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多人机差异场景的肌电步态识别影响研究及应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z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的步态识别和步态规划是下肢外骨骼和人体假肢实现功能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研究深入,下肢外骨骼逐渐向更加智能和人机协同方向发展,通过检测穿戴者的运动意图,提高人机运动协同能力来提高助行、康复效果,这要求在下肢外骨骼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步态状态进行有效识别,并根据实时步态信息来调整下肢外骨骼的控制信号输入,从而实现人机协同。因此,准确的步态相位识别至关重要,是下肢外骨骼实现人机运动协同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现有步态研究多从算法和传感器两方面着手。就肌电步态识别而言,当前研究的主要思路为:通过数据采集、有效的数据预处理、特征向量的合理提取,以及算法优化等方法来提高步态识别。虽然这些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能获得理想步态识别效果,但在实时环境中,步态识别效果却并不令人鼓舞。实际上,在临床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变量,如个体差异、人机差异等,具体而言,这些变量包括不同人体生理机构所具有的个体差异,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负重重量、负重方式,速度、路面路况、疲劳等人机差异场景下,也存在生理状态差异、运动模式差异,以及力学特征差异等。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研究这些人机差异是否会对步态识别产生显著的影响,探索在这些人机差异层面上提高步态识别率的方法,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时步态识别系统开发,以及该系统在下肢外骨骼中的运用实践。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文献研究和相关的理论学习,梳理并掌握关于步态识别的前沿理论,围绕步态相位识别,了解下肢关节及自由度,根据步态周期内下肢肌肉的作用,优选目标肌肉,用于肌电信号采集,结合肌电信号产生机理,为后续的多人机差异场景的步态识别研究,以及实时步态识别系统开发打下基础。(2)通过具体实验,详细探索了负重差异和负重方式差异对步态识别的影响研究。在临床环境中,下肢外骨骼面对的环境变量很多,本文挑选四个比较常见变量(负重差异、负重方式差异、速度差异、坡度差异)进行实验。选用重叠分析窗,以及均方根(RMS)、积分肌电值(iEMG)两种特征,联合BP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机(SVM),K临近值(KNN)等传统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再用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Univariate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对这些分类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讨论负重、负重方式、速度等变量对步态识别的影响。(3)通过实验,研究如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自动特征提取来代替RMS、iEMG等手动特征提取(手动特征提取容易丢失特征)。论文尝试了将肌电信号转化成肌电图像,然后借助CNN在图像处理的优势,以及其不丢失特征的自动特征提取方法,以此来考察用CNN来处理稀疏肌电信号的可能性。通过实验,证明只需将稀疏肌电信号转化为二维灰度图像,用CNN同样可以获得理想的分类成绩。(4)研发面向多人机差异场景的实时步态识别系统,从实践的角度来探讨实现实时步态识别的方法。在开发该系统中,本文将实时环境中的人机差异归纳为四个方面,即:速度(3,5,7Km/h),负重(10,20,30%体重),负重方式(背包backpack,跨肩cross-shoulder,直肩straight-shoulder),坡度(-15,0,15度)。这些变量都可以自由组合成实时场景中的人机变量,以此进行实时步态相位识别。(5)将实时步态识别系统拓展应用于一个肌电下肢外骨骼原型,进行关节角度预测和控制实验。用压力信号和关节角度信号作为参考,来标注步态相位和关节角度,以不同腿和相同腿两种肌电信号(相对于装备下肢外骨骼原型的腿而言)来进行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关节角度预测,以此证明实时步态识别系统在下肢外骨骼中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水面船舶和水下航行体的动力消耗主要用于克服航行阻力,为减少燃料消耗、降低废气排放同时提高目标航速航程,减阻技术被广泛用于船舶和水下航行体的设计,而通气减阻作为其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是各类水面/水下载体减阻研究的重要课题。通气减阻是一种将气体注入液相湍流边界层而使壁面阻力降低的主动流动控制方法,通气形成的近壁离散气泡和连续空泡能够有效改变流体物性参数、调制近壁湍流结构,进而显著减小航行体表面摩
微流控芯片分析以其快速性、集成性、准确性、低耗样、精确控制等特性成为了分析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颗粒数字全息、光谱分析测氨等技术由于以PDMS为材质的微流控芯片具有的良好的光学性质而备受关注。然而微流控芯片分析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系统微型化,对于微观领域认知的欠缺导致微流控芯片中的颗粒数字全息与光谱分析测氨均存在一定的缺陷,颗粒数字全息对多分布复杂细微颗粒物颗粒场的研究远远不足,而光谱分析测氨在指示剂选
周期结构散射问题或称衍射光栅问题最早由Rayleigh于1907年提出,它在地球物理、微光学、地震学、无损探测和光子晶体等领域中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时域散射问题因其描述捕获宽带信号的能力,以及能模拟如半导体等非线性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而且,时域数据通常更容易获得,时域数据内容也远比几个离散频率下频域数据丰富。但由于时间依赖性带来的额外困难,与时谐散射问题相比,时域散射问题已有的数学研究较少
高效精确的电磁场仿真方法可以促进光学元件和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基于计算电磁学的理论基础,数值求解给定边界条件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模拟介质结构对入射电磁波的响应。试图用更多的解析分析降低数值计算的成本。我们主要研究了光在三维介质波导中的传播和二维横向电场散射问题。第三章中,我们首先介绍了矢量有限元波导模式求解器。为了用有限的计算区域求解开波导的模式,我们使用完美匹配层方法。在得到波导
In democratic governments,administrative practices have always been recognized as a critical tool for determining good governance and a crucial element to be incorporated in building public trust.In t
学位
癌症/肿瘤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成像或治疗通过将造影剂或药物靶向转运至肿瘤组织中,实现肿瘤成像或是消除肿瘤细胞的目的。细胞穿膜肽(CPPs)具有无细胞毒性、跨膜转运效率高、可修饰等特点,在基因编辑、再生医学、肿瘤成像与治疗、细胞调控、药物输送、纳米器件输送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将CPPs与CPPs抑制肽段用可被MMP-2/9选择性识
上古方音比較研究是構擬原始母語、探討方音特色的必然選擇。方言比較的主要方法有"歷史比較法"與"地域特色比較法"。其中"地域特色比較法"爲本文首次提出,旨在彳從音類關係有無、語音條件限制、音系背景、語音機制等方面入手來探索上古方音差異。本研究是將"比較法"與"音變觀"結合,應用到上古音研究的一個嘗試。上古聲母比較研究部分主要通過歷史比較與内部比較相結合的方法,探討上古聲母研究重要爭議問題。上古韻部比
Traditionally,microwave tunability of microwire composites mainly relies on their topological factors,magnetic field/stress stimuli,and hybridization which are burdensome approaches and restricted to
学位
生物材料表面的理化性质是影响材料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以及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不同性质的材料表面可以满足不同的生命活动需求。材料表面静态特征一经构建长期保持不变,对生物分子和细胞行为调控作用单一。但是生物分子形态及细胞活动本身是一个连续动态变化的过程,单一条件对其影响有限。近年来,智能响应材料在生物医用研究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利用外场动态调控材料表面性质可以时空精准地调控生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