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施肥对钩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0125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钩栗(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又名钩栲,是壳斗科栲属常绿阔叶乔木,是亚热带地区优良的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同时也是我国的珍贵用材树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以2年生钩栗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在不同施肥配比下钩栗幼苗的生长量、生物量、主要生理生化和光合指标的变化,并应用DRIS营养诊断法对钩栗幼苗的营养状况进行诊断,以筛选出最佳施肥配方,为钩栗幼苗科学施肥技术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年生钩栗幼苗在各施肥处理下生长规律均表现为“慢—快—慢”,基本符合“S”型曲线,但是在不同施肥配比下,幼苗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处理3(N1P2K2)表现最好,处理7(N2P3K2)表现最差。综合考虑生长指标,可知最优施肥配方为处理3(N1P2K2)。2、在不同施肥配比下钩栗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有显著差异,且两者的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总含量呈上升趋势,但可溶性蛋白在7月份出现小幅度下降。综合全年的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是处理9(N2P2K1),含量最低的是处理10(N2P2K3)。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是处理6(N2P2K2),处理11(N3P2K2)含量最低。3、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对钩栗幼苗进行不同季节的光合测定表明,各处理间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胞间C02浓度均呈显著性差异,除Ci值处理7(N2P3K2)最高外,其余的值均为处理3(N1P2K2)最高,说明处理3的钩栗幼苗光合能力最强。同时,2年生钩栗幼苗在各施肥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7月出现大幅度上升后开始下降,但在不同施肥配比下,叶绿素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处理3(N1P2K2)含量最高,处理7(N2P3K2)含量最低。4、2年生钩栗幼苗应用DRIS综合营养诊断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钩栗幼苗N、P、K养分在P/N、K/N、K/P值分别是0.11644).1124、0.4788~0.5290、3.9637~4.4269之间时养分平衡状况表现最佳。运用图解法和指数法可以直观的得出处理3(N1P2K2)的氮磷钾三者养分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处理9(N2P2K1)次之。因此,综合苗木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并配合DRIS营养诊断可得出:处理3(N1P2K2)最能促进钩栗幼苗的生长,与之对应的N、P、K施肥量分别是3g/株、6g/株和6 g/株。总体而言,2年生钩栗幼苗对P的需求量最大,对K的需求量次之,对N的需求相对较弱。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家开始对辅导员的培养及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给予高度关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研究逐渐成为当前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角色定位不明确、岗位职
设计了一种界面友好的知识获取工具,它可由领域专家直接完成知识获取工作,自动转化为计算机内部存储,实现知识自动获取。 A kind of interface-friendly knowledge acquisition
专业认证对于确保工程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引导专业办学模式由重规模的外延式发展向重效果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专业认证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支
受制于授课对象的学科归属、知识结构、学习能力,非艺术类专业艺术概论的教学与艺术类专业相比有较大差异性。在课程定位上,非艺术类专业的艺术概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艺
据调查;64%的大四毕业生怀疑自己是否选对了主修学科。82%的人不断摸索、不断转行、备受着择业的苦恼。90%的人没有一个明确的行业目标。而且60岁以上的老人被调查中,80%的人
森林景观斑块间进行着各种复杂的生态过程,通过物质与能量的流动耦合维持总体可持续形态,形成“斑块耦合体”。把斑块作为空间功能单元,抽象成网络中的节点,斑块间相邻的公共
近年来,“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学习方式,以其规模大、受限少等优势,掀起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新浪潮,我国教育亦受此影响.不过,老教师对新事物“接受慢”,年轻教师担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研究灌浆期水稻协优963、TN1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若虫侵害后根、叶片赤霉素(gibberellin,G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褐飞虱若虫侵害后灌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高职院校的学科设置和学科质量也逐步为人们所重视,茶艺课程作为我国茶文化的重要传承途径,其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所面临的重
降低小麦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减缓面粉制品的褐化,是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低PPO育种,本研究对检测PPO活性的原苯酚染色法进行了优化,更好地发挥了其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