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纪大伟的身份消解书写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cui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大伟是台湾酷儿写作潮流中的代表作家,其独特的“酷儿科幻文学”通过将身份议题与幻想文体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另类的身份写作方式。在纪大伟的笔下,身份议题不单单是主体有关主体性的自我建构,或他者对于他者性的内在体察,它同时还是一种限制性的话语,迫使个体只能在既定的框架中寻求身份认同。就此而言,纪大伟认为,本质主义的身份认同既是对个体差异性的忽视,也从根本上阻碍了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想突破身份认同写作的自我受限,就需要通过消解身份的方式来对抗内在于身份认同中的既定话语,将个体还原到差异性生命的层次,进而抹消自我与他者的界限,重建一种反本质主义的新型主体,并将差异的个体联合为反抗的共同体。
  本文以纪大伟作品中的身份消解书写为核心,通过分析作家在性别身份、人类身份与主体身份三个层面的身份消解写作,试图说明纪大伟如何一方面继承了台湾身份认同写作的传统,在描绘台湾性少数群体生存境遇的同时做出了种种反抗;另一方面又在强调差异的前提下解构了本质主义的身份认同,在生命政治的语境中建立不同主体之间的联结,为身份写作开启了新的可能。
  论文绪论为国内外有关纪大伟作品的研究综述。正文共分五章,其中首章和末章从作者论与史论的角度阐述了作家身份认同写作与生命政治写作的两种面向,中间三章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具体讨论了作家在进行身份消解书写的三种维度。具体而言:
  第一章以身份认同写作为切入点,对纪大伟的酷儿书写进行了历时性的梳理。本章试图解释为什么作家在台湾文学身份写作的脉络下没有进行常见的认同书写,而是选择了身份消解的主题。并重点讨论了他所构思的身份消解策略,具体包括纪大伟的“酷儿”概念如何浓缩了身份消解的意识,其使用的“互文手法”怎样构成了身份消解的武器,及其运用“幻想文体”所制造的消解情境。
  第二章具体分析了作家对于性别身份的消解。作为性少数群体身份写作的延续,酷儿文学的根基无疑是性别问题,但纪大伟并不愿意在现存的性别秩序中寻找主体位置,他更希望的是以消解性别的方式来破坏既定的权力机制。通过构建超越男/女二元对立的双性主体,展现主体卸除操演后丰富的性向选择,以及描绘多元成家的社会图景,纪大伟实现了对本质主义性别观念的抵抗。
  第三章讨论作家对于人类身份的消解。在完成了对性别身份的消解之后,纪大伟从主体的性别身份进一步走向了主体的人类身份,以反人本主义的立场解构了本质主义的人类观念。他一方面将客体的“物”改造为主体的形式,把“人”与“物”的支配关系转化为了主体间性关系;另一方面又借助对“非人族裔”和“赛博机器”的描绘,质疑了社会性的人类身份和生物性的人类身份。通过对人/物界限的突破,将主体意识拓展到了更广阔的范围中。
  第四章从性别身份消解和人类身份消解进一步走向了作家对主体身份的消解。尽管性别身份消解试图展现主体可能的自由选择,而人类身份消解则拓宽了主体的外延,但在作家那里,所谓的主体身份并非生命最后的堡垒。在话语规训、资本异化与技术遮蔽的共同作用下,纪大伟笔下的主体身份只是一种幻觉性的构成物,它仍然无法获得自由的意识,进行自主的选择。
  第五章希望重新回到台湾文学史,在生命政治的语境中为纪大伟寻找到新的定位。本章试图说明,纪大伟对于主体幻象的描绘最终是为了突破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界限,将主体还原到赤裸生命的层次,指出任何个体都在不同层面上面临着被权力固化身份或剥离身份的双重危险。由此,纪大伟就描绘了身份认同背后的恐怖面向,通过身份消解走向了生命政治,在差异性的基础上找到了主体重建与诸众联合的可能性。
  结语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体性的回顾,概述了纪大伟身份消解书写在当代华文文学中的重要价值。纪大伟的作品根植于台湾社会的历史语境与现实,同时指向的也是当代社会对于多元文化的普遍诉求。借助身份消解书写和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他不但在个体层面上强调了差异的重要性,更在社群意义上将原子化的个体联结为了诸众,试图以多元、异质的诸众代替一元、均质的身份共同体,召唤一种新的反抗主体,实现对单一性政治文本的超越。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视,特别是哲学界,多数哲学家都基于人类交往而提出过不通角度的交往理论。事实上,在任何一个社会发展时期,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始终注重对交往的探讨和反思。在中国古代,早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就多对交往阐述了各自的看法,儒家的“仁”、“礼”,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术”皆表达了对人与人理想交往状态的追求。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要发挥文化的涵养作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教育部党组于2017年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一体化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强调要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大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多重大而深远的变化,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生活方式都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动。道德作为人们利益诉求的价值体现和调节方式必然受到影响。社会大众的个体意识、权利意识不断觉醒,民主法治意识、行为规范意识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受到经济规则不健全、制度性法律法规不完善、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变迁以及消极不良文化侵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社会道德建设还面临诸多考验。
学位
公司治理中的代理成本理论是公司法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该理论产生以来,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法学界的高度重视,在指导公司治理实践、完善公司法律制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一理论在我国法学界还没有得到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公司治理中不断暴露出控股股东滥用公司控制权、内部人控制、危害证券市场等诸多触目惊心的问题,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体系已经成为法学和经济学界的共识。因此,研究代理成本理论对完善我
学位
学位
“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可见,实现自由才能够获得幸福。而艺术是使人美好、使人幸福的精神产物。因此,肯定艺术自由是增加人的幸福感,也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题中之义。同时艺术自由早已是一项法定权利,甚至被纳入宪法,成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因此,保障艺术自由是一件集人文关怀和法理意义的综合行为。  由于实现艺术自由存在诸多障碍,如权利冲突、道德制约以及法律限制等,对此,国家普遍采用事前的
学位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老子》五千言的著作的产生,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宝库。《老子》是关于哲学、治国、处世、修身等方面的理论著作,他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统治者与民众乃至强与弱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办法。其中《老子》中所反映的政治思想是老子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在我国古代传统行政思想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他的无为而治、民本、和谐的思想对中国行政管理影
学位
本文对实地调查获取的大量语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分析的角度着眼于“三个平面”理论(句法、语义和语用),并从语言类型学视角,将运城方言介词分为前置词、后置词以及框式介词。本文先对运城方言的介词系统进行全面描写与分析,并绘制出各类介词在运城内部的分布地图,总结运城方言各类介词的类型特征。然后重点探究有运城特色的几类介词,力求展现全运城介词的风貌。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先介绍了运城地理位置、行政区
学位
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的创作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化,作品形式变得新颖独特,大胆无拘;与此同时,文坛态势也在不断悄悄发生改变,呈现新的动态和景观,文坛以更宽广的视野,敞开胸襟,吸纳新的群体。其中最耀眼的是80后群体的崛起,以及他们自成一体的青春书写。80后的青春书写成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80后女作家在新世纪初期相继登上文坛,她们的青春书写独具特色,成为文坛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本文即以80后女作家的
学位
科幻小说肇始于西方,它在晚清时期以译作的身份进入并扎根中国,在这一时期内,结出了丰富的果实。然而,中国的科幻小说为何发生于晚清,它有何创作特征,此时期的作品怎样影响了此后的科幻小说创作,又为何在五四时期匆匆谢幕,本文希望能对这些问题做出一些回答,以探究科幻小说在中国发生时的面目。  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紧扣科幻小说的定义,在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以及晚清科幻小说的研究综述。第一章晚
学位