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关于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的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操作技术要点,评价其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因颅内微小动脉瘤破裂而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获取的资料进行临床效果评价。随访结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以出院后6个月评分为依据评分,先将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如Hunt-Hess分级、年龄、是否抗癫痫治疗、GCS评分、入院至手术时间、Fisher分级、是否有严重并发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严格筛选共纳入5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43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支架辅助治疗(其中单纯支架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7例)。完全栓塞41例(79%),不完全栓塞11例(21%),其中不完全栓塞患者中瘤腔残余3例(6%),瘤颈残余8例(15%)。栓塞过程中无动脉瘤二次破裂,3例(6%)患者栓塞过程中出现血管痉挛,2例(4%)出现急性血栓事件。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共16例,其中12例发生迟发性血管痉挛。1例发生重度颅内感染,3例发生较重的肺部感染。出院后随访6-24个月,提示预后良好者40例(77%),不良者12例(23%)。单因素结果提示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严重并发症是与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在技术上可行,且疗效确切,预后良好,短期随访效果满意。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以及严重并发症与不良预后相关,而动脉瘤栓塞率、手术时机等与预后无关,因此,必须提高对这些因素的重视以指导临床,为此类动脉瘤患者的介入治疗取得最佳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