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山西中部城镇地理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724458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是人类聚落的高级形式。近代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山西的城镇也发生着变化。作为区域政治经济中心的山西中部地区,其城镇发展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了解山西城镇的近代化和近代的山西城镇化过程,认识城镇布局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而为当前和今后解决区域城镇群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地方成史资料,运用历史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结合山西中部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着重分析了近代时期山西中部地区城镇发展的空间分布和等级结构,进而又围绕城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职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期望能够对近代以来,山西中部地区城镇的发展和变化的原因、规律有所揭示。  本文内容共设置五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对山西中部地区城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  第二章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两方面介绍了近代时期山西中部地区城镇发展的基础条件。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水源和土地,为农业社会城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随着城市近代化进程,交通与工业等社会经济条件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三章通过清代和民国时期不同地区城镇数目的统计来分析其分布的空间特点以及等级结构的构成。得出清代平原地区城镇的分布密度反而小于山地,以及民国时期,城镇数量的变化不大,但有些县份,城镇的数量因“城镇化过程”不增反减的结论并进行原因分析;清代划分县的等级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到民国时期,县的等级划分虽然也存在着政治上的考虑,但已经有了对经济因素的重视。  第四章引用大量史料,对山西中部地区城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职能进行分析。  最后为结论。
其他文献
公众参与一直是城市规划领域的热点议题,它不仅仅能够影响城市规划项目的决策过程和实施结果,它涉及社会公平性,是民主社会的标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市民社会的逐渐
当我翻阅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新版本《毛泽东诗词集》的时候,引起我注意的,就是附录里增加了其他版本没有的《对毛泽东诗词中若干诗句的解释》一文。书中注释说,1963年
The thesis topic is land cover mapping using 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iques.ASTER data with 14 spectral bands including f
当前,遥感技术已当之无愧地成为获取地球信息的“主角”。然而,由于环境干扰、信息获取设备和处理设备的限制,遥感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并将最终导致遥感影像的不
绿洲是维系干旱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场所,并与荒漠形成了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而荒漠与绿洲之间的植被带即过渡带则最为敏感、完整地记录了这两大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
该文首先对国内外旅游信息化进程作了回顾与展望,选择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DIS)作为旅游业与信息化的结合方式.然后立足于入境旅游市场,以无锡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来锡
数字城市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和城市信息资源的复杂适应性系统.数字城市的建设,在构造基础城市空间信息框架的同时,亟需构建一个灵活、易扩展、可重用、开放性的信息服务平台.该
论文以北京市密云县为研究区,以Landsat TM5影像为数据源,提取了不同窗口的纹理信息,同时结合样地调查数据及地形因子对研究区针叶林蓄积量进行反演,并筛选出蓄积量反演最优
该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范畴和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并介绍该文的研究主旨、对象和内容.第二章从城市群空间结构理论探讨入手,剖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近年来,在中共党史学研究方面出现了一些重要成果,诸如王仲清主编的《中共党史学概论》,张静如、唐曼珍主编的《中共党史学史》以及一些有分量的论文,在中共党史学的一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