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人脸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识别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一种,因其非接触和非强制的特点,在支付、安防、门禁等各种身份认证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人脸识别不需要识别对象的主动配合,因此应用十分方便,且准确性较高,发展和应用前景广阔。随着特定应用场景的逐渐显现,待匹配的人脸图像将来源于普通照相机以外的其他模态,如素描图、近红外图像、三维人脸数据、热红外图像、低分辨率图像等,而注册库中的人脸图像常常是在可见光模态下获取的。非可见光模态的人脸图像与可见光模态人脸图像的匹配过程,称为异质人脸识别,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任务。异质人脸识别算法有两大瓶颈,其一是模态间不同的数据分布使得它们的特征空间存在较大的鸿沟,从而使传统的识别算法失效;其二是现存的异质人脸图像数据库数据量非常有限,易使机器学习算法,尤其是当前性能较好的深度学习算法产生很大程度的过拟合问题。针对这两个难题,本文提出了以下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深度迁移学习方法来解决异质人脸识别中的模态差异及过拟合问题。首先,本文使用了一种基于序级测量方法的深度迁移卷积神经网络(CNN),序级激活函数MFM(Max-Feature-Map)潜在地增强了CNN对异质变化的鲁棒性;其次,利用大规模的可见光人脸数据库对神经网络进行预训练,使得神经网络能够提取一般的人脸特征,为异质数据的训练提供先验;最后,用可见光和近红外域的照片来精调预训练好的深度模型:为了增大训练数据,采取了一种三元组的策略将来自可见光域和非可见光域的人脸数据进行配组,并提出了两种跨域的三元组损失,来约束类内和类间距离,使得小样本的数据库在深度模型上的学习过程成为可能。总的来说,本文提供了异质人脸识别的最新进展,包括相关的数据库、研究方法、实验结果等,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同时,提出一种深度迁移卷积神经网络,能够利用大规模的可见光人脸图像的丰富信息为网络提供先验,同时利用创新的跨模态的三元组扩展小规模的异质数据,提高了异质人脸的识别水平。所提出的方法也能够用于其他的异质识别问题。
其他文献
石油开采行业中注水管理是油田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国内多数注水井在监控管理方面仍然依靠人工巡井,要定期去井口现场采集注水信息和人工调配,而且监测仪器的精度
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逐渐日益突出,老龄人口数量和比例增加,不少老年人因为种种原因腿脚不便,同时社会中还存在为数不少的腿脚残疾人。对于他么来说,行动及代步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轮椅。而目前的普通轮椅面对台阶和楼梯时只能望而却步。同时,目前在我国还存在大量的六层楼以下的没有电梯的居民楼,公共场合的无障碍设施也还很不完善,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残障人士的活动。本课题旨在开发一种能够既能够上下楼梯又能够在平地作为普通
实现对交通场景中车辆的实时监控并且从中得到实时路况信息,是智能交通系统实现车辆调度和管理的重要前提。而视频监控和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是在智能交通系统获得实时路况信息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安全性越加重视。稳定可靠的家庭安防系统被大众广泛所需求。目前已有的家庭安防系统存在布线冗杂,并且可靠性比较低、易产生
生物识别技术作为现代识别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它是通过计算机、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类本身固有的生
注水驱油技术一直是我国油田开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大部分油田属于陆相沉积非均质砂岩油田。但随着石油的开采,油层之间的差异的变化,传统的笼统注水工
随着氙灯在场馆照明、医疗卫生、交通安全等相关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多,其产品质量逐渐受到众多用户的关注。氙灯在出厂时配有光照参数分布曲线,在氙灯的使用过程中,可将其作为基准,与氙灯实际工作时的光照参数分布曲线进行比较,评估氙灯的性能。传统的氙灯光照参数测量方法是采用积分球作为容器,对氙灯的光照参数进行固定点检测。由于检测点数有限,测量数据缺乏信服力,无法可靠评估氙灯性能,这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产企业的需
在大型建筑物中包含着很多复杂的控制系统,其中变风量空调系统是大型建筑物中的比较关键的系统,由于之前我们国家的大型建筑物中多数都使用定风量空调系统,然而变风量空调系统在
目前,非接触式成像方式因其在检测灵敏度、系统简单性等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研究在体光学成像的有用的工具。理论上,在研究非接触式成像算法时因为成像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开发一种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同时由于经典的惯性导航系统具有笨重、体积大、价格高昂等缺点,基于视觉的导航技术正在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视觉导航是被动导航(pas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