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幼儿及青少年纹状体形态发育的区域特异性及不对称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ao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纹状体(corpus striatum)是基底神经节最大的结构,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豆状核又分为壳核和苍白球。尾状核和壳核在种系发生上是较新的结构且具有相同的细胞化学构筑,故合称新纹状体(neostriatum),简称纹状体(striatum)。苍白球为旧纹状体(paleostriatum),在种系发生、细胞组成、纤维连接及功能上与新纹状体差异较大,故不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纹状体也是基底神经节的主要输入核团,来自体感皮层、联合皮层以及海马、杏仁核等边缘皮层的投射经过纹状体中转到苍白球、黑质等部位。长期以来,虽然人们认为纹状体只参与运动功能,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来越清楚地发现纹状体还广泛参与认知、联想、动机及情绪处理等过程。纹状体作为大脑的中继站,具有高度集中的兴奋性受体,在未成熟的大脑中代谢非常活跃,因而容易受到损伤。研究表明,除亨廷顿病、帕金森病等运动和认知障碍性疾病外,很多神经精神疾病也存在纹状体结构改变,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及重度抑郁症等。正常状态下纹状体的形态发育规律是纹状体功能定位及识别超出正常变异的结构基础,已成为深入研究纹状体功能及相关疾病辅助诊断的关键性问题。纹状体的发育期很长,从受精卵形成后的6-8周开始,一直持续到青春期。胎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看似很小的损害或干扰都可能会对神经和精神功能造成影响。纹状体中所有神经元的产生和皮质纹状体纤维的长入均发生在妊娠的前半期,且纹状体典型模块化结构在妊娠中期就已经形成。纹状体的损伤或其正常发育轨迹的偏离可能是影响个体神经发育的一个因素,因此,研究胎儿纹状体发育规律,对于理解脑功能形成及揭示疾病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人类胎儿纹状体的形态学发育知之甚少。幼儿期是出生后纹状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纹状体发育可能会对后期运动、认知等多方面产生持久的影响。研究表明幼儿纹状体体积与重度抑郁多基因风险评分密切相关,重度抑郁症患儿双侧尾状核体积明显减小;自闭症患儿尾状核和壳核体积均表现出过度增长;此外,幼儿运动发育评分与成年后认知功能以及纹状体的灰质密度也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正常状态下幼儿纹状体的形态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早期纹状体的发育,为临床医学提供详细的解剖基础,也有助于加深对神经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了解。以往关于纹状体的形态研究一方面局限于对脑标本的定量测量或对整体体积及主要径线的测量,另一方面纳入样本仅局限于5岁以上人群,总体上有关幼儿纹状体区域特异性的研究鲜有报道。青春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纹状体在青春期会经历大规模的重塑,自闭症、精神分裂症、酒精成瘾等与纹状体密切相关的疾病往往在青春期高发。描述青少年纹状体形态发育规律可能会为个体发生行为变化和精神障碍的神经机制提供参考。迄今为止,关于青春期纹状体生长轨迹的研究大都主要关注纹状体体积与年龄的关系,对纹状体区域特异性发育模式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争议较大。此外,最新证据表明纹状体特定区域的扩张或收缩(形变)与认知功能明显相关,局部区域的拓扑结构作为一种几何表型,能比整体体积更加精确地描述和预测神经发育障碍。以往仅针对整体体积的研究掩盖了特定区域内与发育相关的解剖变化,其一,两个体积相等的结构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形状,其二,局部形状的变化不一定导致整体体积的变化。Shape分析是一种基于表面拉普拉斯-贝尔特拉米(Laplaces-Beltrami,LB)嵌入的脑内映射新方法,可以映射出从给定顶点到中心轴线的欧式距离,同时结合几何学信息和解剖学特征进行图像配准,能够更加敏感地探测出局部结构的细微变化,也为研究纹状体形态发育提供了新的手段。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分三部分,分别选择了纹状体发育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三个时间段,利用胎儿标本、健康幼儿及青少年的MRI数据,从周、月、年的时间维度,构建了胎儿、幼儿及青少年三个时期纹状体体积发育曲线。本课题利用Shape分析的方法,从空间维度上对纹状体发育过程中拓扑结构的改变进行表征,构建了各时期纹状体发育的区域特异性变化模型。此外,本课题还评估了各时期纹状体发育的半球不对称性及性别二态性。这是对神经系统发育规律的重要补充,并为研究神经核团形态学发育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研究三个部分,摘要如下:第一部分:妊娠中期胎儿纹状体形态发育的区域特异性及半球不对称性目的:探究妊娠中期胎儿纹状体的发育轨迹、区域特异性发育模式及半球不对称性,以丰富胎儿纹状体发育的形态学研究。材料与方法:收集46例14-22孕周胎儿标本,并对其进行7.0T磁共振扫描获得胎儿脑T2WI。利用ITK-SNAP软件对尾状核和壳核进行手动分割,测量绝对体积并计算其相对体积,采用多项式回归分析确定体积随孕龄变化的最优拟合模型。用Shape分析的方法来描述纹状体发育过程中的区域特异性,将尾状核和壳核每个顶点处的厚度分别与孕龄做线性回归分析,并利用FDR(false discoveryrate)进行多重比较校正。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来比较纹状体体积的半球不对称性,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妊娠中期尾状核和壳核的体积呈线性增长,且纹状体的增长速度比颅内容积快。三维重建模型显示,尾状核和壳核分别约在16孕周、18孕周时开始具备与成人相似的形状。在该时期,右侧尾状核的体积比左侧大,而双侧壳核的体积无显著统计学差异。Shape分析结果显示纹状体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异性发育模式,尾状核头部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体部,尾部增长最慢;除尾部外,尾状核的外侧和内侧区域的生长速度快于中间区域,具有明显的“由头侧向尾侧”、“由外向内”的生长梯度;而壳核背侧和腹侧区域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区域,呈现“背-腹”双向发育的模式。结论:本研究利用人类胎儿标本的7.0T MRI数据,构建了 14-22孕周胎儿纹状体的发育模型及生长曲线,揭示了胎儿尾状核呈“由头侧向尾侧”及“由外向内”生长梯度,壳核呈“背-腹”双向发育的区域特异性模式,这在之前未见报道。这些数据为胎儿纹状体的发育提供了新的认识,并为未来纹状体的研究提供了详细的解剖学参考。第二部分:幼儿纹状体形态发育的区域特异性、半球不对称性及性别二态性目的:探究幼儿纹状体的发育轨迹和区域特异性发育模式,分析纹状体体积的半球不对称性和性别二态性。材料与方法:利用FreeSurfer软件对51例16-45月龄健康幼儿的T1 WI进行自动分割并手动校正;测量尾状核和壳核的绝对体积并计算相对体积,采用多项式回归分析确定体积随月龄变化的最优拟合模型。用Shape分析的方法来描述纹状体发育过程中的区域特异性,将纹状体每个顶点处的厚度分别与月龄做线性回归分析,利用FDR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纹状体体积侧别差异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性别差异的比较则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幼儿双侧尾状核和壳核的绝对体积随月龄增加呈线性增长,而且在该时期尾状核和壳核的生长速度与颅内容积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右侧尾状核的体积明显大于左侧,双侧壳核体积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尾状核和壳核的体积无显著性别差异。Shape分析显示尾状核和壳核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生长速度,表现出沿着核团长轴分布的“由内而外”的生长梯度。结论:本研究通过自动分割16-45月龄幼儿T1WI数据,提供了正常幼儿纹状体体积的正常参考值、性别差异和侧别差异结果,构建了纹状体的发育曲线,并创新性地揭示了该时期纹状体呈沿着核团长轴“由内而外”生长的区域特异性,丰富了幼儿纹状体形态发育的影像学数据,为纹状体形态发育规律的探讨及纹状体结构异常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详实的结构基础。第三部分:青少年纹状体形态发育的区域特异性、半球不对称性及性别二态性目的:探究青少年纹状体的区域特异性发育模式、半球不对称性及性别二态性。材料与方法:对100例14-20岁的健康青少年进行3.0T磁共振扫描,利用FreeSurfer软件对尾状核及壳核进行自动分割;测量绝对体积并计算相对体积,采用多项式回归分析确定体积随年龄变化的最优拟合模型。用Shape分析的方法来描述纹状体发育过程中的区域特异性,将纹状体每个顶点处的厚度分别与年龄做线性回归分析,利用FDR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纹状体体积的半球间不对称性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性别二态性的比较则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青少年尾状核体积随年龄增加呈减小趋势,壳核体积在该年龄范围内进入“平台期”。尾状核体积无显著侧别差异,而左侧壳核体积明显小于右侧。男性尾状核和壳核体积比女性大。Shape分析结果显示尾状核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尾状核头部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尾状核体、尾部的收缩;该时期壳核发育的区域特异性并不明显。结论:本研究利用14-20岁青少年T1WI数据对纹状体形态发育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尾状核体积逐渐减小,表现出头部扩张、体尾部收缩的区域特异性模式,而该时期壳核发育基本稳定,区域特异性并不显著,丰富和完善了青少年纹状体发育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知识,可能会为个体发生行为变化和精神障碍的神经机制提供参考。综上所述,从周、月、年的时间维度上,妊娠中期纹状体的体积迅速增长,明显快于该时期颅内容积的增长速度;幼儿期纹状体体积缓慢增长,增长速度与该时期颅内容积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青少年期,尾状核体积线性下降,而壳核体积也在此阶段进入“平台期”。从空间维度上,妊娠中期尾状核呈现明显的“由头侧向尾侧”及“由外向内”的生长梯度,壳核呈现出“背-腹”双向发育的模式,而幼儿期尾状核和壳核均呈现出沿着核团长轴分布的“由内而外”的生长模式,到青少年时期尾状核表现出头部扩张而体尾部萎缩的模式,壳核在此阶段的区域特异性变化已不再明显。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各时期纹状体体积的半球不对称性及性别二态性亦因年龄段的不同而呈不同状态。本课题研究成果为今后纹状体的功能定位及识别超出正常变异的早期形变提供了更加详细的参考依据,并为研究神经核团形态学发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在金融、经济、工程、管理、生物和社会学等实际背景下,随机大种群系统的动态优化问题一直是复杂系统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事实上,由于外部噪声干扰、账户信息离散、技术手段受限以及潜在过程存在等因素,大种群问题的信息结构往往不能被个体全部获取.基于上述观察,完全信息和部分信息随机线性二次平均场博弈问题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完全信息和部分信息随机大种群系统的动态优化问题,以平均场博弈理
学位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结构和功能性疾病导致心脏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引起肺循环或者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在过去的20年里,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显著改善了低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并延缓了心衰进展,但这些患者的总体预后仍然相对较差,5年内死亡率接近50%,因此,新途径的识别和对潜在治疗靶点的有效干预可能减缓心衰疾
学位
第一部分 血清25(OH)-D不同缺乏程度在特发性BPPV成因、疗效、预后中的作用探讨背景:眩晕是目前老年人群中致残率最高的一种病因,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一种外周性眩晕。尽管BPPV诊断标准明确,治疗方法规范,但复发率高、复位后高达50%的残余眩晕(RD)发生率是目前困扰临床工作者的难题。已证实维生素D(VD)水平低下是复发因素之一,而在RD患者中双温试验(C-Test)异
学位
植物生长发育的本质是基因在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选择性表达引起的生理生化活动以及形态上的变化。该过程由内部遗传基础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共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由受精卵开始,受精卵经合子激活、极性建立以及器官分化等一系列过程,发育为含有部分组织和器官原基的胚胎。随后在内在发育信号与外界环境信号的共同调控进行胚后发育。本论文运用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探究了4个植物生长发育关键基因的功能
学位
研究背景皮肤创面愈合是皮肤损伤后的一个动态和复杂的过程,受到包括皮肤神经支配在内的各种因素的调节。皮肤神经纤维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皮肤细胞或间接分泌神经生长因子或神经肽来调节包括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内的皮肤细胞功能,从而维持皮肤稳态,调节创面愈合。在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不同种群的真皮成纤维细胞通过发挥包括增殖、分化、收缩、分泌、合成以及重塑细胞外基质在内的多种不同的功能,共同促进创面愈合。研究成纤维细胞功
学位
研究背景Gitelman 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OMIM:263800)是以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尿钙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同时可能伴有碱中毒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血压正常甚至偏低,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其患病率约为1:40000,亚洲人群中患病率略高,约为1:1000。其发病机制为位于16号染色体的SLC12A3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N
学位
学位
马克思立足于人的类本性,完成了对文化本质的揭示。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文化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历史凝结以及文化交往理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是对马克思对文化本质揭示的继承与创新。探讨马克思对文化本质的揭示及其现实意义,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其在当今时代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也有助于从理论维度透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重要论
期刊
<正>关键金属是国际上最近提出的资源概念,指的是现今社会必需、但安全供应存在高风险的一类矿产的总称,主要包括稀有金属(如Li、Be、Rb、Cs、Nb、Ta、Zr、Hf、W)、稀土金属(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Sc、Y)、稀散金属(Ga、Ge、Se、Cd、In、Te、Re、Tl)和部分稀贵金属(PGE、Cr、Co等)(侯增谦等,2020).
期刊
排气腔体是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的重要组成部件,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排出的高温度高压强的尾气所形成的气流的冲击,进而造成排气腔体损伤,影响APU的运行。因此对APU排气腔体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得到其模态和振型,进而分析排气腔体振动特性,对排气腔体的维修、故障诊断以及结构优化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APU排气腔体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再利用ANSYS Workbench的Fluent模块对其进行流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