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上海电影研究(1937-1945)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xia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文以载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于是在那特殊的年代,绘画、檄文、电影、歌曲等成为爱国仁人志士抒发爱国情怀、宣传抗日方针、痛斥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和卖国贼的抗敌救国的手段,手中的画笔、电影的镜头、传唱的歌曲等便成为重要的抗日武器。电影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理所当然地担当起抗日宣传、鼓舞民众士气的重要职责。与绘画、诗歌、歌曲等其他艺术形式相比,电影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其制作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对科技、物质、社会文化氛围和创作人员的艺术思想有着较高的依赖。因此,当抗日战争爆发,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社会文化业受到的冲击与打击,电影首当其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电影对其生存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敏感,电影业的生存状态也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环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上海地区的抗日斗争史作为全民族抗日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电影业发展的曲折道路折射着抗战时期上海的社会环境变幻,解读上海电影业的发展就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分四个章节对抗战时期的上海电影作一个基本评价和概括。第一章概述了上海与电影的历史渊源,并依照时局的趋势对抗战时期上海电影进行分类,分为“孤岛”时期的上海电影和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第二章是对“孤岛”时期上海电影的论述。包括对电影业的生存环境的考察,对电影内容、特点和社会影响等的评述,并对这个时期上海电影的局限性作了批评分析。第三章是对沦陷时期上海电影业出现的反动逆流――日伪电影的分析与批判,并指出对日伪电影研究的意义所在。最后得出抗战时期上海电影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结论。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张扬创新能力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创新能力将作为人才的核心标志,教育工作者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教学活动,研究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本论文在阐明了选题的背景,综述了该课题的研究情况下,叙述了有关的生物油和微生物降解方面的基础知识。许多研究表明微生物在油类降解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论文进行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的腹腔镜手术基本技术的培训方法。方法将实验对象分3组,每组10名。空白组:无腹腔镜基础,不参与模拟训练;实验组:参与腹腔镜模拟训练,其中甲组:无腹腔镜基础
目的探讨艾力达(盐酸伐地那非)上市以来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旨在对临床规范用药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查阅WHO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检索并分析比较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既是原作文本能动的读者,又是其创造性的译语文本的再现者。是译者架起了连接两种文化的桥梁,并确保原作仍能存活的可能性。但译者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
全民所有制建筑装饰施工企业,存在着由于体制问题引起的多种弊端。当前国家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市场机制的完善、加入世贸组织等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第三个利润源泉”正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并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相对落后,如何在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变的需求的同时,
为了提高潮汐交通道路的安全度,基于南京市虎踞路调查的交通数据,分析其潮汐交通特性,针对潮汐路段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在可变车道内,分析车辆的速度、道路宽度以及汽车转弯半
传统的修辞观认为隐喻是典型的修辞格,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技巧。隐喻被当作比喻的一种类别来研究。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莱考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