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变化对流动儿童成长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模式正逐渐向“家庭化”趋势转变,越来越多的未成年儿童跟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漂泊”。流动儿童虽为个体,但他们置身于家庭环境的变化。家庭实际是这些流动儿童成长中最为直接与重要的支持力量。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研究,以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以流动家庭为调查对象,以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合及家庭生命周期为理论视角,将流动儿童的个人成长发展问题放置于其家庭的变化环境之中,分别从流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关系的变化入手,了解流动家庭的变化状况,对其在流动儿童同辈群体交往、闲暇生活、文化习得等行为状况,压力和自我认同等心理状况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予以分析。得出结论:1、流动家庭夫妻关系的变化促使子女在家庭中的自主性不断提高。2、流动儿童父母在孩子文化习得上发挥的引导作用不高,家庭中出现了文化反哺现象。3、流动儿童父母在城市中单一的人际交往范围影响到流动儿章同辈群体的单一性。4、流动儿章父母的工作上的压力不仅使他们在生活上对子女疏于照顾,还使他们背负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家庭内部出现了父母压力代际传递的状况。5、流动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发生着积极的改变,但流动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期待显现出盲从和无助,给流动儿童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6、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改善以及社会排斥现象的并存,促使流动儿童形成了较为积极的自我认同和相对消极自我社会认同。   在揭示流动家庭变化对流动儿童成长影响的事实的同时,为探索可行的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介入路径,为流动儿童建立起必要的支持体系,本文尝试从社会工作角度的入手,从社会、社区、学校、家庭四个层面对流动儿童的成长提出了从政策到社会服务的具体介入策略。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为适应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民政部于1991年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此后以实现居民社区自治为长远目标的社区建设运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社区自治作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出现了雨后春笋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的也要在各方面做出努力以顺应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强电设计及其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制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之前,国务院于1984年1月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下称《民爆物品管理条例》)已经确立了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许可制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中国风景油画可以说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线色交融,轻松自如” 以线的流动性,并运用最原始的色调——黑白灰来进行表现,将内心的“水墨”情节不断地运用油画的笔触,一点点的体现在我的画作上并将其保存下去,作为珍藏。  【关键词】风景画;笔触;水墨情节;表现手法  艺术源于生活,同时又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大自然可以为画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不仅有宁静的田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是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中国社会转型的整体动态过程来看,市场体制取代计划体制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而且是与世界主流发展模式接轨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具体到国有企业集中、单位制盛行的东北地域而言
在中国社会结构急剧转型的背景下,民生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是受关注群体之一。   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分析工具,采用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