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交流中,语言有多种省略形式,但这往往不影响读者或是听话人对其省略含义的理解。作为省略结构之一的“空缺动词”,也受到了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高度关注。国外学者通常着眼于空缺动词的句法结构,提出了删略说和移位说,而关于空缺动词的在线加工证据寥寥无几,更少有学者考察二语学习者加工空缺动词的心理现实性。在国内,尚缺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寻空缺动词的在线加工证据。本文在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进一步考察二语学习者加工英语并列句中空缺动词的心理现实性,并以持续激活假设解释实验结果。具体研究问题为:中国EFL学习者加工英语“And-并列句”中的空缺动词时是否具有心理现实性?本研究采用单因素4水平(非空缺动词句;空缺动词句;假动词句;控制句)被试内实验设计,选取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17名研究生作为被试,实验材料随机呈现于19英寸的电脑屏幕上。实验要求被试认真理解四种目标句,并对之后出现的疑问句进行语义判断。因变量是被试阅读目标句产生的脑电数据。实验采用E-prime2.0软件编程,脑电数据通过软件Neuroscan4.5采集并记录,然后对脑电数据进行离线分析,并将结果输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整个实验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外语学习认知神经重点实验室完成。研究结果如下:(1)0-130ms时间窗:被试在理解空缺动词句和非空缺动词句时,峰振幅[t(134)=3.678,p=0.000]和平均振幅[t(134)=5.491,p=0.000]均有显著差异,且空缺动词条件比非空缺动词条件诱发更大的N100波幅,而被试在理解空缺动词句、假动词句和控制句时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被试在早期运用更多的认知努力加工空缺动词的词形。(2)130-270ms时间窗:被试在理解空缺动词句和非空缺动词句时,峰振幅[t(134)=4.145,p=0.000]和平均振幅[t(134)=4.458,p=0.000]均有显著差异,且非空缺动词条件比空缺动词条件诱发更大的P200波幅,这说明被试能在高级知觉阶段继续补足空缺动词信息,但其程度弱于非空缺句中动词的信息加工。(3)270-600ms时间窗:被试在理解空缺动词句和非空缺动词句时,潜伏期[t(134)=2.015,p=0.046],峰振幅[t(134)=3.612,p=0.000]和平均振幅[t(134)=4.917,p=0.000]均有显著差异,且空缺动词条件比非空缺动词条件诱发更大的N400波幅,这说明加工空缺动词的语义信息需运用更多的认知努力。(4)700-1500ms时间窗:被试在理解空缺动词句和非空缺动词句时,平均振幅[t(134)=-4.534,p=0.000]有显著差异,且只有空缺动词条件诱发一段正走向波形,这可能反映了空缺动词句和非空缺动词句深层语义整合的差异。综上所述,根据持续激活假设,被试基于连接词and和高度平行的句法结构,激活空缺动词的语义信息。相较于加工非空缺动词信息,需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重构空缺动词的词形和语义信息,且二者可能在深层语义整合有差异。因此,中国EFL学习者加工英语“And-并列句”中空缺动词时具有心理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