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关于同位语的研究向来受到关注,而与此相反,关于日语中与之相对应的“同格结构”的专门研究却乏善可陈,笔者目前为止发现的只有小林(1997),并且日汉语中这些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日汉两种语言中的“同位结构”这种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旨在解明这种结构的内在构造及日中异同。本文首先重新审视历来关于日汉语中同位结构的定义,并提出了自己的新的定义。然后基于这个新的定义,将从语料库和网上搜集到的日汉语同位结构的例句按照前后构成成分的种类(是名词抑或代词)进行统一分类,并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化等理论对其下位分类的各种表达类型的内部结构和限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基于这种考察之上,再着重探讨了日汉语中同位结构的共性,说明了这种共性正反映了同位结构的实态。最后立足于表现上的差异分析了日汉同位语的几点不同。本文的研究结果概括如下:日汉同位语最大的一个共性在于,日汉同位语是一个以家族相似性相联系的原型范畴。前后成分存在一定的并立性和修饰性关系是这个原型范畴所拥有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范畴内部的成员之间又有较大的差异,有典型成员也有非典型成员。典型成员是指即使改变前后词的前后位置句子也能成立的,前后词拥有较高特指性的同位结构。周边成员一般具有带格标志或者前后词的附属性较高等特征。范畴内部成员由典型成员到周边成员构成连续性;共性之二在于日汉语中的同位结构都在语法体系中具有同样的位置:汉语的同位结构位于“偏正结构”和“并列结构”之间。另一方面日语同位结构位于“修饰结构”和“并列结构”之间,并且与这两个结构构成一个连续体。作为日汉语中同位结构的不同点,可以例举日语中的「の」可以参与同位结构,而汉语中的“的”却不能;汉语中有人称代词参与的同位结构比日语中的更具有多样性等等。但是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关于日汉同位语结构差异的研究尚缺乏深度,此将留作今后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