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上帝形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carm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川龙之介受到所处时代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影响,对基督教从艺术层面的了解到产生艺术创造的兴趣,写作了数十篇的“切支丹”题材作品。基督教因素对于分析芥川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无可回避,并具体的体现在其所创作的“切支丹物”中。“上帝”形象作为基督教文化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形象载体,也就必然成为研究芥川基督教思想的关键内容和切入口。笔者试图将芥川笔下的“上帝”同西方传统基督教义中的“上帝”形象进行对比,对其特点进行分析。通过文本细读,根据作品中“上帝”形象对情节产生的作用、影响,总结其中的共同点,将芥川作品中的“上帝”形象分为两类:一是在作品中上帝全程充当旁观者的角色,隐身于故事情节、人物行为之外。在这种“上帝”形象中,上帝常借由旁白或人物对话来体现其意图。如《烟草与魔鬼》、《基督徒之死》、《路西法》、《邪宗门》、《阿吟》。这类形象大多与芥川对基督教的审视心态有关,表现出对基督教复杂矛盾的心情。二是在作品中作为参与者的“上帝”形象,与之前的隐身于作品背后的上帝相反,他们虽同样未直接现身对故事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借由传教士、耶稣、殉教者的对话、行为令“上帝”形象完整、丰满。体现芥川对基督教态度的理解变化过程,是其宗教观的体现。具体反映在《尾形了斋备忘录》、《浪迹天涯的犹太人》、《众神的微笑》中。西方基督教传统中的“上帝”形象具有多样性和多重意义。笔者根据其主要属性将其分为:上帝是父、全知全能的造物主、正义的维护者以及具有同知同感的人性投射主体。基督教流传至日本后,出现了独特地的传播和演变过程,代表西方文化的基督教同日本本土传统思想融合之后,产生了与儒家相结合的人为上帝之子的上帝观,以及同武士道相结合而产生的基于上帝的孝道,包括后来出现了“基督教社会主义”流派。二战结束后,巴特神学一度占据主流,之后的“上帝之痛苦”说开启了日本国内对基督教的独立思考。芥川作品中塑造的“上帝”形象较之西方基督教传统中的“上帝”形象有继承,也有创新。对上帝之威、赏罚分明的描写,全知全能属性的展现以及对上帝和殉教者关系的偏爱,这都体现了对传统“上帝”形象的继承之处。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芥川作品中的“上帝”形象具有两大创新点:一是借由对“上帝”的取舍体现对东西方文化间的冲撞。二是在辩证思维下对上帝形象进行超越民族、宗教的再创造。最后,笔者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原理对芥川塑造的“上帝”形象进行分析,从变异性和综合性的角度着眼,总结出芥川笔下不同的“上帝”形象形成的主导因素,进而归纳该形象的整体特色。
其他文献
本文以韦普赖斯—洛帕金法公式为理论依据,经推导获得TTI值计算公式。采用BASIC语言拟编程序,在PC—1500计算机实现编绘沉积埋藏史曲线和进入油气热演化各阶段的深度、时间、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和"基本人际状态"理论分析日本人的交换模式,指出日本人的交换关系不是交易型交换,而是一种互酬式交换,即附带了信用、服从、地位、崇拜等情感价值的"等
<正> 1984年冬,我馆在配合安阳钢铁公司第四生活区的基建过程中,发掘了一座殷代墓葬(编号为AQSM269)。墓葬位于铁西区戚家庄东南约300米处,北距梅园庄约1公里,该墓规模较大,
利用SFA方法,在估计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变量的同时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发现在根据知识生产函数所选定的固定变量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呈现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互联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也对和谐社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在不断增强,从整体来看,经理人薪酬应该随同企业效益的增长而增加。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乏另一种现象,当企业业绩下降
近年来我国已经把吸毒人群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干预对象之一,然而现状不容乐观,吸毒人群传播艾滋病的风险远未得到有效控制。探讨影响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认同和接纳
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质是持续改进和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不断提高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在对企业管理创新特点和精益六西格玛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精益六西格玛是实现企业
以理清病虫害综合防治思路为重点,准确定位防治目标,以减少病虫危害为目的,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以更新烟农病虫害综合防治理念为手段,逐级搞好各种形式技术培训,旨在为烤烟
绩效评估对于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保证组织业绩形成与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大部分组织在实施绩效评估时都会存在信息失真现象。本文在系统总结了造成绩效评估信息失真的各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