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对滴灌棉田土壤氮库及其组成的影响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新疆棉花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现象普遍。减少氮肥投入和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是新疆滴灌棉花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增强土壤氮素保持能力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在农田土壤固碳保氮方面的巨大潜力备受关注。利用生物炭提高土壤保氮供氮能力,减少氮肥投入对于促进新疆棉花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多年田间定位试验,阐明连续施用生物炭滴灌棉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生物炭对土壤氮库组分的影响,揭示土壤团聚体氮库分布特征,探讨生物炭对土壤氮素保持与供应能力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生物炭提高新疆滴灌棉田土壤氮素保持和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包括多年田间定位试验(2014-2020)和氮肥减施试验(2021)。多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碳、氮两因素“3×3”试验设计。三个有机碳源处理:(1)对照(CK),(2)施用秸秆(ST),(3)施用生物炭(BC);三个施氮(N)水平分别为0、300、450 kg hm-2(分别用N0、N300、N450表示)。在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开展氮肥减施试验,设6个处理:(1)不施氮肥(N0),(2)常规施氮(N300),(3)秸秆+常规氮肥(N300+ST),(4)生物炭+常规氮肥(N300+BC),(5)秸秆+氮肥减施20%(N240+ST),(6)生物炭+氮肥减施20%(N240+BC)。结果:(1)连续施用生物炭(BC)和秸秆(ST)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BC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ST处理。试验第7年(2020年),BC和ST处理土壤有机碳较CK分别提高58.6%~63.3%和33.3%~36.4%。在不施氮肥条件下(N0),ST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施氮肥条件下(N300和N450),试验前3年,ST处理土壤全氮含量与BC差异较小;试验第7年,BC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较ST和CK分别增加4.0%~4.7%和42.6~46.04%。在N0水平下,ST和BC处理均提高了土壤碳氮比;N300和N450水平,ST处理土壤碳/氮比显著降低,而BC处理显著增加。(2)在一个灌水施肥周期(7 d),BC和ST处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棉花生长中后期(花铃期-吐絮期),BC处理土壤硝态氮显著高于ST和CK。BC和ST处理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无差异,均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提高38.6%和29.9%。三种土壤活性有机氮组分含量均表现为BC>ST>CK。BC处理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量氮、土壤颗粒有机氮较ST和CK处理分别增加21.5%和45.7%、26.3%和31.6%、22.8%和41.2%。(3)生物炭(BC)和秸秆(ST)显著提高土壤酸解氮和非酸解氮含量,且BC显著高于ST处理。BC处理酸解氮、非酸解氮较秸秆和对照处理分别增加4.4%、18.8%和24.7%、44.6%。ST处理土壤酸解氨基酸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生物炭和对照;而BC处理土壤酸解氨态氮、氨基糖态氮和未知态氮含量均最高。(4)BC和ST均显著提高土壤>0.25 mm团聚体,且生物炭效果更显著。BC处理土壤各级团聚体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ST和CK,较CK提高23.64%~37.84%。与CK相比,BC和ST处理各级团聚体酸解氮和非酸解氮含量均显著增加,且0.053-0.25 mm团聚体酸解氮和非酸解氮含量的增幅最大。BC和ST处理土壤团聚体酸解氮各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酸解氨基酸态氮和酸解氨态氮含量在<0.25 mm团聚体的增幅最大,氨基糖态氮和酸解未知态氮在>0.25 mm团聚体增加最多。(5)常规施氮水平下(N300),生物炭和秸秆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N300+BC和N300+ST处理棉花产量较N300处理分别增加20.5%和16.7%,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7.2和7.1个百分点。N240+ST处理棉花产量与N300无显著差异,N240+BC处理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率用较N300分别提高10.1%和20.5个百分点。结论:多年连续施用生物炭(配施氮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秸秆配施氮肥会降低土壤碳氮比,而生物炭配施氮肥显著增加土壤碳氮比。生物炭可增加土壤无机氮和活性有机氮含量,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同时,生物炭显著增加土壤>0.25 mm团聚体和土壤非酸解氮含量;并提高酸解氨基糖态氮和酸解未知态氮,尤其是>0.25 mm团聚体中的含量,增强土壤有机氮的稳定性。氮肥减施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配合氮肥减施20%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因此,生物炭可以增加滴灌棉田土壤氮库容量,提高土壤氮素供应和保持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5G大时代的到来以及近年来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互联网+农村”模式日益兴起,众多“三农”自媒体创作短视频逐渐走红。“三农”自媒体作为新时代新农村发展的助推器,有利于鞭策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重构,助力乡村政治治理,促进农村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城乡及产业壁垒,在推动脱贫攻坚和农村振兴方面更是功不可没。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不成熟以及农村自媒体自身的不规范,其最大潜
期刊
目前我国对于举重的运动学研究大多在抓举范畴,挺举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我国运动员挺举成功率较抓举低,故亟需对挺举技术进行分析,提高挺举成功率。本研究对山西省男子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进行运动学诊断,有利于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为今后山西省举重运动员挺举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采用三维定点定焦录像测量法和三维录像解析法。在举重台上放置PEAK三维框架,在举重台左右前方架设两台型号为SONY DCR-
学位
学位
体育健康认知是学生通过系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和课外体育健康实践等,个体思维主观能动地对体育、运动健康等相关内容进行理解、编码、内化加工,并形成一套与个体价值观念相匹配的模型的过程。其不仅对学生认识、接触、适应、习得体育技术和体育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还有助于引领课程内容的优化与改善,检验教学目标落实,促进评价反馈改进教学方式的设计,完善和建构初中生体育健康认知系统框架。文章通过自制PHCS
学位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直是古今社会的选才标准。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再满足于有技术技能,更要有“德”。中职教育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打牢基础,稳定根基,才有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才能够实现职教强国的愿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建设者,而“高素质”是强调人才的
学位
老年性聋是全世界发病率第三的老年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生发展具有隐匿性及渐进性的听力行为特点,其防治在于早期发现,听力筛查是关键。基于此,本文介绍老年听力筛查的方式方法,并就听力筛查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并阐述“两步法听力筛查模式和助听器分级干预路径”筛查策略,旨在为制定老年人群听力健康相关干预和医疗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以油系针状焦为原料,在1 500~3 000℃范围内,探索不同石墨化温度对二次颗粒石墨微晶层间距d002、微晶堆砌厚度Lc和微晶基面宽度La等微观结构的演变,揭示了碳原子从二维无序到三维有序排列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化温度的升高,石墨微晶层间距逐渐减小,晶粒尺寸变大,同时石墨微晶的d002与La的倒数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同时研究了不同石墨化温度对二次颗粒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二次颗粒的首次比容
期刊
学位
为改善粗轧R2新辊上机1万t以内的板形游动和打滑问题,研究了3种不同形式辊面氧化膜局部保留的工作辊对粗轧板形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段函数的方法,磨削出3种不同形式的局部氧化膜保留的粗轧工作辊,分别为:上下辊均为半磨削,保留中间氧化膜;上辊为半磨削,下辊为全磨削,上辊保留中间氧化膜;上下辊均保留两肋氧化膜。对比了3种不同形式局部氧化膜保留的工作辊与全磨削工作辊轧制对应的带钢镰刀弯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这3
期刊
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塑形,同时也要铸魂,而其灵魂就是文化建设。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传播符号,不仅在乡村建设中扮演着文化载体的角色,还不断推动着乡村文化的外向型传播。在短视频的赋能之下,乡村文化的传播有了新的路径,其碎片化、门槛低、易操作等特点,使得乡村文化类内容创作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的相关扶植策略也使得传播乡村文化、展示乡村生活类的短视频有了更多的流量与关注。基于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