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瓦尔泽“密码卷帙”中的羞感书写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瓦尔泽(Robert Walser,1878-1956)是一位曾被长期忽略和低估的瑞士现代主义作家。在瓦尔泽的作家生涯中,尤其是在伯尔尼时期(1921-1933),他遭遇了出版危机、生存危机、言说/叙述危机和手写危机等一系列的危机。这一时期他的创作题材、语言风格、叙述方式、手写习惯等较此前均有明显转变。在他留存的“密码卷帙”中,他的文学书写越来越指向自我,文本中的主人公常常以失败作家的形象出现,试图以隐晦的自我辩解重构作家身份。诸如此类的应对策略和他迂回的叙述方式均与以掩饰为主要特征的“羞”的诗学手段相关。本研究从“羞”这一文化人类学现象出发阐释瓦尔泽“密码卷帙”中的书写方式,并选取《强盗》小说残篇和《1926年〈日记〉逸稿》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瓦尔泽文学书写中的“羞”及作品主人公遮掩“羞”的诗学策略问题,讨论瓦尔泽如何以“羞”的叙述方式作为化解叙述困境的诗学手段,以及瓦尔泽为何采用“密码卷帙”这种以隐匿文字符号为目的的手写形式。本研究第一章介绍了论题缘起、瓦尔泽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羞”这一概念做出差异性理论梳理,分析“羞”在不同语境下生成的前提、诱因、反应机制和典型的处理方式。第三章讨论文化人类学及社会伦理语境下“羞”的作用机制,重点剖析了《强盗》小说主人公面对各种危机和羞辱时通过藏匿自我身份以消解“羞”的策略。此外,由失败作家而引发的“羞”还体现在“强盗”与叙述主体之间疏离/紧密的共生关系上。第四章诠释了掩饰“羞”的情感面具和诗学面具。《强盗》主人公通过夸张的情感和行为方式来转移“羞”,以故作顺从对权力关系进行颠覆和反讽,还以故作无耻的态度忽略并否认“羞”的在场。瓦尔泽用自己的一幅肖像画编织“强盗”的外形着装,将本人掩盖在这个失败作家的形象之中。而瓦尔泽的手稿本身也是一种遮掩,本研究结合瓦尔泽的书信和文本解读了“密码卷帙”的独特手写形式,这种掩饰性极强的手写方式也是瓦尔泽化解手写危机的诗学策略。第五章从《〈日记〉逸稿》出发阐明了小说中叙述主体“我”通过日记体文学书写,对既定的文学规约表示反讽和质疑的意图,小说呈现的元叙述、自我反思、悖论对话性等特征均为掩饰叙述危机的文学手段,而小说中主题的偏离与推延、意义的消解以及内容指涉义的变换也都是瓦尔泽用来掩饰并克服言说失败的诗学手段。第六章对掩饰“羞”的诗学策略和瓦尔泽的“羞感”诗学实践进行了总结。总而言之,瓦尔泽的“密码卷帙”从文本层面展示了“羞”的情感诱发机制和文学个体对“羞”的处理方式。瓦尔泽用独特的叙述方式建构文本是为了掩饰作为失败作家的“羞”,他的微型铅笔手稿可以被视为一种对抗手写危机的文化技术,也是一种遮掩和消解“羞”的诗学策略。从文本层面的回避到叙事层面的遮掩、再到书写行为中的隐藏,瓦尔泽在内容、叙述和语言符号的三重掩饰中,将“羞”作为一种创作理念融入他的文学书写。本研究发现,瓦尔泽作品中“羞”的美学价值就蕴含在掩饰性的本质之中,他对“羞”的表现和处理方式可以视为一种掩饰性的诗学手法。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是从“羞”现象出发对瓦尔泽“密码卷帙”中两部小说及其文学叙述和文学书写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发现瓦尔泽无论在叙述层面上的遮掩,还是独特的手写形态,其中所藏匿的都是“羞”的应对策略以及“羞感”诗学实践。对“羞”的文学应对策略既是瓦尔泽对作家身份认同的核心,也是他书写方式的诗学本质。本研究将“羞”这一文化人类学现象拓展为瓦尔泽的特殊诗学手段,他的这种极具掩饰倾向、又在掩饰中展露深层意图的独特书写可以被视为是一次对“羞感”诗学的书写实践。
其他文献
作为“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郁达夫早期崇尚艺术的独立价值,强调“为艺术而艺术”,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倾向。但实际上,郁达夫从始至终都没有离开对于现实人生的关注,在他的思想形成早期,已经逐渐显露出对于底层民众的关注。但这一时期,郁达夫对于民众的关注,更多的是出于对民众的同情,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而没有对民众这一群体有更多具体、明晰的认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郁达夫看到了民众的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基本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医生制度如何适应当前医疗体系的改革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打破传统的防治分离的服务模式,真正实现防治结合,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部分。为贯彻国家医疗卫生政策,促进我国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的发展,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和医学界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以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为切入点展开研究。本文在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
目的:近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全世界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病人已上升为各种死因的第二名,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人体健康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快速分裂的特点,而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往往须要大量的氧气与营养物质。因此,缺氧成为肿瘤组织与肿瘤细胞的一种常态。这种局部的缺氧环境会促进肿瘤组织周围新血管的生成,肿瘤组织因获得更充足的氧气和养料而能够继续无限快速的生长。在缺氧环境诱导肿瘤血管生
学位
传统的聚氨酯胶黏剂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聚合反应制备,对多种材料有着良好的化学粘结力,应用广泛。但由于其反应原料来自石油化工,具有不可再生、价格高昂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有机阻燃剂(FRs)主要包含卤代阻燃剂(HFRs:多溴联苯醚(PBDEs)、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和德克隆(DPs))和有机磷阻燃剂(OPFRs),被广泛应用于装修、纺织、塑料制品和各种电子产品等领域。由
放射治疗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放疗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内过量的自由基会引发生物大分子(如DNA,蛋白质,脂质)发生氧化损伤造成细胞死亡,并激活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基于自由基的这种细胞毒性作用,本学位论文中创新性地提出通过增强放疗过程中的活性氧自由基生成来实现放疗增敏的思路。本论文分别以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和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MIL-101(Fe)-N
针对稻谷籽粒干燥过程的爆腰问题,本文采用图像法重构稻谷籽粒三维适体模型,应用COMSOL Muiltiphysics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实现稻谷籽粒在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数值模拟。基于玻璃化转变理论进一步研究稻谷籽粒干燥过程的相关问题和结果如下:(1)研究稻谷籽粒干燥-缓苏工艺。模拟等温干燥-缓苏和变温干燥-缓苏发现缓苏可以使得水分重新分布,水分梯度大幅降低。缓苏比越大,缓苏阶段水分梯度降幅越大;等温
学位
目的:1、通过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扫描,研究、分析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构成情况、分布情况、以及各类斑块与管腔狭窄程度及重构情况的相互关系;2、定量分析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长度、面积等,分析其规律;3、分析不同年龄组及冠状动脉四大分支的钙化积分情况。评价宝石能谱CT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开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风险分层和干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