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晕放电促进水汽凝结和液滴增长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m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电粒子催化降雨是一种用于开发大气水资源的新型人工增雨技术,其催化的核心机理和目标是加速水汽凝结与液滴增长。基于电晕放电的带电粒子催化降雨技术,由于经济、高效等优点,已被国外相关国家初步用于外场催化降雨试验并取得积极进展。国内方面,作为为数不多步入该领域的研究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开展了电晕放电产生带电粒子催化降雨的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发现电晕放电在释放带电粒子时,可促进周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和液滴增长,由于该现象极大可能影响后续催化过程中液滴的增长和演变,所以对成功实现人工催化降雨极为关键。然而,目前关于电晕放电作用下水汽凝结与液滴增长的研究较为匮乏,缺少对该现象系统性的研究及其内部作用机理的解释。因此,本文针对电晕放电如何促进水汽凝结和液滴增长这一关键问题,从理论和实验方面,对放电环境下电荷和电场耦合效应促进水汽凝结和液滴增长作用机理展开分析。首先,针对电晕放电促进水汽凝结微观作用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离子和电场作用下水分子凝结过程进行模拟,分别研究了水汽浓度、离子种类以及电场强度对不同时期水分子凝结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的存在可以有效促进水分子凝结,降低凝结发生所需过饱和度,甚至可在欠饱和条件下促进水分子凝结。电晕放电三种典型产物离子对水分子成核前期的促进作用:SO42->NO3->NH4+。强电场(>1×10~6V/m)对成核前期离子诱导凝结有抑制作用;离子与电场对成核后期的影响与电场强度有关,当电场强度大于1×10~6V/m时,电场对成核后期的凝结起促进作用,且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其次,基于分子运动均方位移统计和提出的离子—液滴质心距离频率分布分析方法,对电场影响离子诱导凝结作用机理予以揭示。成核前期,水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使其被离子捕获的概率减小,导致离子诱导凝结减慢。在成核后期,电场使带电液滴中离子的位置发生偏移,使离子更趋近于液滴表面,从而减弱液相水分子对离子静电场的屏蔽作用,恢复离子与游离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促进纳米级带电液滴在成核后期的凝结增长。基于针电极表面凝水实验与放电促进水汽成核实验对分子模拟结果予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电晕放电可以促进纳米级液滴生成,加速水汽液化过程。随后,基于热力学理论,考虑电荷—水分子偶极矩相互作用,对Kelvin—Thomson方程和带电液滴凝结增长率公式进行修正,基于带电液滴凝结增长时间曲线与平衡条件下带电液滴尺寸与相对湿度关系,分别对过/欠饱和条件下电晕放电促进液滴增长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双电荷离子分别可在临界饱和环境中(S=1)诱导水汽凝结,形成4 nm和8 nm液滴。过饱和环境中,液滴荷电与否对液滴凝结增长几乎无影响,电晕放电促进液滴增长是由于放电向环境中释放离子,诱导水汽凝结形成凝结核,诱发进一步凝结,过饱和水汽条件对液滴增长起决定性作用;欠饱和环境中,电荷促进液滴增长所能达到的尺寸受环境相对湿度制约,电荷单一作用不足以诱导液滴增长至数十微米,电晕放电促进液滴增长归因于电荷与电场增强液滴凝结—碰并协同作用。然后,针对电晕放电促进液滴碰并增长过程,基于流体力学方法,通过对液滴碰撞临界距离与空间静态液滴等效平均距离进行分析,得到镜像电场力对液滴碰并的作用,并通过引入液滴碰撞核函数对液滴碰并增长速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液滴间镜像电场力单一作用不足以触发液滴碰并增长机制,背景电场在液滴碰并增长中起主导作用。碰撞核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背景电场与电荷对促进液滴碰并增长作用显著,以半径为1μm带电液滴和0.1μm的中性液滴对为例,相比无电场和电荷作用下的两中性液滴对,1×10~6V/m电场以及对应场致荷电量可以将液滴碰撞核提升至少7个数量级。最后,针对电晕放电促进空间液滴增长现象,设计搭建不同功能、不同尺寸云室放电实验平台,基于系列实验对电晕放电促进液滴增长宏观规律、作用机理以及相关边界条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放电可在相对湿度大于85%的欠饱和环境中促进液滴增长至32μm。通过对比液滴平均荷电量与欠饱和条件下带电液滴平衡荷电量Qb关系,以及针电极周围液滴运动与离子风流场显微成像分析,验证了电荷与电场增强液滴凝结—碰并增长协同作用机制。此外,通过对不同湿度、不同电压等级放电环境离子浓度进行测量,发现诱导产生16.25μm以上液滴对应空间负离子浓度需达10~6个/cm~3以上。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深入理解电晕放电在催化降雨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进一步发展电晕放电产生带电粒子催化降雨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化学链燃烧(CLC)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化石能源低碳利用方式,目标是将化石燃料完全氧化为CO2和H2O,而化学链气化(CLG)则是实现碳氢燃料的部分氧化,目标产物为合成气(CO、H2等)。对于上述两种不同的化学链过程,氧载体都是影响其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卡脖子”问题。本文从廉价复合氧载体的协同效应和反应调控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着手,开展了以下几个工作:1)基于还原阶段热中性原则确定了复合氧载体的原料配比
学位
目前在平板显示器领域,IGZO-TFT器件有望克服硅基TFT载流子迁移率低、能耗高的缺点。由于IGZO靶材的质量决定了IGZO-TFT器件的性能优良与否,制备高质量的IGZO靶材是IGZO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本文以IGZO靶材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分步共沉淀法制备纳米IGZO粉体增强粉体的烧结活性,分别用冷烧结工艺(CSP)和干压工艺(CP)来制备素坯,对坯体的烧结过程建立了InGaZnO4控制烧
学位
六自由度并联平台具有结构刚度好、承载能力大、控制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军工装备、航天航空、制造业等领域。但它也存在固有的缺点,如工作空间小,容易产生运动干涉和奇异位形等。为克服上述缺点对设计的影响,在有限的排布空间内,通过采用分段组合法分析和穷举法迭代,结合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对结构优化和机构受力展开研究,有效改善了边界条件限制下的机构运动范围、定位精度和变形情况,提高了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综合
期刊
在以船舶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微电网系统,和以风机、泵类负载驱动为代表的交流传动系统中,使用无刷双馈电机可以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的目的。无刷双馈电机利用一个特殊设计的转子完成两个不同极对数的三相磁场的能量交换,进而实现电机的无刷运行。因此无刷双馈电机的气隙磁场形态不同于传统交流同步电机。目前关于无刷双馈电机的转子结构设计与磁场形态分析多采用有限元法,针对电机气隙磁场的静态特征进行分析,而对磁场的时变
学位
过去二十年里,现代电网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和交直流混合输电的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广泛接入、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用户与电网双向更加频繁互动等等。这些变化均使现代电网的结构和运行特性与传统电网大不相同。因此,如何对现代电网实施精细化监视、检测和感知,进行优化调度和控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问题。无疑,这些问题的解决必依赖于高精度的数据采集系统。目前,高精度、
学位
轮毂电机结构简单、控制灵活,是电动汽车的优选驱动方式。但传统的轮毂直驱式电动汽车中,由于电机和轮毂采用紧固连接模式,急起急停时机械冲击和电磁冲击大,造成可靠性降低,舒适感变差,动力品质不合预期。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永磁双稳态电磁离合装置及系统,该装置结构紧凑,控制灵活,能实现电机转子与轮毂之间的可控柔性连接,可望缓解汽车起步和制动时的机械冲击和电磁冲击,实质提升汽车可靠性和舒适感。本文从离合器单元设
学位
本文对粘性流场中碳纳米管薄膜热-声效应进行了热-声全耦合和半耦合的理论建模和分析。区别于传统的薄膜发声结构,碳纳米管薄膜热-声转换通过传热将简谐时变热能传递给流体介质,引起流体介质的膨胀和收缩,直接把热能转换成声能。随着单位面积低比热容材料的工艺和技术日渐成熟,热-声发射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较传统薄膜振动发声和压电材料发声,碳纳米管薄膜热-声转换在高频段会产生平滑的频幅响应。论文首先介绍了热-声效
学位
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实体肿瘤治疗中,然而缺氧实体肿瘤中T细胞浸润不足限制了其抗肿瘤疗效,发展能改善肿瘤组织乏氧、增加T细胞肿瘤浸润的协同治疗策略有望改善PD-1抗体治疗效果。肿瘤疫苗将肿瘤相关抗原传递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并激活T细胞,有效诱导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为改善ICB的治疗效果提供可
学位
生物炭作为一种价格低廉、“负碳排放”、适宜规模推广的环境修复材料,在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用磷酸盐改性生物炭,不仅可以提高其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还可减少磷淋失、提高磷的利用率。本文系统研究了制备温度、生物质原料种类、磷酸盐前驱体类型对富磷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吸附特性的影响机理,深入探讨了富磷生物炭对水体重金属的吸附机制及对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首先研究了制备温度对富磷生
学位
铈掺杂硅酸钇镥(Cerium doped Lutetium Yttrium Silicate,LYSO:Ce)综合性能优异,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中应用最广泛的闪烁晶体材料。由于LYSO:Ce在PET中需求量很大,开发大尺寸LYSO:Ce晶体生长技术意义重大。目前,大尺寸LYSO:Ce生长过程中的控制参数、组分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