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菌活性及可培养性的饮用水紫外线消毒机理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xu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细菌的可培养性和活性的概念逐渐分离,紫外线消毒能够通过造成DNA损伤而有效地降低细菌的可培养性,但传统上认为其对细菌的活性直接影响有限。为了更准确地评价紫外线消毒技术,本研究分别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代表菌种,基于可培养性和活性研究紫外线对细菌的影响,建立了同时保证活性实验和紫外线辐照实验质量的实验技术体系,设计测量活性指标变化的方法以期能够准确体现紫外线消毒效果,选择出ATP作为用来评价紫外线消毒对细菌活性影响的指标,并基于这种选择构建了紫外线对细菌活性的影响模型,更全面地揭示了紫外线消毒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能在40 m J/cm2内就有效地降低细菌的可培养性,但是细菌能够利用暗修复和光修复的机制使可培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够测量紫外线对DNA造成的损伤时,需要选择较长的基因扩增片段才能进行有效检测;细菌的暗修复对DNA损伤修复效率较低,而光修复则能够有效降低DNA损伤率。紫外线能够对RNA造成非特异性的损伤;通过测量细菌SOS响应系统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系统对应基因的m RNA含量,能够检测细菌的修复系统和衰亡系统的启动程度;细菌在受到紫外线照射后,会更大程度地启动SOS响应系统,但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系统的启动程度与未受到照射的细菌差异不明显。ATP适合作为评价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细菌活性指标。经过紫外线照射的细菌,其ATP衰减速度会高于未受到紫外线照射的细菌,这种加速衰减符合e-△k T形式的指数下降,且衰减速率系数与紫外线剂量呈正比例关系。中压紫外线相比低压紫外线能够更有效地加速细菌活性的衰减,且加速效应在剂量达到40 m J/cm2后开始饱和。利用ATP在实际工程中评价紫外线消毒效果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基于活性对紫外线消毒机理进行了全新揭示:细菌受到UV损伤后,除了根据传统的消毒机理会由于DNA受损而失去可培养性,并自然地进行衰亡以外,还会启动SOS响应系统来应对损伤,导致细菌活性加快衰减而引起相关活性指标的降低。此外如果细菌除DNA受损之外,其蛋白质还受到损伤,那么其修复损伤的能力会被进一步破坏。
其他文献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是研究贝类矿化机理的研究物种之一,其珍珠层具有优良的性能而受到关注,对于贝壳形成原理的探索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之前的研究中通过基因芯片测定不同发育时期各基因转录水平的高低,结合基质蛋白特征筛选出若干基质蛋白候选基因,它们的具体功能还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选取其中的一个unigene进行克隆和功能鉴定,命名为mantle protein N25(简称N
本论文关注佛教初传到十世纪之间,中国对朝鲜半岛佛教与建筑文化的影响,研究的素材包括寺院遗址、宗教文物和历史典籍,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论文通过考据、计量、比较等历史研究方法,共分六个章节展开详细的讨论。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韩国佛教史和佛教建筑史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使用的历史观念和方法。第二章通过坟墓壁画及考古遗址介绍了初传时期朝鲜半岛本土的建筑风貌及形式特征,并阐明了佛教初传与当时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第
软体动物壳是一种迷人的生物矿物质,它由高度有序的碳酸钙复合物组成。研究表明,它的贝壳在损坏后可以进行修复再生。该修复过程与贝壳的生长过程类似,均受到生物大分子,尤其是贝壳基质蛋白(SMP)来调节。基质蛋白Shematrin-2,其表达水平在外套膜组织中最高,其含量在合浦珠母贝的贝壳中最高,已被认为是生物矿化的关键参与者,但对其功能及调节机制知之甚少。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了合浦
中国温带草地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理解并预测温带草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保障中国北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可持续地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东北样带草地因其显著的降水梯度成为研究温带草地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典型区域。论文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陆面过程模型两种方法,阐明了东北样带草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分析其在不同降水条件下的差异和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差异,预测了气候变化下草地生长过程和区域
过冷水滴的碰撞结冰现象广泛存在于航空、电力通讯、气象、低温制冷等诸多工程实际领域中。由于过冷水处于亚稳态,其相变结冰与稳态平衡下水的相变结冰明显不同。生产生活中的宏观结冰/霜等实际上是单个过冷小水滴与壁面作用而结冰并逐渐积累形成宏观冰层的过程。为了减小结冰/霜导致的危害,从延缓结冰发生、抑制冰层生长等方面出发,本文对过冷水滴的结冰与碰撞特性开展研究,以“静置过冷水滴结冰—水滴碰撞—过冷水滴碰撞结冰
化石能源的燃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气候问题,需要探索新的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途径。旋流燃烧技术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利用技术,而“旋流/火焰相互作用”对旋流燃烧行为有重大影响,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前沿及热点所在。本文针对两种旋流-火焰相互作用的新现象开展研究:一是BW火焰(The Blue Whirl),即火旋风(Fire Whirl)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倒锥形蓝色火焰;二是旋涡热强化效应,即当外围存在温度梯度
碳烟是碳氢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副产物,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的危害。理解碳烟形成的详细生成机理,是构建碳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对降低碳烟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真实的燃烧设备存在复杂的流动和边界条件,不适合碳烟生成机理研究。因此,本研究搭建了火焰结构简单、边界明确的层流预混滞止火焰。综合采用多种实验检测手段,对初生碳烟粒子动力学和粒子形貌结构演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同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了火焰中的气相化学,用来辅助实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以解除囚禁的夸克和胶子作为基本组分的新物质形态。极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是在实验室中产生这种新物态的最可能方式。而奇异粒子产生是研究重离子碰撞反应动力学过程的最有效的实验探针之一。本文首先系统研究了 RHIC第一期能量扫描实验中的(?)=14.5 GeV金核-金核碰撞中的KS0,Λ和Ξ在中心快度区(|y|<0.5)的产生,测量了各粒子的核修正因子(RCP)。通过与能量扫描实验中其它能
层流预混火焰燃烧特性的研究对降低发动机污染物排放与稳定燃烧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球形火焰,进行了层流预混火焰传播特性与不稳定的实验研究。本研究的目标是:提高层流火焰速度测量精确度并探究其对火焰化学的敏感性;揭示火焰锋面不稳定与火焰加速全局振荡的物理控制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火焰传播与不稳定性特性指明方向。首先,采用氢气/空气和丙烷/空气火焰,研究了降低层流火焰速度测量中外推模型不确定度的方法。结果
发展一个具有宽范围预测能力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是预测燃料燃烧特性、实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而小分子核心机理是实际燃料燃烧机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核心机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于宽温度和压力范围动力学参数的需求,本工作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对核心机理C4组分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首先对丁烯自由基异构体的势能面进行了高精度量子化学计算并运用动力学方法计算了速率常数。之后将计算结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