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植物拟南基因组中新基因的研究以及新基因起源源泉的探索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eng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一种原始的材料,由于其产生时间短、保留了大量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可以提供给人们基因进化的早期结构、序列信息,有助于推断基因起源机制及进化力,所以,通过对新基因起源的研究,能更好的理解基因形成和固定机理。  新基因进化模式在动物中研究的较为广泛、透彻,2010年,Kaessmann等总结并提出了“out-of-testis”的假说[1]。与动物相较而言,植物新基因起源与进化的研究较少,尽管有零星的研究鉴别出一些新基因,他们也只是对个别植物新基因的挖掘及研究,新基因在植物中主要产生、进化发生在哪个组织、发育阶段还尚未清楚。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探讨拟南芥新基因的起源。在第二章,我们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系统地挖掘到了拟南芥基因组中的新基因,包括1527个孤儿基因(orphan gene)和562个年轻的重复基因(youngduplicated gene),这些新基因的数目远远超过以前的研究预测。与此同时,利用从Weigel World获得的拟南芥基因表达数据,通过Protein Historian、WGCNA和gplots等方法,最终探索到了拟南芥新基因的起源源泉是成熟花粉(mature pollen)。之后,我们对水稻、果蝇和小鼠等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处理,初步研究得到它们新基因起源源泉是花药(anther)、成熟精巢(adult testes)、睾丸(testis)。这些结论虽然只是初步研究所得,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为理解基因进化过程中,生物表型改变以适应自然环境这一科学问题提供重要认识以及解决途径。  本文从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两个具体问题:1)在基因组水平系统性地挖掘拟南芥的新基因,包括从头合成起源新基因和年轻的重复基因;2)探讨不同生物中新基因的起源源泉。通过对这些新基因以及新基因起源源泉的阐述,总结在基因组时代,运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究新基因及其起源的基本研究思路和研究策略。展望在基因组时代背景下,利用各种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探讨基因起源和进化的一般规律以及物种形成、进化与分子进化的关系等生物学问题。
其他文献
该研究发现了裸子植物果树银杏雄花芽和被子植物果树花芽形态分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别,填补了银杏发育过程中,雄花芽形态分化这一空白;据该论文实验结果看出ABA、CTKs、spd、p
捕食线虫真菌是一个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群体。这些真菌能够从营养菌丝中诱导特化出捕食器官,如粘性菌网、黏性球和收缩环等,捕捉线虫,然后从他们的猎物线虫中吸收营
第一部分APM1、ARL15及CDH13基因多态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生中扮演重要作用。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全基因
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为荨麻科(Urticaceae)苎麻属(Boehmeria)中多年生、宿根性的草本植物,素有“中国草”之称,是中国传统的优势特产纤维作物。苎麻是无性繁殖为主的
该研究是在该实验室以前数值人类的基础上,从新疆东湾、乌兰乌苏、石河子种植大豆的土样中新分离了新疆快生大豆根瘤菌菌株34株,与Sinorhizobium属中其它种的模式蓖 株和一些
苎麻(Boehmeria nivea(L.) Gaud.)为荨麻科(Urticaceae)、苎麻属(BoehmeriaJacq)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是我国特有的天然优良纤维作物,也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在
为了抵抗马铃薯卷叶病毒对马铃薯作物的损害,访文对转基因马铃薯进行了实验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先进的电力电子装置被应用到电力系统。因此,在实际的电网运行中,这些电力电子装置能否完整地实现其应有功能,就自然
该课题以本实验室分离的PRV鄂A株为研究材料,对gG基因开展了克隆、序列分析以及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对gG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发现鄂A株与Rice株有突变,两种不同长度gG基因片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是原产和仅分布于中国的新兴果树,迄今,其生理学研究尚不深入.为了探索刺梨的水分生理特征,采用土壤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刺梨对干旱胁迫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