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直写系统中的同步相移显微干涉检焦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sp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光学、微机电器件工艺制造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激光直写技术的写入精度和光刻分辨率有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光刻分辨率,减小直写波长和增大直写物镜的数值孔径是两个有效的方法。此时直写物镜的焦深范围也在不断变小,使得将直写光束准确聚焦于待加工元件表面的难题更加突出,对激光直写系统中高精度的检焦技术提出了迫切的需求。目前的检焦技术主要针对中小数值孔径的直写物镜,并且对于因检焦工作波长与直写工作波长差异而致物镜的色焦移大、系统检焦精度低等问题,没有较为理想的解决办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步相移显微干涉检焦技术,采用一对相同NA的物镜与放置在参考臂物镜焦点的平面参考镜共同构成Linnik型显微干涉系统,消除了显微物镜自身像差给检焦精度带来的影响。通过双波长干涉仪检测物镜色焦移消除与补偿了直写波长与检焦波长差异引起的常量检焦误差。利用其波像差检测灵敏度高、像差引入小的优点,结合同步相移技术的实时性优势,由采集得到的四幅同步相移干涉图解调出包含离焦的干涉波像差信息,再从大数值孔径(NA)的物镜波像差数据中解析出离焦量的大小与方向,实现高精度和实时的焦面探测。本文对同步相移显微干涉检焦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干涉成像系统设计、实验装置构建、仿真验证、实验验证与误差分析。在物镜有效焦深范围(-500 nm,500nm)内,对离焦量进行了检测。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NA为0.5时,系统探测离焦的灵敏度可以达到8 nm,检焦精度可以优于10 nm,已经满足主流的高精度激光直写设备的分辨力和检焦精度要求。基于实验结果,验证了本系统具有高精度的检焦和实时调焦能力,证明了该检焦方法应用于激光直写系统中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某型号海上武器为背景,在完成武器的总体方案设计、射击线稳定模型设计和火控系统软硬件设计后,提出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海上武器射击线稳定控制策略,并完成该控制策略的性能验证实验。首先,为实现海上武器射击线稳定,文中建立了一种火箭炮伺服系统随动于高精度稳定观瞄装置的射击线稳定模型。在该模型中,火控系统作为武器控制系统的核心,利用观瞄装置的目标数据以及载体因扰动产生的摇摆数据,并结合上位机输入的弹道
我国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化水平低,实际加工中,大多凭经验估计刀具是否损伤,易造成误判,导致刀具浪费,加工表面质量恶化,尤其在航空发动机叶轮、叶片、涡轮以及高精度齿轮、齿轮箱等复杂零件的加工中,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刀具损伤监测主要有传感器在线监测法与机器视觉检测法。在线监测法可靠性有待提升,机器视觉检测法大多需要拆卸刀具,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离线检测,效率低,难以真正应用于生产现场。因此,亟需研发刀具
随着现代农业对于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加,机器视觉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多。针对穴盘苗工厂化生产中人工分级移栽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穴盘苗抓取及分级系统,用于实现移栽过程中穴盘苗的质量分级,从而指导移栽工作。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设计需求,明确系统工作原理,确定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硬件结构的搭建和软件的设计,设计了硬件中用于抓取穴盘苗的机械手,搭建了机
随着无人机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无人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使无人机能够更加智能化地执行任务,首先要解决无人机自身的定位与导航问题。早期无人机主要采用激光雷达、GPS、IMU等进行定位,而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立体视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自主导航领域。本文重点研究了视觉SLAM流程、无人机飞控算法以及路径规划算法,并完成了相应的仿真实验。首先,本文设计了一个具有服务应用层、无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困扰居民出行的重要问题,而交叉口作为限制城市通行效率的主要瓶颈,其信号控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网约出租车的出现,产生了海量的轨迹数据,大大扩展了交通分析的数据来源。相较于传统的线圈、卡口数据,轨迹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分布广、数据精确高、容易获取等特点。因此,如何将轨迹数据应用于交叉口信号配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炮位侦察雷达是一种以定位敌方火炮发射阵地为核心任务,在相控阵雷达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执行多种工作模式,具有搜索、跟踪、定位、校正等功能的陆军战术雷达系统。雷达信号处理机作为炮位侦察雷达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雷达工作模式设计、杂波抑制处理以及目标检测算法。本文以某战场实时武器定位系统项目为背景,对项目相关雷达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及实现,具体工作及创新点包括以下三方面:1.从炮位侦察雷达系
随着社会工业水平的提高,机械臂所面临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复杂,单个机械臂由于其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相比于单机械臂,双机械臂协调操作具有灵活性高,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在工业生产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双机械臂的协调操作成为了研究的热门。在此背景下,本课题针对双机械臂的路径规划问题与力控制问题进行研究。以两个五自由度机械臂组成的双机械臂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H法为其搭建运动学模型,对其进行
轮-腿复合移动机器人由于具有轮式和腿式两种运动模式,可根据地形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模式,因而具有机动性高、地形适应能力好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轮-腿复合机器人RFrobot为切入点,研究其运动控制策略及相应的步态控制算法。基于模型的控制是机器人控制领域常见的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越精确,控制精度越高,其缺点是实时性和适应能力较差。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存在着大范围空间三维坐标测量的需求,诸如:大尺寸工件的机器人装配对接、导弹发射箱装填中的测量;大型物料体积测量、山体土石方测量等,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分离式、大范围测量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空间三维测量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在分析总结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激光三维测量定位系统方案,介绍了该方案的测量定位原理和系统构成,并
随着机器人行业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精确的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检测已经成为移动机器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挑战。本文以移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组合GPS、UWB和IMU三种定位传感技术,致力于提升移动机器人位置与运动信息的检测精度和检测稳定性,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本文首先针对移动机器人进行检测需求分析,确定了基于GPS、UWB和IMU三种定位传感技术的研究路线,并对其检测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