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与日俱增、“垃圾围城”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有效改善相关管理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议题。在实践中,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一直由政府主导供给,在这一过程中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改进传统僵化的政府管理模式,构建适合国情的现代化治理模式成为必然要求。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共治理理论以独有的价值魅力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其通过多元主体协商合作实现公共事务良好治理的基本理念为当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参照。  本文以公共治理为研究视角,在阐述公共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手段和治理效果”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治理分析框架。根据此框架,本文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进行案例分析。作为一个典型城市,北京市经过环卫服务市场化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逐渐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市场主体为辅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制。在垃圾减量、分类的宣传和技术投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生活垃圾转运和处理设施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定程度上体现当今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发展方向。但是从总体来看,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治理目标方面,“三化”目标概念不清、首要目标不合时宜;治理主体方面,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政府主体职责不明确;治理客体方面,城市生活垃圾内涵没有厘清、可回收垃圾和餐厨垃圾不受重视;治理手段方面,法律制度缺乏操作性、处理设施结构不合理;治理效果方面,源头分类收效甚微、中间收运效果欠佳、末端无害化处理有待提高。  本研究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基本思路----“双轨—三段—多元”治理模式,即在原生垃圾收集处置和再生垃圾回收利用的双轨体系下,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对源头产生、中间收运、末端处理等三段过程中的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系统治理。在此指导下,基于五方面问题对治理建议进行重新整合,提出以下具体治理路径:通过界定“三化”目标、确定资源化为首要目标、增加人性化目标来明确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目标,建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双轨制、调整城市政府管理机构和职责来改革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建立合作治理机制和系统化运作流程、实行执行与监督一体化操作机制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运行机制,设计源头产生、中间收运和末端处理的评价指标来构建城市生活垃圾评价体系。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羽毛球运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推广,更重要的是,羽毛球运动成了我国当前体育教学事业的教学内容之一。羽毛球运动项目成为我国当前全民运动项目之一,所以国家也非常重视当前青少年羽毛球教学训练开展。我国当前很多教练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运用了多球训练法,但在应用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就多球训练法在青少年羽毛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球训练法;青少
梦想的嫩芽rn月上柳梢头.我卸了妆,换下精致华美的礼服,看着舞台上的流光溢彩渐渐暗淡.当一切喧嚣归于平静,镜子里的自己竞已泪光闪烁.顺着时光的长河逆流而上,如果能遇见当
期刊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不仅拥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武大美丽的校园更是名声在外,被誉为全国最美的大学校园.武大樱花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景致.rn武
期刊
权力清单制度发迹于地方政府实践,发扬于中央政府重视,发展于学术理论研究。从总体上看,权力清单是在职责同构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管同样性质的事权。从
高层建筑目前已经成为了建筑产业的一个主流.高层建筑有着传统建筑所没有的一些优点.因此,高层建筑的数量一直在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之前,一般都会对高
构造节点设计效果对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有较大影响,在具体设计中应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在简要阐述装配式建筑结构优势基础上,分析了构造节点的设
李佳明曾经讨厌过初中时的一个老师.rn柯老师既是生物老师,也是学校生物小组的辅导老师.一直到毕业前一天,李佳明都在为她偏心秦羽的事而讨厌她.rn李佳明和秦羽分别担任学校
期刊
主办:《初中生》编辑部rn联办:湖南教育书店rn承办: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云鹰学校rn主持人尘衣: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一生,谓之人生.从出生到死亡,昆虫也有它们的一生,我们谓
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形结合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具体使用时要考虑因材施教的需要,避免复杂化,合理调整.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好学、乐学,学生的主体性就会得到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