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似动态规划的城轨列车运行一体化调整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cer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高效、运量大、节能环保等特点,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和客流运送的大动脉,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轨道交通路网规模的扩张,其整体呈现巨型化、网络化特征,实际运营条件越来越复杂,运营管理控制难度急剧增加。日常运营中由于客流变化、设备故障、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列车频繁发生延误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列车调整控制,会造成线路乃至整个网络运营秩序紊乱、乘客滞留等严重危害。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包括行车组织层面的运行图调整和列车运行控制层面的驾驶曲线调整。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系统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如何从一体化的角度结合行车组织与运行控制实现灵活、高效的列车运行调整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
  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及运行调整问题为背景,主要研究基于近似动态规划理论(Approximate Dynamic Programming,ADP)的城轨列车运行一体化调整方法。面向城轨列车的轻微延误、普通延误和严重中断延误三种场景对近似动态规划方法进行了若干种改进、形成快速有效的求解算法,从一体化的层面实时调整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以及相应的驾驶控制曲线,克服传统动态规划方法“求解速度慢”的不足之处,降低延误对乘客与运营商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列车按图有序运行并降低调整过程中列车牵引总能耗。具体来说,本文开展了以下几点研究工作:
  (1)首先建立了列车运行一体化调整的基础理论模型。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结构以及列车运行调整基本原理提出基于离散时空状态网络(Discrete State-space-time Network Modelling)的列车运行图与速度曲线一体化调整建模方法,考虑宏观层面的列车运行图、微观层面的列车运行速度曲线以及客流的时空变化过程,生成基于系统优化的列车运行图与速度曲线调整方案。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ADP算法应用的技术路线,以解决实际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一体化调整问题。
  (2)针对列车出现轻微延误、但不影响后续列车运行的情况,研究了单列车的一体化调整方法。通过分析和推导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传播机理,建立了基于随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MDP)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设计了基于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和近似动态规划Q学习(Q-Learning)的单列车到发时分与速度曲线一体化调整算法,以列车全周转准点率和运行总能耗为优化目标,动态调整列车在各个区间的运行时分以及相应的运行速度曲线,使列车实际全周转时间尽量接近计划全周转时间。仿真实例结果说明,该方法可以在运营高峰时段显著提高列车全周转准点率,降低延误对于列车运行的影响。
  (3)针对实际运营中突发故障影响多辆列车的情况,研究了多列车的运行图与速度曲线一体化调整,使延误列车尽快恢复至计划运行图,尽量降低延误对乘客造成的负面影响。建立了基于非齐次泊松分布(Non-Homogeneous PoissonDistribution)的动态不确定客流预测模型以及基于随机整数规划(Stochastic IntegerProgramming)的多列车协同调整模型。设计了基于前向搜索的近似动态规划算法(Look-ahead Policy based ADP)用于模型求解;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的实际需求,设计了基于线性分段值函数逼近的近似动态规划算法(Value Function Approximation based ADP),在短时间内得到高质量的列车一体化调整方案,使列车尽快恢复至初始运行图,并降低延误乘客的等待时间、旅行时间和列车运行总能耗。
  (4)最后,针对实际运营中故障导致线路列车运行秩序紊乱、大量乘客滞留的情况,进一步探讨了列车数量变化条件下的运行调整问题。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存车侧线可以提前储存备车用于故障后应急使用,构建了基于非线性整数规划(Nonlinear Integer Programming)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优化正线运行列车和侧线备车的运行图,通过对正线列车和备用列车的协同调整来提高线路运力、尽快疏散各个站台滞留乘客。为了解决列车种类不同所导致的运行次序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IF-THEN规则的模型约束条件。为了快速求解该模型,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模型引理,分别使用大M方法(Big-M Method)、引入冗余变量(RedundentVariables)和约束的方式将原模型转化为可以有效求解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并且给出了模型转化等效性的严格数学证明。
其他文献
建立数学模型并开发相应的算法对于人们充分理解和有效利用生物细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细胞建模和计算分析,不仅可以获得有效的代谢改造策略以实现将细胞改造成高效“化工厂”的目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生命机器的运作机制,并从中获得启发。而具有深厚研究背景的模式微生物便成为探讨复杂的生命细胞代谢网络的一个着手点。自从进入基因组时代以来,模式微生物的全基因组代谢网络模型和基于该类模型的分析预测算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
共轭聚合物因其易于溶液加工、低成本及柔性特征等优良特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通常来说,由溶液法制备的聚合物薄膜一般呈无规取向,而聚合物的取向行为与聚合物材料的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等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调控聚合物的取向是改善聚合物物理化学性质的有效手段。  通过调控聚合物取向提高聚合物的电学或光学性能已经有了大量报道,但大部分报道仅关注取向变化对聚合物单一的电学或光学性质的影响。而同时提高聚合物的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是指在接近室温或室温下呈液态的熔盐体系。离子液体具有可忽略的蒸汽压、高导电率、较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极好的水溶性、宽的电化学窗口等独特的性质,因此受到广泛关注。聚离子液体(Poly(ionic liquid)s,PILs)是以离子液体单体为重复单元形成的聚合物骨架,兼具离子液体和聚合物的性质。以(聚)离子液体为基础合成的多功能凝胶,是将(聚)离子液
仿生学总是能够启发人们解决实际问题。随着对胃肠道消化过程的深入了解,研究者发现胃肠壁面的运动有利于高黏度消化物的混合。而对于壁面是刚性材料的传统反应器,反应物料的混合只能依靠内部的搅拌或者静态的构件,这种结构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课题组仿照生物体消化道,设计开发了软弹性反应器,反应器由具有良好弹性的硅胶材料制成,壁面可以反复变形。通过壁面的变形驱动反应器内流体的混合,研究发现该反应器可以实现高黏
大枣在中国作为食品和药品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了研究大枣中核苷及其碱基类成分的含量,本文建立了一种UPLC-PDA-MS方法用于同时定性定量分析26个产地43个栽培品种共计49批大枣样品中9种核苷及碱基类成分。基于样品中9种被测成分含量的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大枣样品进行归类。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大枣样品均富含核苷及碱基类成分,但其含量差异较大,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可以作为大枣及其产品的质量控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空气中CO2浓度逐渐提高,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CO2光催化转化为有机小分子不仅可以缓解甚至降低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还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在CO2转化方面,利用传统化学方法还原CO2需要同时提供氢气和较高的能量,而采用光催化方法还原CO2,可以在比较温和的反应条件将太阳能能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光催化还原CO2的光催化剂主要包括TiO2、C3N4等半导体材料、金属配合物以及
印染废水组成复杂、色度大、可生物降解性差,在我国工业废水中占据很大比重。从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及发布的一系列文件可看出,印染废水的治理排放已不容忽视。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中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ZrO2是唯一具备表面酸性位和碱性位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其p型半导体性质在其表面上展现出大量氧空位。而且,高离子交换能力和氧化还原活性使其作为催化剂、载体和助剂应用于许多催化过程中
近年来,研究发现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作为有机配体自身有微弱的荧光或不会产生荧光,与Al3+、Zn2+、Mg2+、Be+、Ga3+等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的发光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好的发光效率及化学稳定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发光材料。本论文首先将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与金属铝离子进行配位,然后与无机材料进行复合形成一种新的发光材料,并研究其应用。  (1)以Hq为第一配体,
海参是我国重要的高附加值人工养殖海珍品种,为山东、辽宁两省十多年来快速发展的支柱性海水养殖产业。2005年,全国海参年产量已达到6.5万吨,而2011-2013更达到13~15万吨的水平,年总产值超300亿元。然而随着饵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行业发展对优质饵料的需求更加迫切。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从2005年开始从事海参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研究,2008年申请"一种海参
煤化作用一直是煤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煤成烃及煤层气等相关问题的开展,煤化作用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煤化作用实质上是在温度压力及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煤的物理化学结构的变化及由此导致的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因此,了解煤化作用过程中物理化学结构的变化是深入理解煤化作用机理及过程的关键。13C-NMR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无破损的结构分析方法,可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对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