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十分丰富,祖先崇拜是其重要主题之一,这一主题的形成与祭祀、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以及邻近节日习俗有关。传统节日中的祖先崇拜主要表现为节日中各式各样的祖先,多姿多彩的祭祖仪式,五花八门的信仰观念。作为传统节日共同的信仰因子,祖先崇拜是推动节日传承的重要内动力。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的内容有4点:(1)选题缘由(2)研究研究方法、意义及创新点(3)学术史回顾(4)概念的界定。正文共分为五章,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分析了传统节日中祖先崇拜的形成原因。一、部分节日起源于祭祖,如春节与腊祭,七月望与秋祭,重阳节与九月祭。二、神话传说的嵌入,如春节的年兽传说,清明节的高禖传说,盂兰盆会的目连救母传说,重阳节的黄帝祭日传说。三、历史人物的附会,如诸葛亮、介子推对清明节的影响,伍子胥、屈原等对端午节的影响。四、与邻近节日合并,以清明节为例,清明节祭祖是与上巳节、寒食节三节合并的结果。第二章列举了各岁时节日中祖先崇拜的对象。可分为远祖崇拜和近祖崇拜,远祖崇拜包括开天辟地的始祖、部落之祖、民族之祖等;近祖崇拜包括宗族之祖、家庭之祖、历史名人等,呈现出兼收与侧重共存的特点。第三章论述了传统节日中祖先崇拜的观念。灵魂不灭是祖先崇拜的基本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延伸出农本观念、报本反始观念、宗法观念。灵魂不灭观念有两大特点:不灭和超自然;报本反始观念不仅反映了子孙与祖先同乐的心理,更是感恩祖先庇佑的需要;农本观念表现在节日供奉祭品的时令性,深层原因是因为祖先是农业经验的传承;宗族观念是宗法社会的产物。第四章论述了传统节日中祖先崇拜的表现形式。根据祭祀地点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家祭、墓祭、祠祭、遥祭、公祭这五种祭祀形式。家祭以祖先画像为象征符号,供奉的祭品除酒肉外,皆是时令瓜果蔬菜。家祭的补充手段是驱鬼,其目的在于驱鬼辟邪,这与祭祀祖先,求其庇佑是不谋而合的;墓祭以清明节最为典型,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修葺坟墓、供奉祭品和挂烧纸钱;祠祭即宗祠之祭,在宗法社会,祠祭比家祭、墓祭更为隆重,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繁杂的仪式程序,至明清时期,祠祭极为昌盛,但在民国以后日渐式微,现在,随着宗祠的重建,祠祭也开始有抬头趋势,功能日益多样化;遥祭之俗并不普遍,亦非正式祭礼,仅作为墓祭的补充形式;公祭是与民祭相对的一种祭祀形式。公祭的主要对象是民族始祖和民族英雄。第五章主要探索了传统节日中祖先崇拜的功能意义。强化民族认同、促进社会和谐以及推动节日传承。结语部分总结了该论题重要观点。一、节日中产生祖先崇拜的原因是多元的。二、传统节日中祭祀对象众多,但祖先依然是节日的主要祭祀对象。三、祖先崇拜观念是决定节日生命力的内在动因。四、节日祖先崇拜以祭祖为重要表现形式。五、祖先崇拜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