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失眠患者不同证候脉图与PSG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i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尽管拥有充足的睡眠机会和舒适的睡眠环境,仍然持续出现睡眠起始困难、睡眠完整性破坏、睡眠时间减少以及睡眠质量下降,并导致某些日间功能损害。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成人失眠的患病率为9%-36%。《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将至少每周出现三次,至少持续出现三个月的失眠定义为慢性失眠。慢性失眠不仅影响健康、生活质量、学业成绩等,还与抑郁、焦虑、痴呆症等多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因失眠具有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特点,近年来已成为中西医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西药治疗慢性失眠会产生健忘、跌倒、认知障碍、呼吸抑制以及反跳性失眠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还会产生耐受性、成瘾性及戒断性反应等问题,存在诸多局限。中医药治疗慢性失眠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辨证施治,治疗有效率一般在90%以上,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显著优势。然而中医在失眠的辨证论治过程中存在着主观性较强的问题,致使中医治疗失眠的良好疗效无法得到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因此结合现代化的检查技术条件,为中医师的辨证过程提供简单可行、相对客观的测量数据具有重要作用。中医某些概念术语存在称谓繁杂、内涵与外延含混不清、复合症状随意组合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诊病、辨证的精准性,因此制订量化、统一的证候标准,是实现中医辨证规范化的前提。课题组设计的“失眠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涵盖了失眠的症状、体征与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信息,内容全面且简单易行,能为失眠的中医规范化辨证提供保证。脉诊是中医四诊中最具特色的诊法,但传统的诊脉方法较难掌握,且因主观性、经验性等影响导致不同医者辨证不一,另外因为感知的脉象无法记录和保存,所以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成为必要。课题组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智能机械手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前期已应用于对失眠患者和正常人群的脉诊信息研究,结果提示可以通过脉图参数对慢性失眠患者与正常人群进行分类,且区分的准确度与特异性较高,为本次研究打下了基础。临床通过患者主诉及问卷调查结果足以诊断失眠,但部分失眠患者有高估自己的睡眠潜伏期和低估总睡眠时间的倾向,称为矛盾性失眠,有研究表明矛盾性失眠的发生率在8%至66%之间,因此记录客观睡眠状况在睡眠研究中不可或缺。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能够记录睡眠结构与连续性,获取客观睡眠信息,帮助医师量化睡眠潜伏期和总睡眠时间等主观和客观睡眠参数之间的差异,对于失眠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目的:探讨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和心脾两虚证的脉图与PSG参数特征与规律,发现慢性失眠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为慢性失眠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可量化的标准。方法:以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心脾两虚证患者和正常受试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失眠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高精度智能机械手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和“多导睡眠监测仪”采集受试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脉诊信息和客观睡眠信息,分析比较三组受试者中医四诊信息、脉图参数与PSG参数的差异,客观认识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和心脾两虚证的脉图与PSG参数特征。结果:1.两个证型慢性失眠患者中医症状分析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中≥50%的患者出现的症状共计21项,包括4个失眠主症与17个其他症状。失眠主症中,出现率最高的是入睡困难,其次为中途易醒;其他症状中,出现率最高的是醒后疲乏和健忘,其次是口干、急躁易怒、思虑多和头痛。慢性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中≥50%的患者出现的症状共计34项,包括4个失眠主症与30个其他症状。失眠主症中,出现率最高的是早醒,其次为入睡困难;其他症状中,出现率最高的是健忘,其次为醒后疲乏、多梦和注意力不集中。2.三组受试者的脉图参数分析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与正常受试者比较,4参数模型脉图正确区分率为89%,双手6部脉中共有20个脉图参数参与了分类,包括2个脉位参数、7个时域参数和11个频域参数,约占总参数的10.4%,累计贡献次数为80次,其中左寸脉贡献最多,6个参数参与分类,贡献达到26次,占比为32%;其次是左关脉,3个参数参与分类,贡献16次,占比为20%;右尺脉虽然只有1个参数参与分类,但贡献达到15次,占比为19%;左尺脉有3个参数参与分类,右寸脉有4个参数参与分类,贡献均为8次,各占比10%;右关脉3个参数参与分类,贡献最少,为7次,占比为9%。两组人群的脉位均值比较,结果显示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脉位比正常人群沉。慢性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与正常受试者比较,4参数模型脉图正确区分率为88%,双手6部脉中共有16个脉图参数参与了分类,包括1个时域参数和15个频域参数,约占总参数的8.3%,累计贡献次数为80次,其中两尺脉贡献最多,左尺脉有5个参数参与分类,右尺脉有2个参数参与分类,但贡献均达到26次,各占比33%;其次是左关脉,6个参数参与分类,贡献22次,占比为27%;右寸脉有3个参数参与分类,贡献为6次,占比为7%;左寸脉与右关脉的参数未参与分类。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与心脾两虚证患者比较,4参数模型脉图的正确区分率为94%,双手6部脉中共有17个脉图参数参与了分类,包括8个时域参数和9个频域参数,约占总参数的8.8%,累计贡献次数为80次,其中左关脉贡献最多,4个参数参与分类,贡献达到30次,占比为37%;其次是左尺脉,4个参数参与分类,贡献达23次,占比为29%;右寸脉有3个参数参与分类,贡献18次,占比为23%;左寸脉有5个参数参与分类,贡献7次,占比为8%;右尺脉仅有1个参数参与分类,贡献2次,占比为3%;右关脉的参数未参与分类。3.三组受试者的PSG参数分析对三组受试者的21项PSG参数进行比较,发现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清醒(Wakefulness,W)期、入睡后清醒时间(Wake after sleep onset,WASO)、非快速眼球运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2期(N2期)、非快速眼球运动3期(N3期)、N2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N2%)、N3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N3%)、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期、R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R%)、觉醒次数、觉醒指数等12项参数具有统计学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TST、SE、W期、WASO、R期、R%这6项参数,仅在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与正常受试者间、慢性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与正常受试者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具体表现为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和心脾两虚证患者的TST、SE、R期、R%都小于正常受试者,而W期、WASO都大于正常受试者,说明慢性失眠患者较正常人TST、R期、R%减少,SE降低,W期、WASO增加;N2期、N3期、N2%、N3%、觉醒次数与觉醒指数这6项参数,仅在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和心脾两虚证患者间、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与正常受试者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具体表现为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的N2期、N2%小于慢性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与正常受试者,N3期、N3%、觉醒次数与觉醒指数大于慢性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与正常受试者,说明肝郁化火证患者N2期、N2%减少,N3期、觉醒次数与觉醒指数增加。结论:1.脉图参数对慢性失眠患者区分的准确度较高两组慢性失眠患者与正常人群的脉图正确区分率≥88%,提示脉图参数能对慢性失眠患者与正常人群进行分类,且区分的准确度较高。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与慢性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间的脉图区分率(94%),高于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与正常受试者的脉图区分率(89%)、慢性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与正常受试者的脉图区分率(88%),提示脉图参数对慢性失眠患者不同证型间的区分度可能更高。2.PSG参数能为慢性失眠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信息慢性失眠两个证型患者与正常人群比较,具有TST、R期、R%减少,SE降低,W期、WASO增加的特点,可作为诊断慢性失眠的客观指标。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与慢性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比较,N2期、N3期、N2%、N3%、觉醒次数与觉醒指数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PSG参数能为慢性失眠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信息。3.脉图参数对慢性失眠的中医辨证提供了有用的客观信息慢性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与正常人群分类的脉图入选参数显示左寸脉贡献最多、左关脉居其次,说明心和肝的影响较大。慢性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与正常人群分类的脉图入选参数显示两尺脉贡献最多、左关脉居其次,说明肾和肝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提示脉图参数对慢性失眠的中医辨证提供了有用的客观信息,能为慢性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其他文献
目前,癌症严重影响世界人民的健康,在我国,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探索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领域之一。与肺癌发病相关的靶点和通路众多,中医药在治疗肺癌有其特有的优势,本研究通过门诊处方筛选出朴炳奎教授治疗肺癌的高频药对,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高频药对治疗肺癌的靶点及作用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进行初步验证,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肺癌机制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分
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高达3.6亿,预估未来五年时间,其患病人数会增加1亿,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中国支气管哮喘患病人数大约为3000万左右,该数字还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中,西药主要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能药物为主,但部分患者经过常规西医治疗未能从根本上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导致该病极易复发。中医认为,“郁”是支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日益成熟,但仍存在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再灌注心律失常、无复流现象、药物耐药性等问题。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中药复方活血温通方具有减少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但由于中药复方治疗心肌梗死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上述研究只是该方作用机制的一部分,其药理
目的研究双参宁心胶囊(SSNX)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作用,从 PINK1/Parkin 通路揭示其调控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保护MIRI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双参宁心胶囊对小型猪MIRI的保护作用研究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分组与给药雄性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SSNX预防治疗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损伤反应是CHD主流发病机制学说,即内皮损伤与脂质积聚导致动脉壁慢性炎症反应形成粥样斑块。免疫炎症在AS的起始、进展、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过往的研究大都集
童年时期的压力或创伤经历是成年后发生各种精神和躯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些经历包括性虐待,躯体虐待以及情感虐待或忽视等。在我们社会早年不良经历主要是以留守儿童(母婴分离)的形式存在。根据德国一项涵盖各种形式虐待的调查报导中,少儿时期经历至少一种形式虐待的青年人大约占比27.7%,23.7%的受访者报告了两种形式的虐待,16.6%的受访者报告了三种或更多种形式的虐待。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
研究目的初步评价针刺缓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8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针刺组和假针刺组。两组取穴均为双侧肾俞、大肠俞、委中、承山、太溪,针刺组直刺大肠俞50mm-70mm,针灸师操作有突破感,患者自感局部酸麻胀、有向腿足部放射的触电感;除此之外的穴位均直刺0.5-1寸,行提插捻转手法3次。假针刺
目的:通过调查伴冠心病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单纯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中医症状、证素分布和临床资料方面的特点,探讨糖尿病肾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心肾同治理论提供证候学基础。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了 102例伴或不伴冠心病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和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分布情况、证素分布特点和临床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1.一般资料糖尿病肾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临床常见的炎症性脊柱关节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慢性炎症为主要特点,也可累及外周关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多系统损伤。本病常累及脑、体力劳动处于最佳状态的青年男性,晚期出现脊柱强直畸形,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炎症是AS病理变化的始动环节,炎症一旦发生,将引起AS患者病理性新骨形成,使病理改变进入不可逆期,最终致残。因此,
研究一周婉瑜教授从络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经验挖掘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周婉瑜教授从络治疗葡萄膜炎的用药规律,挖掘治疗葡萄膜炎的核心方,并对其临床经验进行详细探讨。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纳、排标准筛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周婉瑜教授门诊治疗的葡萄膜炎的病例资料,汇总患者信息、辨证分型、处方用药、药物剂量等,建立入组病例资料数据库。将病例资料中中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