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株的建立及乳腺类器官构建的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1.利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建立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株(mous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mi PSCs),并确定ROCK抑制剂对细胞重编程速率以及效率的影响。2.探究ROCK抑制剂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株维持培养的作用。3.在体外将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乳腺类器官,构建用于探索乳腺癌发生机制的模型。实验方法:首先利用已经成功构建的OG2-OSKM转基因小鼠提取的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作为体细胞来源,通过添加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启动内源Oct4、Sox2、Klf4和c-Myc四个转录因子表达,从而诱导细胞重编程。在诱导过程中加入抑制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ho-associated coiled-coil containing kinase,ROCK)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剂Y27632,密切观察细胞形态和Oct4-GFP报告基因表达所产生的荧光,记录出现克隆的日期,并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染色检测细胞多能性,通过统计比较产生的诱导多能干细胞阳性克隆数量确定ROCK抑制剂对细胞重编程的影响。其次,挑选GFP阳性细胞单克隆接种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处理后的C57BL/6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上,即饲养层细胞(feeder layer cells),并使用小鼠胚胎干细胞完全培养基(Embryonic Stem cells Medium,ESM)进行传代培养,建立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株。在培养过程中加入ROCK抑制剂,通过观察比较克隆的数量、体积、荧光强度以及碱性磷酸酶染色后的颜色深度,确定ROCK抑制剂对诱导多能干细胞传代效率的影响。最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Oct4、c-Myc和Nanog等多能标记基因(marker)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揭示抑制ROCK活性对维持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多能性的影响。最后,利用建立的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株经过定向分化构建小鼠乳腺类器官。第一步,采用悬浮培养方式诱导细胞分化为非神经外胚层类胚体,并使用Mammo Cult完全培养基富集具有分化为各种乳腺细胞潜能的乳腺干细胞,得到的类胚体称为m EB(Mammo Cult medium-cultured EB)。观察并记录细胞形态变化,确定形成非神经外胚层所需要的时间。第二步,采用3D培养方式,将获得的非神经外胚层接种在Matrigel基质胶上,利用Epi Cult-B完全培养基培养5天后,添加刺激乳腺细胞形成的激素和细胞因子,继续诱导分化,通过观察细胞团形态确定生成类似乳腺结构的细胞团所需要的时间。最后,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luminal标志物(CK8/18)和basal标志物(P63)的表达,鉴定分化所得的细胞团中存在乳腺细胞,从而验证诱导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1.建立了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株,并通过使用ROCK抑制剂使技术得到优化。利用Y27632抑制ROCK的激酶活性能够促进MEF重编程的速率和效率,提高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扩增培养的存活率和传代效率,并且对Oct4、c-Myc和Nanog等多能性基因的表达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可以促进细胞的干性维持。2.获得了具有小鼠乳腺类器官结构的细胞团。Mammo Cult悬浮培养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10天后产生具有空腔结构的m EB,分化成为非神经外胚层。利用Epi Cult-B进行非神经外胚层的3D培养,13天后形成了具有分枝齿槽状和腺泡状结构的乳腺细胞团,加入氢化可的松、胰岛素、FGF10和FGF2作为诱导剂对乳腺细胞团的获取具有促进作用,产生了表达CK8/18和P63标志蛋白的乳腺细胞,初步实现小鼠乳腺类器官的制备。实验结论:1.利用ROCK抑制剂可以用于优化建立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株的技术。2.利用悬浮培养和3D培养两步诱导方案能够使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向乳腺细胞分化,可以用于小鼠乳腺类器官的模型构建。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抗喉癌和胰腺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薯蓣皂苷抗喉癌作用研究。薯蓣皂苷(1.25、2.5和5.0 μg/mL)处理NP9、Hep-2、TU212细胞6、12和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O/EB和DAPI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核及细胞凋亡情况,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内ROS的变化,划痕实验和T
目的: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实施血细胞分离单采治疗采集效果的相关性,试图提供高效且有针对性的采集方法,寻求最佳的采集治疗时机,达到快速降低外周血细胞计数的目的,从而有效预防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少药物使用时间及使用剂量,减轻或避免药物引发的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
目的:FSIP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与生精相关的癌睾丸抗原,其在乳腺癌中广泛表达。此前的研究表明,在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中FSIP1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分子分型的患者,同时,FSIP1的高表达促进了这两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并且提示了不良预后。然而,FSIP1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中发挥的功能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究了FSIP1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中的作用,旨在为
背景: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传统手术治疗根据腭裂临床分类采用不同外科术式,利用裂隙两侧软组织关闭间隙,但骨缺损仍未解决,且术后瘢痕严重,限制上颌骨生长发育。传统的手术治疗已经不能满足于患者的需求。目前,利用人工合成材料修复腭裂骨缺损与功能缺陷是腭裂组织工程学治疗中比较具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目的:探讨POC(1,8octanediol-co-citrate,1,8辛二醇-共-柠檬酸盐)与
目的: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间无明显边界,很难做到全部切除,术后容易复发;于此同时,胶质瘤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较低。这导致目前对胶质瘤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而作为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其中位生存期更短,研究表明其中位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而且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其中位生存期可急剧缩短为3个月左右。因此,在传统的手术切除肿
目的:本实验借鉴电纺PLGA微球结合乳化壳聚糖微球形成复合PLGA/CS微球方法,运用双电喷的方法制备PLGA/CS复合微球。且通过载药率测试、粒径分析、圆二色和飞行时间质谱仪以及细胞和细菌实验来证实双电喷复合微球不仅在微球粒径和形貌上有所提高,双电喷微球的缓释和载药率均取得良好效果,且电喷微球的生物相容性优良。方法:3.微球的形貌及粒径分布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球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尽管目前乳腺癌分子分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等)已经展示出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给患者带来治疗获益,但相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接受同种治疗时仍存在显著的疗效差异。因此,寻找新型分子标志物仍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对于解决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人组织激肽
研究背景:肿瘤细胞的代谢方式与正常细胞有较大的不同,尤其在糖代谢方面。肿瘤细胞内多种糖代谢酶的表达差异,使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代谢能力。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是我们在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的临床样本中用2D-DIGE结合质谱技术筛选出的差异蛋白。前期的相关研究发现,肿瘤组织的GAPDH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s
目的:PDIA6即蛋白质异构酶家族A成员6,蛋白质异构酶家族是一种硫醇-二硫键氧化还原酶。该家族主要在内质网中发挥生物学效应,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能够在内质网中催化新生肽键的氧化折叠、内质网相关蛋白的降解,其次在钙稳态、蛋白质转运、病毒入侵和抗原呈递中起重要作用。此前的研究显示,PDIA6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影响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中首要影响因素为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肝脏脂质堆积。肝脏中脂肪酸合成增多及脂肪酸氧化减少是诱发脂肪酸代谢紊乱的主要成因。目前NAFLD在诊治方面虽取得一些进展,但仍缺少确切的治疗药物,且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Sirtuin 3(SIRT3)在促进肝脏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