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疏松症MR图像配准及白质区域静脉分割研究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lig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目前,对LA的诊断除行为测试量表外,影像学如MR图像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临床研究发现,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和进展与脑白质区域的静脉扩张具有相关性。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将有助于了解LA发病机制,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临床上对LA疾病中静脉扩张程度的判断主要依靠医生对MR图像的主观判断和估计,缺乏客的观量化评价标准,易造成误诊。因此从图像处理学角度对LA病变MR图像中静脉进行分割和量化分析,对于LA的诊断和预后有很重要的意义。LA疾病脑部磁共振T1图像脑组织结构清晰、白质区域明显,但不能显示静脉细节信息;而相位图像静脉细节信息清晰(但脑组织结构和白质区域轮廓却不能清楚显示),因此,两种图像对于信息的显示有一定的互补性。本文以LA疾病MR图像中白质区域静脉的分割和量化分析为研究目标,应用图像处理学方法,基于T1图像和相位图像具有互补性的特点,进行了脑白质疏松症病人脑部MR图像配准和静脉分割的初步研究。将T1图像和相位图像进行配准,并分割出脑白质区域,对其中的静脉进行了提取和量化工作。研究内容有:1、介绍了医学MR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作为本文的基础知识,扼要说明了医学MR图像配准的概念、过程和方法;介绍了医学MR图像的分割知识,对图像分割算法进行了分类描述。2、T1图像和相位图像配准:首先对两幅图像进行了线性滤波去噪的预处理;然后分别介绍了基于点、基于灰度的互相关和基于灰度最大互信息三种配准方法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对T1图像和相位图像进行了配准,使其达到了空间上的一致;最后对三种方法的配准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基于灰度的最大互信息配准方法的可行性。3、T1图像白质区域的分割:首先根据T1图像的特点,利用形态学处理方法对T1图像进行预处理,去除颅骨部分信息;然后,在介绍了K均值聚类分割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密度的K均值聚类图像分割方法对白质区域轮廓进行了提取;最后,对分割后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基于密度的K均值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的有效性。4、相位图像白质区域静脉分割及量化:首先,通过空间映射得到了白质区域的静脉信息。然后,利用形态学高帽-低帽变换方法对相位图像白质区域进行预处理,增强图像对比度,突出静脉细节信息;然后使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均衡化后的直方图去噪,以去除无用信息;去噪完成后,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多阈值分割方法对白质区域静脉进行分割;最后,对分割出的静脉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得到静脉所占白质区域的面积比例。
其他文献
超声成像具有无损伤成像、实时动态成像、成像系统简洁等诸多优点,在远程医疗和战地医疗等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功耗的降低使得掌上超声成像系统的实现成为可能。目前掌上超声成像系统正朝着无线化和人机交互友好化两个方向发展,国内掌上超声成像系统发展迅速,但前端系统的独立自主设计与实现技术仍然薄弱。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对掌上超声成像系统的前端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在降低超声成像设备成本的同时
压缩感知理论基于信号的稀疏性或可压缩性,在信号采样的同时进行压缩,可通过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率的采样数据准确重建原始信号,真正实现了直接高效的“信息获取”。压缩感知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直升机因其具有的独特飞行特性、体积小、质量轻、造价低等特点,在军民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自主飞控系统控制下能够完成固定翼飞行器无法胜任
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高非线性,强耦合、快时变和不确定性严重等特性,其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复杂且难于实现的,因此高超声速飞行器姿态控制方法的研究成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和
一直以来,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灾害天气更是严重影响人类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所以,灾害天气的准确预报能有效避免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灾害天气的准确识别与跟踪成了
随着网络系统的应用不断的深入到人们工作的方方面面,高精度网络时钟同步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众多的网络时钟同步协议中,同步精度最高的IEEE 1588协议更是具有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玻璃瓶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我国制瓶机行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生产水平低以及产品质量差等状况。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改进制瓶机生产技术已成
随着近代商品包装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商品包装的外观、色调及画面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工艺、机械等因素,在印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如漏印、飞墨、污点、字符局部或
过程监测技术的出现是工业过程趋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志,作为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其不可或缺性日益凸显。以往朴素的过程监测技术着眼于工业过程机理模型。然而
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法培养软骨组织成为一种趋势。但耳廓缺损修复不仅要形成软骨组织,而且还要尽可能的具有一定的抗水解性、韧性和柔软性,在高强度的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