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有序四重钙钛矿材料的高压制备与物性调控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14409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钛矿材料具有灵活多变的晶体结构以及多种多样的离子组合与价态组合,因而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物理性质,是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体系与前沿。本论文发挥高压高温技术的独特优势,制备了多种新型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材料,详细研究了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综合物理性质,取得的创新性结果主要如下:(1)利用高压高温(12 GPa,1323 K)条件合成了钙钛矿材料Pb Co O3。虽然该材料具有简单ABO3钙钛矿化学配比,但Pb2+与Pb4+在A位形成1:3的电荷有序,高自旋Co2+与低自旋Co3+在B位形成1:1的电荷有序。因此,由于其特殊的电荷有序分布,Pb Co O3结晶为具有Pb2+Pb34+Co22+Co23+O12电荷组态的A位与B位同时有序四重钙钛矿结构,空间群为Pn-3。原位高压电输运性质、同步辐射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吸收谱以及中子粉末衍射等测试表明,在0-15 GPa时,随着压力的增加,Co2+逐渐由高自旋态转变成低自旋态,Co2+-O键长急剧减小,Pb Co O3的电阻也随着压力的增加反常增大;在15-30 GPa,Pb4+与Co2+之间发生电荷转移,Pb4+离子部分变成Pb2+离子,而低自旋Co2+离子则逐渐变成低自旋的Co3+离子;约20 GPa时,累积的电荷转移效应会在室温附近诱导出金属-绝缘体转变以及向Tetra.-I相转变的一级结构相变。进一步加压到30 GPa以上,电荷转移完成,并引发向Tetra.-II相转变的另一个一级结构相变,电输运上再次呈现绝缘体行为。Pb Co O3提供了第一个自旋态,电荷态,晶体结构和金属-绝缘体转变共同发生在同一材料系统中的示例,为研究自旋态转变和金属间电荷转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2)用高压高温(7 GPa,1323 K)退火方法首次合成了A位与B位同时高度有序的四重钙钛矿氧化物Ca Cu3Co2Re2O12,其空间群为Pn-3。通过键价总和分析和X射线吸收谱测试,该材料的电荷组态被确定为Ca Cu32+Co22+Re26+O12。与绝大部分等结构Ca Cu3B2B’2O12四重钙钛矿材料只形成一个Cu2+(↑)-B(↑)-B’(↓)长程亚铁磁有序不同,Ca Cu3Co2Re2O12中的A’位Cu2+离子在约28 K形成长程反铁磁有序。接着,其B位的Co2+和B’位的Re6+离子在约20 K形成亚铁磁有序。此外,Ca Cu3Co2Re2O12展现出强绝缘性,通过光学测试得到其带隙约为3.75 e V。(3)利用高压高温(8 GPa,1323 K)方法首次合成了A位与B位同时高度有序的四重钙钛矿La Cu3Co2Re2O12,其空间群为Pn-3。通过键价总和分析与X射线吸收谱测试,得到该材料的电荷组态为La Cu32+Co22+Re25.5+O12。通过磁性测量和X射线磁圆二色谱测试,再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该材料的磁基态为Cu2+(↑)-Co2+(↑)-Re5.5+(↓)亚铁磁排列。电输运测试与理论计算表明该材料具有半金属(half-metal)性质,其中自旋向下的能带参与导电,自旋向上的能带具有大约1.9 e V的能隙。得益于La Cu3Co2Re2O12中少有的B位Co2+和B’位Re5.5+离子近100%的高度有序,该体系表现出比同类材料更大的低场磁电阻效应。(4)通过高温高压退火的手段,在8 GPa,1323 K首次成功得到了A位与B位均高度有序的四重钙钛矿La Cu3Fe2Re2O12。通过键价总和分析和X射线吸收谱测试,确定该材料的电荷组态为La Cu32+Fe23+Re24.5+O12。这一材料的居里温度TC高达720 K。2 K下高达8.0?B/f.u.的饱和磁矩和X射线磁圆二色谱的测试结果表明La Cu3Fe2Re2O12具有Cu2+(↑)-Fe3+(↑)-Re4.5+(↓)排列的亚铁磁基态。通过电输运测量和理论计算,La Cu3Fe2Re2O12被确认为半金属,其自旋向下能带穿过费米面,而自旋向上带隙则具有绝缘体特征,带隙约为2.27 e V。由于Fe和Re离子之间近100%有序,La Cu3Fe2Re2O12表现出比同结构材料更大的低场磁电阻行为。该体系提供了一个兼具高TC,大饱和磁矩,宽自旋带隙以及大低场磁电阻的高性能半金属材料。
其他文献
DNA序列中包含着丰富的遗传信息,DNA测序技术对于基因突变的检测、遗传病诊断、犯罪调查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第一代的Sanger测序法发展至今,测序原理和技术一直在不断更新。如今以纳米孔为代表的第三代测序技术,高通量、低成本、单分子无标记的测序方式,已经有了商业化测序产品。近些年来,基于纳米孔的测序技术飞速发展。固态纳米孔与生物纳米孔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固态纳米孔除了DNA分子探测功能
超导电性因具有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等特点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因而对于超导材料的探索和调控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特别是层状的硫族化合物材料,通过化学掺杂以及施加物理压力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探索或调控超导电性,有助于我们理解若干基础物理问题,例如多种竞争序及其对超导配对的贡献,超导电性和电荷密度波的依赖关系等。本论文利用高压、低温、磁场等物性测量实验手段,选取层状硫族化合物超导系列材料以及拓扑半金属Rh Sn为
近年来,利用人工量子系统模拟量子多体物理,即量子模拟,吸引了极大的研究兴趣。超导量子电路作为人工量子系统的一种,具有扩展性好,相干时间长,以及操作灵活和精度高等优势。因此,超导量子电路被认为是实现通用量子计算的最有竞争力的候选者之一,同时,多量子比特超导电路也是执行量子模拟的优秀平台。本论文主要聚焦于基于多量子比特超导电路的量子模拟研究。在第一部分,我们主要回顾了超导量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超
磁性相互作用是关联电子体系中各种新奇量子态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作为基于大科学装置平台的先进测量手段,中子散射和缪子自旋驰豫/旋转/共振技术(μμSR)在研究静态磁结构和动态磁激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非弹性中子散射技术,我们可以测量非常规超导体的自旋激发谱并研究其与超导之间的关系;利用弹性中子散射或μSR技术我们可以确定材料中的磁结构和磁相变温度;μSR技术还可以研究样品内部磁场的静态分布和动
随着超导材料在科研、航天、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对超导电性机理的研究愈发重要和迫切。极低温/矢量场扫描隧道显微学/谱学(STM/S)有超高的空间与能量分辨率,是探索材料表面纳米尺度性质的不可或缺的高端实验手段之一,尤其在对非均匀、小能隙超导材料的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论文中,我们利用自主设计制造的STM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超导材料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传统超导体NbC/TaC,超导与电荷密
作为准一维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WCNT)拥有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光吸收效率以及随手性结构可调的带隙,是制备高性能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目前碳纳米管在电子、光电子器件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根碳纳米管或混合手性碳纳米管薄膜。基于单根碳纳米管的器件由于光、电信号较弱很难准确的表征其手性结构和性能,而对于混合结构的碳纳米管薄
作为一种典型的二维半导体材料,单层二硫化钼具有众多优异的性质,包括良好的机械性能与稳定性,极高的柔韧性与透明度,以及合适大小的直接带隙等。因此,二硫化钼不仅适用于低维体系中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而且在电子学与光电子学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单层二硫化钼走向实际应用主要受限于较低的载流子迁移率。近年来,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二硫化钼的迁移率,例如提高薄膜结晶度,优化接触质量,以及通过提
扫描隧道显微学(STM),作为可以窥探原子的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发明以来,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学中一项有力的实验方法。本论文首先介绍了作者在搭建一台低温强磁场旋转STM/AFM系统中的工作,然后介绍了作者利用该系统,对三个材料进行研究的结果。传统矢量场STM利用筒磁+裂磁设计,难以实现高于3 T的矢量场。我们利用压电步进电机,实现了扫描头的旋转,从而实现了9 T的“矢量场”,远超传统的矢量场ST
石墨烯的成功剥离及其新奇物性的发现掀起了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研究热潮,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包含金属、半金属、半导体、绝缘体等,其中半导体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带隙范围从紫外到红外均有分布,因此,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在纳米电子,光电和新型超薄柔性等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虽然已有大量的二维原子晶体材料被计算上预测,或者在实验上成功制备,但是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宝库之丰富值得进一步挖掘,以获取高性能的材料。本文基于
本文使用脉冲激光沉积的方法首次成功地制备了锰掺杂锌砷基II-II-V族稀磁半导体(Ba,K)(Zn,Mn)2As2薄膜。薄膜的制备方法与物理性质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为了制备、研究在空气中较为敏感的材料的薄膜,我们开发、研制了集脉冲激光沉积、X射线衍射、光刻、金属电极沉积、引线键合、低温电输运测量等于一体的综合研究系统,以上的操作均在不受空气影响的保护性气氛下进行。2.我们在 Si、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