到轧辊弹性变形的计算模型。以上两个模型是分析板形控制原理的基本模型。热轧金属塑性变形模型直接揭示了热轧过程轧件变形的实质规律;轧辊弹性变形计算模型能够计算工作辊的变形,进而求得辊缝形状。其次制定了热连轧精轧的轧制规程。在现在热连轧轧机生产中,合理的轧制工艺能够保持良好的板形。轧制规程设定不失为实际工厂控制热带钢连轧机板凸度、板形的控制手段。计算变形抗力、温度、轧制力、轧制力矩、电机功率等关键参数,并制定轧制规程优化数学模型。以津西钢铁850热连轧生产线为例,对其精轧的轧制规程进行了设计优化。本文采用数值优化设计,以产品板凸度和板形为目标函数,得到了津西钢铁850热连轧七机架精轧的优化轧制规程。优化后出口的板厚和板凸度都有一定的改善,这说明优化设计方法是可靠的。再次,就津西钢铁850热轧生产线的产品板形质量差、有一定楔形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主要原因是轧辊冷却不理想、轧辊温度不均匀。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改善冷却水和优化轧制节奏的建议。为了研究热轧精轧过程中冷却水和轧制节奏对对轧辊热凸度的影响,根据850热轧精轧机组的现场实测数据对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得到了准确的影响关系图。结果表明:冷却水和轧制节奏,在热轧精轧过程当中对轧辊的热凸度有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产品的板形质量。根据850热轧生产实际工况设计了工作辊辊型曲线,得到了850热轧精轧7机架辊型优化参数值。考虑到工作辊磨床不能加工正余弦曲线的局限性,又给出了抛物线线型的辊型曲线和轧辊优化参数值。最后,为了确定设计的曲线对板形和板凸度有明显的改善效果,特上机进行轧制试验。试验的原料,选取了Q235、Q195两种材料、不同厚度的板带材。在850热轧精轧生产线上对新型辊型进行多次的轧制试验,并根据现场冷却水等控制条件对辊型曲线进行微调,采集轧制结果数据。结果表明新设计的辊型曲线符合850热轧精轧生产线,能够有效改善板形和板凸度。根据850热轧精轧生产线的工况,提出了几点生产的注意事项。
其他文献
本文以乌鲁木齐铁路局柳园机务段开展的一次运用乘务员职业适应性测评为背景,通过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人员甄选的相关手段和方法,透过这些现象去研究其本质,得到可以
电液伺服系统因其具有频响快、精度高和功率重量比大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电子技术和液压两方面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民用和国防工业领域。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电液伺服系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物料搬运系统(AutomatedGuidedVehicleSystem,AGVS)已经在物料产业自动化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动物料搬运系统研究和应用的主要目的
某公司港口的散粮筒仓在投入使用12年后,位于地下的传送设备通道防水材料老化,排水系统失效,通道潮湿积水,对设备造成严重腐蚀,潮湿的气体和遗漏的粮食发酵形成沼气,影响港口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其中部分拥堵是由于“潮汐式”交通流导致的,即交叉口早高峰和晚高峰期间各流向的交通流量分布不均衡,传统的静态的车道功
您带我进入一片葵花海一如你进入我的世界耳边无法细数的呢喃依稀听得见现在终于明白那句呢喃一那个夏天,阳光依旧灿烂,我的世界黑暗如昔,我以为我们一生注定沿着这条轨道走
在有杆抽油系统的组成部分中,抽油泵是关键部件之一。随着我国大部分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油藏环境变得很复杂、泵挂加深、油田的效益不断下降,这使得抽油杆的受力更为复
本论文在对矿井火灾燃烧原理、矿井火灾时期温度分布、矿井火灾时期风流状态模拟研究现状和矿井火灾救灾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晋煤集团成庄矿具体
厚松散层矿区地表移动规律不同于常规条件下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本文以实测资料为基础,用概率积分法求出了巨厚松散层的永夏矿区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基本参数及其变化规律,然后通
球形机器人至今发展历史仅约20年,它是传统机器人运动方式的突破,是移动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的球形机器人大多为内部驱动,很难解决能源供给问题。为此,本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