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和分析2015-2017年无锡市惠山区镀铬作业工人铬鼻病发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职业性铬鼻病的发生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选取无锡市惠山区22家镀铬企业为暴露组,以11家镀锌企业为对照组,两组各有808人。通过一般健康检查、铬鼻病检查以及作业场所铬盐化合物、酸雾酸酐浓度以及噪声强度等检测来研究铬鼻病的发病率和相关影响因素。铬鼻病的诊断标准参照GB 7806-87《职业性铬鼻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镀铬工作场所铬盐浓度测定采用二笨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检测频率为每次连续三天,每天两次,即上午和下午各一次,为了方便通过劳动卫生防护效果来进行卫生学评价,每一天需在同一地点不同时段进行采样,样品数至少在5个以上,铬酸盐浓度结果取其平均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铬鼻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生产车间工作环境有害物质测定结果有10家镀铬企业检测到铬盐化合物的存在,浓度范围为(0.00~0.02)mg/m3,平均值为(0.016±0.006)mg/m3,按照国家规定的三氧化铬(Cr03)最高允许浓度为0.05 mg/m3判断,生产车间铬盐化合物浓度均没有出现超标情况。有14家镀铬企业和8家镀锌企业检测到酸雾酸酐等存在,浓度范围为(0.00~0.85)mg/m3,平均值为(0.37±0.18)mg/m3,另有共5家企业检测到镍及其化合物、二氧化锡、氰化物和氧化锌等物质。2.两组人群鼻咽部自觉症状检出情况暴露组出现较多的自觉症状是鼻塞(47.6%)、鼻干燥(45.1%)和鼻涕多(31.8%);对照组较多的症状是鼻塞(20.7%)和咽干痒(14.4%)。暴露组在鼻塞、鼻干燥、鼻涕多、鼻内烧灼感和咽干痒等症状的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人群铬鼻病以及其它鼻部疾病检出情况22家镀铬企业,2015~2017年分别检出6例、12例和16例铬鼻病患者,即共检出34例铬鼻病患者,发病率为4.21%。11家镀锌企业,2015~2017年分别检出1例、2例和2例类铬鼻病(不接触铬作业的电镀工人,患有与铬鼻病相同的鼻部损害)患者,即共检出5例类铬鼻病患者,发病率为0.62%,暴露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暴露组发生鼻部其它疾病的共有124例(15.3%),主要为慢性鼻炎54例(6.7%)、鼻窦炎28例(3.5%)和鼻中隔偏曲32例(3.9%)等,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例(6.1%)(P<0.05)。4.暴露组铬鼻病损害情况暴露组共34例铬鼻病患者,其鼻腔损害部位主要出现在鼻中隔角和中心部位,共有29例(85.3%),其中2例充血(5.9%)、9例糜烂(26.5%)、1例溃疡(2.9%)和17例穿孔(50.0%),其次下鼻甲前端和鼻前庭也有4例(8.8%)和1例(2.9%)。病变类型上,主要是鼻穿孔,共有18例(52.9%),其穿孔部位主要集中在鼻中隔角和中心部位。另外,可见9例糜烂(26.5%)、5例充血(14.7%)和 2 例溃疡(5.9%)。5.铬鼻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依据22家镀铬企业工作环境现状及查阅相关文献,选取性别、年龄、工龄、肝肾功能情况、铬盐化合物、酸雾酸酐、噪声和个人防护等指标进行调查。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工龄、铬盐化合物浓度、酸雾酸酐和个人防护在铬鼻病发病组与未发病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铬盐化合物、酸雾酸酐以及工龄是铬鼻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R=4.352、2.451、2.159),而个人防护是铬鼻病发病的保护因素(OR=0.586)。所得风险预测回归方程为 P=1/[1+e(4.563-0.856x1-0.736X2-0.773X3+0.787X4)],准确性为 88.43%,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89.2%。结论 无锡市惠山区镀铬行业工作人员的铬鼻病发生率较高,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鼻中隔和中心部位,以穿孔为多见。镀铬企业铬鼻病的发生受到多因素的影响,铬盐化合物、酸雾酸酐以及工龄是铬鼻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个人防护是其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