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灭菌光发酵嗜硫原始红藻处理高氨氮废水联产高蛋白生物质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微藻培养的废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类废水处理的新型生物处理手段,尤其是微藻发酵技术能实现氨氮废水的深度处理,有利于微藻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但发酵体系本身存在微藻细胞对高氨氮的耐受性低、灭菌和无菌运行能耗高、易受生物污染等共性问题。嗜硫原始红藻(Galdieria sulphuraria)是一种来自极端生境的单细胞红藻,具有抗逆性强、代谢方式灵活、生长速度快、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尤其是能耐受极低p H、高温、高氨氮、高盐等极端条件,在处理高氨氮废水联产蛋白饲料原料方面极具开发和应用的潜力。本研究利用高氨氮工业废水兼养(光发酵)培养嗜硫原始红藻,系统研究和优化了非灭菌光发酵培养条件,目标是在无需灭菌或控制无菌条件下通过微藻光发酵实现废水中氨氮的高效去除和生物转化为高蛋白生物质。首先在摇瓶体系中优化了细胞兼养培养的光照条件,随后在5 L光发酵罐中进一步优化了非灭菌体系下的补糖模式、光照调节和p H控制等操作条件,考察了氨氮去除和高蛋白生物质产出的强化效能,并在50 L光发酵罐中进行了非灭菌光发酵工艺的放大验证。最后,通过分析高氨氮工业废水和非灭菌光发酵体系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评估了废水处理体系的生物安全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摇瓶无菌系统中研究了营养模式和光照条件对细胞生长和NH4+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兼养模式比异养模式更适合用于嗜硫原始红藻废水处理体系。提高光强能促进细胞生长和NH4+去除,其中在450μmol/m~2/s的光强下,4天内能达到18.07 g/L的生物量浓度,NH4+去除速率达到450 mg/L/d的最大值。阶梯式调光强能有效提高NH4+去除速率和生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当光强由200μmol/m~2/s(第0~3天)提升至450μmol/m~2/s(第3~6天)时,NH4+去除速率、生物质中蛋白质和藻胆蛋白(PBP)含量分别为447mg/L/d、53.35%DW和50.14 mg/g。研究还发现,红光能促进细胞生长和NH4+去除,蓝光则促进蛋白质和PBP的合成,而红蓝混合光兼具红光和蓝光的优点,采用优化后的红蓝混合光(红:绿:蓝=72.5:11.6:15.9)培养时,生物量浓度、NH4+去除速率、蛋白质和PBP含量分别达到23.20 g/L、350 mg/L/d、44.34%DW和11.63 mg/g。2.在5 L外光照发酵罐中进行了非灭菌的补料分批培养,系统探究了间歇和连续流加的补糖模式、阶梯式调光强、光质以及p H控制点对细胞生长、NH4+去除以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流加补糖(C/N为2.5~5.0)、阶梯式调光强(300μmol/m~2/s提高至900μmol/m~2/s)、采用白光光谱和控制p H为2.0的条件下,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浓度可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37×10~9 cells/m L和81.95 g/L;NH4+去除速率最高能达到2215mg/L/d,是优化前的2.89倍;蛋白质、PBP和藻蓝蛋白(PC)含量分别达到41.12%DW、8.20 mg/g和5.64 mg/g。3.在50 L内光照发酵罐中对非灭菌光发酵优化工艺进行放大验证其可行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50 L内光照发酵可强化细胞生长和NH4+去除能力。培养7天结束时细胞密度、生物量浓度和产率以及NH4+去除速率最高值分别达到2.98×10~9 cells/m L、74.50g/L、30.27 g/L/d和3280 mg/L/d,藻粉中蛋白质、PBP和PC含量分别为44.84%DW、3.17 mg/g和1.73 mg/g。比较表明,50 L内光照发酵体系中生物量产率和NH4+去除速率显著高于5 L外光照发酵体系(p<0.05),能实现工业废水中高氨氮的高效去除并联产高蛋白生物质,其效率远远优于现有报道的基于微藻培养的废水处理体系,但不适合用于藻胆蛋白的生产。将嗜硫原始红藻添加到饲料中饲喂蛋鸡,蛋鸡的生长状态正常,鸡蛋的营养价值得到提高。4.系统分析了高氨氮工业废水和非灭菌光发酵体系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兼养培养结束后5 L和50 L非灭菌光发酵体系的出水中OTU数目大幅度减少,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降低,表明非灭菌光发酵体系能抑制各类微生物的生长。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是原废水和非灭菌光发酵出水中的三大微生物门类。在属水平上,原废水中涅瓦菌属(Nevskia)、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是优势菌属;非灭菌光发酵体系的出水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雷尔氏菌属(Ralstonia)是优势菌属。出水中未检出埃希氏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说明非灭菌光发酵体系的生物安全性风险很低。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水平和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天然无害、环保高效的蛋白基Pickering稳定剂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关于蛋白基颗粒作为Pickering稳定剂的构效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蛋白基颗粒的构象与其乳化效率和乳液稳定性的关系具有探索的必要。课题组发现,大豆蛋白通过不同途径(如加热、糖基化、乙醇诱导、尿素诱导等)制备的蛋白基颗粒具有作为Pickering稳定剂的潜力,尤其能够更
学位
真空冷却以其高冷却效率的特点在食用菌采后冷却应用中具有突出的优势。但真空冷却实现对产品的冷却是依赖于产品本身的水分迁移,这必然引起产品的水分流失,且水分迁移是影响真空冷却的产品后续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目前,低场核磁共振(LF-NMR/MRI)作为无损检测水分迁移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然而将其应用于真空冷却过程中的水分迁移特性的原位观测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以白玉菇为实验材料,通过LF-N
学位
在高温多湿的生产、贮运条件下,芒果易受到多种病原真菌的侵袭感染,引起果实品质下降和市场价值损失。其中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芒果炭疽病是最为严重的采后病害之一,严重限制了芒果的长期贮藏和远距离销售。低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加工技术,近年来在食品杀菌与保鲜领域发展迅速,在果蔬杀菌保鲜、采后病害防控方面彰显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低温等离子体灭活炭疽菌防控芒果炭疽
学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不仅可以耐受多种抗生素,而且在食品微生物污染事件中广泛存在。因此,亟需寻求一种抗菌剂,既能有效杀灭MRSA,又不会使细菌产生新的耐药性。溶菌酶是一种生物体内存在的抗菌酶,能够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从而杀灭细菌。然而,溶菌酶的最佳活性温度在50℃左右,常温下难以发挥它的最
学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一种小麦等谷物类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对公共健康存在极大的威胁。因此,建立高效、快速、便捷、易于操作且准确性高的DON检测方法对于提高粮食中DON的监测水平、保障公共食品安全、降低经济损失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广泛应用于DON检测的传统方法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样品前处理过程繁琐、费时费力、仪器昂贵等。因此,本课
学位
塑料制品的滥用已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在海洋、水产、人体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的存在,其甚至已经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生物酶降解塑料是绿色可持续的有效手段。本论文以一种聚酯类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为模式底物,开展相关塑料降解酶的设计、表达与应用评价研究。本研究对未来生物酶降解塑料共性技术平台搭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学位
近年来,基于小分子凝胶剂的超分子水凝胶因制备过程简单快速、成胶能力强、结构和功能易调控等优势在水凝胶材料领域备受关注。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是一种天然可食的手性三萜皂苷,在水中会发生等级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及超分子水凝胶,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探究复合不同类型多糖亲水胶体以及具有自凝胶能力的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MC)对GA超分子水
学位
大豆蛋白经酶解后可获得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可溶性大豆肽和伴随产生的大量不溶性多肽聚集体。可溶性大豆肽溶解性高,易消化吸收,可以作为疏水性小分子活性物质的优良输送载体,同时可螯合二价金属离子,提高其在肠道中的吸收利用率。相对于酪蛋白磷酸肽在商业化补钙产品中的广泛应用,植物来源的大豆肽钙螯合物作为新型钙补充剂受到广泛关注,但其钙结合和促钙吸收能力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豆肽的应用。此外,作为酶解副产物的不
学位
馒头是我国传统的蒸煮面制品,其品质的好坏与原料小麦粉的质量息息相关,而我国用于生产高品质面制品的优质高筋小麦供给紧张,导致馒头的品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口感粗糙或质地较硬等。因此,可以采用改良剂对小麦粉进行处理以满足人们对于优质馒头的需求。目前常用的改良剂中,传统改良剂乳化剂和亲水胶体对面制品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但其作用随不同面制品而异。酶制剂具有安全绿色、特异型好等优点,近年来成为国内外面制品改良
学位
磷脂酶D(EC 3.1.4.4)是用于磷脂改性的重要工具酶之一,在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开展磷脂酶D的挖掘及酶学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基因挖掘获得一种海洋Moritella sp.JT01磷脂酶D(Ms PLD),对其进行了原核重组表达和酶学性质研究,并发现其在催化合成磷脂酸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尝试对Ms PLD的三维结构进行解析,进一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