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凉膈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Rea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加味凉膈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临床疗效。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加味凉膈散治疗AECOPD的疗效观察,以期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恶化率、病死率、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机体感染、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方法选自2019年06月至2021年03月期间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及肺病科住院发生AECOPD的患者病例8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加味凉膈散研究组患者40例(男性27人,女性13人),年龄分布在42~7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0.28±7.32岁,病程1~30年,平均7.90±5.21年;急性加重期病程1~5天,平均2.85±1.25天;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男性24人,女性16人),年龄分布在43~75岁,平均年龄在61.28±7.44岁,病程1~30年,平均8.15±7.95年;急性加重期病程0.5~5天,平均2.90±1.26天。按照是否使用中药,研究组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凉膈散,对照组运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味凉膈散具体用方如下:连翘20g、黄芩9g、栀子9g、川大黄9g(后下)、芒硝9g、薄荷叶6g(后下)、竹叶12g、生甘草6g、浙贝9g、前胡9g、苦杏仁9g、桔梗6g、枳实6g、瓜蒌仁9g、金银花15g、鱼腥草9g,其中芒硝另包装,交患者手中与熬制好的汤剂冲服。由本院中药房代煎至2袋/剂,每袋200m L,饭后30-45分钟后服药,日1剂,早晚温服,两组疗程均为7天。对照组患者在原发疾病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2L/min持续低流量吸氧,雾化吸入治疗,具体药物为:30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生产商为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604)、0.005mg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深圳大佛药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48)、吸入用0.5mg异丙托溴铵溶液(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 H&Co.KG,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50159),雾化吸入,一天三次,感染严重的患者运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生产商为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1.0g:国药准字H20113313 2.0g:H20113314)]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 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等指标变化,经治疗观察后的转归以及实验室安全观察指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血清转氨酶、血清肌酐),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分级评分,评价患者中医疗效。并通过SPSS23.0软件进行临床数据观察分析,比较两组病例之间的数据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资料:共有80例患者接受本研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及急性加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方面: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各症状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结束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前后西医化验疗效指标对比:两组患者WBC、NEUT%、CRP、PCT、PaCO2的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a O2、FEV1/FVC、FEV1%pred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安全性分析:两组安全性检验指标均在安全范围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6.至观察结束,两组均未出现脱落病例及退出病例。结论1.加味凉膈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AECOPD能降低WBC、NEUT%、CRP、PCT的水平,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效控制机体感染。2.加味凉膈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降低PaCO2并提高Pa O2,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及机体缺氧状况,进而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喘憋的临床症状。3.加味凉膈散组可改善AECOPD痰热郁肺型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加味凉膈散治疗AECOPD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有很好的临床与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1.观察叶氏伤科穴位贴联合微波治疗轻、中度KOA的临床疗效。2.为临床治疗轻、中度KOA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1.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同意该课题研究的KOA患者,收集60例,随机分叶氏伤科穴位贴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KOA患者,两组均取内膝眼、外膝眼,将准备好的叶氏伤科穴位贴药物贴于患者穴位处,微波置于患处治疗30分钟,微波治疗结束后取下,对照组,将叶氏伤科穴位贴换成凡士林基质。疗
目的:观察关节镜清理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情况,验证该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效性,初步分析其作用原理并归纳总结其优势所在,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总结该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资料完备并于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病房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其术后是否使用中药汤剂分为关节镜清理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汤剂治疗组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射频热凝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气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4/5)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射频热凝术对气虚血瘀型LDH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控制及作用机制,探讨治疗气虚血瘀型LDH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预后转归与突出间盘CT值的相关性,以期根据突出间盘CT值为临床气虚血瘀型LDH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加速康复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疼痛及血流变的影响,明确其在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疼痛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非药物治疗方式缓解疼痛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关节外科二病区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并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共72例。研究前用Excel生成随机表并按
目的:本次实验研究对行脊柱全麻手术患者的双下肢分别进行足太阳膀胱经上的昆仑穴和胫后神经电刺激,利用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在头部记录相应的皮层诱发电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实验设计,将足太阳膀胱经与胫后神经在受到相同电刺激后的电生理反应转化成皮层诱发电位。通过对双侧不同部位刺激后产生的皮层诱发电位进行定量分析,而对足太阳膀胱经与胫后神经的功能相关性作出推论,并进一步探讨经络与神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
研究背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是一种常见于育龄期经产妇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乳房肿块伴或不伴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病理特征为肉芽肿形态。局限于乳腺小叶的非干酪样坏死。目前关于该病的文献报道日渐增多。但是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有确切定论。中医对于本病的认识也是各有不同。该病的治疗周期长,为非哺乳期乳腺炎中较难治疗的一种类型。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故在
研究目的: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足部骨折(60%),占全身骨折的2%。在临床医学中,约75%的跟骨骨折案例会累及到关节,导致病人的治疗和修复过程变得复杂和漫长。跟骨骨折发生的原因为跟骨接受大能量损伤,通常为高处坠落或交通事故等跟骨遭受轴向载荷。相较于常用的价格较高、手术破坏性较大、术后软组织并发症较多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撬拨复位法术中损伤和治疗费用都有极为显著的降低。本研究通过比较
研究目的根据导师经验,观察泻火祛痰平亢方联合甲巯咪唑(Methimazole,MMI)治疗痰火内扰型Graves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来自我科6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GD患者,随机分为治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MMI,5mg30mg/日;治疗组使用MMI联合泻火祛痰平亢方。4周后根据甲功情况调整MMI用量。连续观察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SH、FT3、FT4、
目的:从中医证候、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胃镜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来评价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减联合西药雷贝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有效性,探讨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方法:1.从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科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诊断为RE肝胃郁热证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5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2例和对照
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观察益气养阴中药干预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与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的疗效与差异,同时通过中西医治疗,提高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及胸科医院内四科住院,且符合冠心病PCI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的患者,根据纳排标准纳入7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6人。西医常规治疗:停用长效硝酸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