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控制的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种群动态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zmf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人工控制条件下海南坡鹿的种群繁殖行为(包括繁殖季节、繁殖性比、繁殖力)、种群动力学(包括出生、死亡、生活史、增长)和种群遗传特点(近亲交配)等问题。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繁殖习性 (1)雌鹿1.3岁开始产第一胎,2岁产第一胎的占88.89%。平均初产日龄为723±104天,即1.98±0.28年。在人工控制下,坡鹿的初产日龄比野生种群的提前。 (2)雄鹿的平均初产日龄为1502±601天,即4.12±1.65年,比雌鹿多779天。 (3)1993至2001年间,种群繁殖率最高的为100%,最低的为66.9%,平均为92.3±11.1%。成年雌鹿2岁以前的繁殖率较低,在2—10岁问的繁殖率为58.33—100.00%,平均88.9±13.4%。显然,繁殖率在各年龄组间的变化比在年度间的变化大。 (4)邦溪坡鹿都是一胎一仔,每年产或隔年产。坡鹿的平均产仔间隔为358±26天。雌体除2岁时的产仔间隔为297天外,3—10岁间都约为360天,母鹿产仔间隔不存在年龄差异。 (5)一般,雄鹿2—3岁时有一次交配,4岁时交配母鹿数最多,达到4.25±1.50头。性成熟的雄鹿中参与交配繁殖的占36.84%,并非每头性成熟的雄鹿都有交配机会。 (6)雌鹿最早8月28日产仔,最晚为次年2月9日,产仔高峰为9—10月,平均产仔时间为10月17日(SD=32.22)。结果表明,邦溪保护区内的坡鹿具有明显的繁殖季节性。 (7)雄鹿5月8日开始脱角,9月29日结束,脱角高峰为6—7月,平均脱角时间为6月28日(SD=24.06)。雄鹿的脱角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2.种群动态 (1)邦溪保护区的坡鹿从18头发展到225头,年均增长率为16.02%。结果显示,该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和环境条件利于坡鹿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2)内禀增长能力(rm)为0.151,净生产力(R0)为2.367,年周限增长率为(λ)1.163,种群加倍时间(t)为4.590年。这些参数说明邦溪保护区内的海南坡鹿种群生命力较强,处于良好的发展壮大阶段。 3.种群遗传 坡鹿群体的近交系数为0.0499。在近交系数达到0.25时,尚未发现影响繁殖力、生存力等。
其他文献
超宽带技术又被称为脉冲无线发射技术,它具有传输速率高、功耗低、安全性好、抗多径能力强以及成本低廉等许多优点,这些优势使UWB通信成为了当今学术界和商业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为了应对人们对于无线通信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组织不断致力于推动3G标准向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演进。  LTE系统中,移动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FY2)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体系。其作用是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气分
世界上的各种生物类群在形态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物种适应性进化的结果。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促使生物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特别的,研究
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tal Converter,ADC)是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关键模块,ADC的性能直接决定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性能,反之,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可以直接反映ADC的性能。本课题以
原子激光冷却与囚禁技术是近些年物理学前沿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现代激光冷却和囚禁技术能使实验获得nK量级极低温度的原子气体,它使得玻色-费米量子简并气体的实现得到了
随着整个信息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子终端的处理能力与计算能力不断提高。出现了各种复杂的信息类的业务应用,在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同时对信息传输网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光传输网络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物种间的互利共生关系一直都是理论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特别是理论上脆弱的互利共生关系如何在剥削者和欺骗者的威胁下维持和稳定的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生态学家。本文以榕树-
设计制作了用于铜加工的新型镶嵌式腔体、组合式挡料块、内冷式挡料块、内冷式挤压轮等连续挤压工装模具,节省了铜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装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