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O与采样输出反馈的电动汽车稳定性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w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中,车辆安全性已经成为了汽车设计的首要问题,而整车稳定性作为其关键问题一直是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实际行驶时,汽车会受到路面、风力以及来自车身内部等各种各样的干扰,有时候仅通过驾驶员的操作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时车辆可能会发生侧滑、甩尾等失稳现象,又或者说为了减轻操纵人员的驾驶负担,改善汽车驾驶体验以及乘坐舒适性,对于车辆稳定性的主动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根据自抗扰与压制理论,对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稳定性控制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二自由度(Two-Degree of Freedom,2-DOF)车辆跟踪模型的构建。结合经典的车辆二自由度车辆模型与实际行驶工况及操作情况,又对比了所推导的四自由度车辆模型,构建了二自由度跟踪模型。然后,将推导的跟踪模型微分方程转化为两个子系统状态方程,并根据自抗扰控制理论将方程进行状态扩张。(2)基于混合方法估计采样控制律的设计。首先对扩张后的状态方程进行了坐标变换以及引进了压制系数,接着设计了双状态观测器得到不可测状态量的估计值,然后基于观测器构建了一种数据采样输出反馈控制律,最后对闭环系统进行了全局稳定性分析。同时还设计了一种滑模控制律作为对比方法,该方法采用极点法确定切换函数系数矩阵,选取等速趋近律来抑制被控对象的不稳定部分。(3)Matlab软件的数值仿真分析。采用Matlab软件对先前所设计的几种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在相同的外部干扰下,对比本文设计的压制及双线性状态扩张观测的采样输出反馈控制(dual-Extended-State-Observers and Domination Approach via Sampled-data Output Feedback,d ESOD)、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ctol,SMC)及无控制的方法,验证了d ESOD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二是对比d ESOD控制与经典压制方法,验证了d ESOD控制方法的实用性;三则是分析了不同车速下的d ESOD控制方法的表现效果。(4)Car Sim-Simulink软件的联合仿真分析。利用Car Sim-Simulink软件在接近实车的环境下测试,仿真中分别搭建了基于d ESOD控制与滑模控制及不加控制三种方法的Car Sim-Simulink联合模型,最后将不同试验条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验证了MATLAB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d ESOD控制方法可以快速且有效抑制外部干扰,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
其他文献
截止2019年底,中国大部分的地区和城市都步入了老龄化的行列,老龄化问题成为中国各地区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西北地区由于自身经济的不发达性,使得养老问题更为突出。2018年
随着视频捕获设备的普及,视频数据量在持续快速增长,这使得智能视频内容分析算法引起了学术界以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在视频推荐、视频审核、智能监控、人机交互、辅助驾驶等
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地城市大跨度悬索桥主梁截面的气动导纳函数研究”(项目编号:51778093),以美国Gerald Desmond斜拉桥作为工程背景,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
审美生存不但是解决人类生存困境、消除人类生存异化的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是提升人类生存境界、挖掘人类发展潜能的重要通途。审美生存理论及其实践研究是关系到未来人类生存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柔性、可穿戴、可折叠和小巧的电子产品相继出现,为其提供能量的储存器件轻、薄、柔等方向发展。另外,不断恶化的能源和全球变暖问题急需
会计信息不仅反映了企业的历史经营结果,同时也反映出企业的资源禀赋和竞争壁垒等基本面信息,这些信号对于企业未来盈余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公司经营发展中,研究开发、广告营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单链RNA,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结合其靶mRNA,诱使mRNA降解或者抑制mRNA翻译达到调控基因的表达。核受体是结构和功能特异的一类转录因子,可以调节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执行监督权,保护环境不受损害的重要方式,确保了行政机关谨慎忠实的行使权力,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找到一条出路,是公益诉讼的重要组成
电催化氧还原反应(ORR)、析氧反应(OER)作为氢氧燃料电池、可逆锌-空气电池等新型能源储存转化设备中的关键反应,是突破燃料电池技术壁垒的关键一步,对燃料电池及其他新型能源的
随着军、民用大功率电力电子负载的飞速发展,例如高速铁路、电镀电焊,雷达装置以及高性能微处理器等,它们都表现出了越来越显著的负载突变特性,对供电电源的工作方式和电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