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naeau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安全、低毒、成本低、易操作等许多优点,但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还存在耐水性差、粘接性能不够高等尚不能满足特殊领域的应用要求。本课题针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耐水性差的缺点,用反应性乳化剂V-20S替代传统乳化剂以降低胶膜的吸水率,同时讨论其对乳液型压敏胶性能的影响;针对初粘力和剥离强度尚不能满足特殊领域应用要求的缺点,采用PB950对其进行改性,分析PB950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影响的作用机理。(1)本课题采用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HA)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单体,以丙烯酸羟乙酯(2-HEA)和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探讨聚合工艺、引发剂、乳化剂、功能单体、软硬单体等因素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聚合温度为81℃、反应时间为3.5h、搅拌强度为110-120r/min、种子聚合时单体和水的质量比为1:3、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盐(2A1)作复合乳化剂,三者的重量比为3.6:16.5:7.9,复合乳化剂用量占单体总量的3%,引发剂KPS占单体总量的0.6%,组成单体AA、2-HEA、BA、2-EHA、MMA的质量百分比为:(AA):(2-HEA):(BA):(2-EHA):(MMA)=1.05%:2.75%:80.25%:5.25%:10.7%时,制得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单体转化率为98.2%、初粘力为24#、1800剥离强度为5.86N·25mm-1、持粘力为48h。(2)以反应性乳化剂V-20S替代传统乳化剂制备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压敏胶的三大粘接性能均随着V-20S用量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当V-20S的用量为1.5%时,压敏胶的初粘力和180°剥离强度较传统乳化剂的基本不变,而压敏胶的持粘力提高了52%,且胶膜的耐水性较传统乳化剂提高了36.0%。激光粒径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压敏胶的粒径随V-20S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粒度分布较窄均小于1。FT-IR和DSC分析可知:反应性乳化剂V-20S参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3)以聚异丁烯PB950为增粘剂对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进行改性。将PB950溶于丙烯酸酯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聚合方式制备PB950改性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表明:PB950改性后的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初粘力和180°剥离强度随PB950用量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当PB950的用量为1%时,初粘力和180°剥离强度分别提高了8.3%和5.5%,持粘力则略微降低,胶乳对基材的接触角最小值为41.750,胶膜的耐水性随着PB950用量的增加而增强且较未改性的压敏胶有明显的提高。FT-IR、DSC分析可知:PB950参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通过研究发现:反应性乳化剂V-20S替代传统乳化剂制得的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胶膜耐水性有明显提高。PB950改性压敏胶的初粘力、180°剥离强度和胶膜的耐水性较未改性的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均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目前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已经基本兑付,各个地方和学校教学也对教师绩效考核的方法进行的评价,教师绩效评价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较晚,随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花大色艳,雍荣华贵,历来被视作富贵、平安、吉祥和喜庆的象征,与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极为融洽,通过催花技术,令牡丹在春节应时开放,成为人们置办年货和馈赠亲朋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我们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关心下
会议
教师的成长首先应该是人的成长,然后才是专业的成长。教师培训绝不是简单的教学技能的传递。作为教师教育者——研训教师来说,要关注不同阶段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和成年人学习规律
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资金缺乏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而融资租赁为企业发展拓展了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
卫生监督涉及多个部门间的协同工作。监督部门首先到各监督对象处抽取样品,将样品登记后,将信息传递到卫生监测部门进行检验,根据监测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书来做出监督文书。
城市道路公交优先通行在干道信号协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近年来新出现的公交GPS定位技术对公交的运行控制优化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与之相关的公交优先算法尚未得到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各大城市为缓解交通压力,相继修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选型,至今仍没有一套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讨论
传统著作权理论认为作品系作者人格之外化或延伸,精神权利与作者人格无法分离,故作者精神权利无从转让;诸国实定法规范亦对作者精神权利之转让以禁止或未置可否。较之他国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