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织锦传承方式研究——以“叶氏织锦”为例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7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代言人,她不仅映射出土家人独特的审美,也是一代代土家人情感的寄托;她是在特有的地理位置以及特有的生活环境下,加上土家族女人们的智慧而形成的。但由于湘西地区交通情况改善和现代机械生产的影响,即使土家织锦申遗成功,传承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笔者选取土家织锦传承中的传承方式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传承主体、生产方式、产品类型、消费人群四个方面作为传承方式的划分依据,分为家庭或家族传承的传统传承,以及传习所对外开放的开放式现代传承。分析传统传承和现代传承的特点和要素,寻找传统传承到现代传承转变的原因。研究土家织锦现代传承遇到的问题以及尝试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以民族学理论出发,并且运用社会学和艺术学的相关理论方法,笔者对刘代娥、叶水云和叶丽萍进行田野调查,最后决定选择叶丽萍创办的“叶氏织锦”作为田野点。因为“叶氏织锦”是一个从织锦、缝纫、销售一条龙完整的手工艺企业,旗下不仅拥有传习所,而且还有几个专营店,其传习所内不仅有长期织锦的织锦工人,这些工人包括叶丽萍都是从家庭传承走出来的传统传承对象,可以和她们了解传统传承的生产方式以及传统产品类型和用途。另外传习所和龙山就业局有合作,开办的有织锦就业班,这是现代开放式传承方式的一类传承主体,可以和她们了解到现代传承对象的发展与趋势。还有专营店的销售情况可以更全面的反映现代传承的消费人群和和消费产品类型。
  笔者虽然通过几个因素把传承方式分为传统传承和现代传承两种方式,但是传统传承和现代传承并不是一刀切的关系,两者之间也有互相交融的关系。只是传承主体、生产方式、传承产品、消费人群发生变化,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导致传统传承走向现代传承,转变的传承方式只是更好的为了土家织锦更好的传承下去,但是现代传承也有新的问题和困难,笔者进行了一些梳理和尝试寻找一些解决的方法。
其他文献
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而言,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对于理解、评估这项事业以及设计与之相关的培训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后课改时代”境遇与使命的变化亟待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视点进行转换和调整。在课程改革的相关政策都已经基本颁发之后,课程改革的主要议题就变成如何实施和落实这些政策要求和目标的问题了。显而易见,任何改革都一样,只有得到有效实施,它才是有意义的。课程改革不是一套简章的改革方案或者政策文本,而
期刊
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教师培训的重心由单纯的学历达标向教师内在专业素质提升相转换。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部与各省(市)教育部门纷纷出台各类指导意见,针对教师培训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加快了对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其中变革之一,就是使全国各地市(县、市、区)的培训、教研与科研机构以多种方式存在:一是教研、培训与科研机构单独设立,各自运作;二是教研与培训、培训与科研、科研
期刊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要
期刊
汉语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除了一些基本名词以外,许多词汇的意义都呈丰富的多样性,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词多义”。这些多义词的存在,给文言文的阅读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辨析文言词义也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教师从各个角度总结了许多的技巧与方法,试图以“公式类推”的手段来解决语言问题,这就进入了误区。名目繁多的方法与技巧,不仅学生掌握起来很麻烦,实用性也不强。因此,提供一个简单可操作的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本位,注重以学生情况为依托确定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课程标准所内含的“生本”取向要求教学从关注学科主干知识结构的建立,转变为学生自主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并个性化地赋予知识内在的生命意义。这一转变也要求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指向,对学科逻辑进行合理的化归。  所谓学科逻辑,就是学科视野下的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及学科学习所需要掌握的思维规律、规则。而所谓生活
期刊
一、案例呈现  寒假里一天,在大学刚读了一个学期的学生龙(化名)到家的第二天即来学校看我,一见面就兴奋地说:“老师,我想死您了!”便与我热烈相拥。  面对眼前这个充满阳光、衣着得体的龙,我想,一年半前,我是不可能想到他可以变成这个样子的。  (一)“我是差生我怕谁”的无奈  龙这样描述他一年半前的心态:  我是一名差生,一名地地道道的差生。  我是谁?我叫“龙”!爸妈说给我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我能
期刊
校本课程开发为顺应形势、因地制宜培养学生之举。我校在现代课程观的指导下,立足于学校的文化渊源和当地的生活习俗,开发了以“立人”教育思想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升、教师队伍的优化和学校整体的发展。  一、课程开发的立足点  (一)学校的文化渊源  绍兴魯迅中学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名字命名。鲁迅先生一生从事教育,对教育有诸多自己的论述,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对“立人”思想的阐述:“是
期刊
由国家教育部修订,自2004年9月1日起执行的《中学生守则》第九条要求:“明辨是非,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另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4条也要求:“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显然,《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将诚信作为学生规范来培养。因此,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
期刊
编者按  随着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学校课程的建设成为各高中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客观地讲,我国当前的学校课程建设,无论是在课程理念、师资的准备方面,还是在课程管理的配套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尚需开展广泛的讨论与交流,以便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本期“前沿”,我们刊登两篇文章,分别介绍浙江省镇海中学和绍兴鲁迅中学关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情况,以飨读者。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镇海中
期刊
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位于柯桥区南部山区,地处小舜江水库源头,会稽山纵深腹地,著名的古建筑、“越中三庙”之一的舜王庙就坐落在这里。每到农历九月廿七,这里总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和祭舜活动,积淀形成了博大的虞舜文化。几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在虞舜文化的熏陶下,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王坛镇中学就坐落在小舜江畔,距舜王庙仅1.5千米。学校根据“以思想办学,以文化理校”的办学思路,充分利用这一地域文化资源,以传承虞舜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